首页> 年度报告>子洲县> 子洲县马岔镇卫生院(子洲县马岔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子洲县马岔镇健康教育中心,子洲县马岔镇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子洲县马岔镇卫生院(子洲县马岔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子洲县马岔镇健康教育中心,子洲县马岔镇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16
单位名称 子洲县马岔镇卫生院(子洲县马岔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子洲县马岔镇健康教育中心,子洲县马岔镇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医疗与护理,治疗防疫,妇幼保健,卫生防疫。
住所 子洲县马岔乡马岔村
法定代表人 冯艳阳
开办资金 4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子洲县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3.93万元 47.73万元
网上名称 子洲县马岔镇卫生院(子洲县马岔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子洲县马岔镇健康教育中心,子洲县马岔镇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院在县卫健局和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始终坚持以抓重点、突薄弱,把工作做规范、做细致,按照分工协作、责任到人、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原则,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今年全镇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顺利,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现总结汇报如下:项目完成情况(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1、常住8331人,电子档案8077人,截止2024年11月15日,通展档案核查工作10100人次(含注销),现公卫平台管理8077人,迁出56人,迁入9人,新建35人,死亡37人。2、扎实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公共场所、集体集体活动、各村的固定宣传专栏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农户等方式,多形式的广泛开展公共卫生知识宣传,以此来提高社区和居民对公共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今年印刷宣传资料20种,发放18760余册,更换宣传栏42块,健康知识讲座42场次、播放录像17种,开展健康咨询9次,在门诊、住院部和入户分别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工作约10655人次。3、认真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加强对疫苗的管控:全年来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建卡、共接种一类、二类疫苗共接种308针次、上报1例异常反应。4、常住0-6岁儿童111人,管理111人,管理率达100%;完成了4-6岁儿童47人次的体检任务;开展了对全镇新生儿10人的随访工作,随访率达100%。5、加强对全镇孕产妇的管理。截止目前,辖区内活产数10人,产妇数14人;早孕建册14人,早孕建册率100%;产妇访视10人,访视率100%。6、深入各村扎实开展对65周岁老年人和其它重点人群的健康体检工作。我辖区65周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人1016人,开展了老年人体检,体检956人,中医体质辨识录入956人。7、加强了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高血压患者任务数660人,现管理752人;Ⅱ型糖尿病患者任务数210人,现管理195人,实际管理213人(18人今年失访)。8、按照子洲县严重精神病防控相关文件精神,及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了对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及学校周边精神病患者的摸底排查等工作;建立规范健康档案转出1人,现有52人,建档率达100%;全镇未发生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和伤人事件。9、加强了对结核病的管理。开展了3.24宣传日宣传活动,全镇可疑结核病推荐转诊24例,肺结核病人管理4例,结案2人,管理率为100%。10、加强了对老年人及儿童的中医药管理;全镇有0-3岁儿童115人,中医药管理59人,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100%;常住老年人1016人,中医体质辨识956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94.09%。11、加强了对传染病的管理。开展了一次培训,门诊日志书写合格率达100%,无迟报、瞒报、漏报案例发生。12、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开展培训一次,宣传一次,半年来全镇无食物中毒、无非法采供血事件发生。开展协管巡查99次,覆盖率百分之百。13、加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组建4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对重点人群、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高血压、糖尿病和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重点人群和脱贫户及三类户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实现了全覆盖。(二)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在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我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于年终前完成了中医馆维修改造工程,通过实施有效的改造措施,不仅解决了之前就医环境简陋等问题,而且大大提升了医疗环境的整体形象;同时,我们也完成了中医馆设备的安装工作,经过细致的规划与施工,此次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极大地促进了医疗服务的现代化进程。(三)全面部署推进全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我院组织职工及乡村医生以团队服务形式分片服务、明确责任,及时组织团队成员学习工作方案精神,紧密围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工作持续性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研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家庭医生签约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的知晓率,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树立了卫生形象,增强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四)规范执行国家药品零差率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卫生院、卫生室全部按规定配备基药,完善药品日常管理和采购配送及监督检查机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卫生室药品由卫生院统一配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五)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职工思想道德学习对卫生院领导班子、村卫生室负责人和各科室负责人和个人经常进行教育学习,做到警钟长鸣,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和职业犯罪,并从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敬业奉献、感恩立德等多方面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学习。基本医疗工作开展1、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开展医疗领域集中整治自查、自纠工作,对自查、自纠中发现问题即时整改,确保良好医疗秩序,增强依法执业意识,不超范围执业。定期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事故纠纷防范知识培训,增强医疗纠纷防范意识,杜绝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2、做好居民医保统筹报销工作,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做好新医保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二、社会效益通过一年的努力,我院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得到保证,医院的各项工作均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我们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一)服务质量提升:对我辖区1016名老年人进行了全面体检,对956人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共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077份;对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及严重精神病患者等进行管理,为各种各样的服务对象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问题,提高了满意度。(二)社会影响力扩大:通过开展老年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活动,方便百姓就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公共卫生增加了慢病患者及老年人的管理率,提高了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三、存在的问题(一)思想作风方面部分职工思想保守,故步自封,观念与现代化医院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过时的思维方式、懒散的工作习惯有待进一步改变,工作效率仍须持续紧抓,有待提高。个别同志在思想上有惰性,精神状态不佳,进取意识不强,工作劲头不足,部分同志遇到问题存在逃避推脱责任,日常工作纪律仍有迟到、早退情况发生。(二)服务方面公共卫生服务队伍认识水平不高,缺乏服务工作的主次,没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没有认识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三)宣传方面宣传活动群众参与人数少。四、整改措施(一)思想作风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建立完善各项考核措施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流于形式、不讲人情,做到奖罚分明。我院将继续深入贯彻以深化医改为主线,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突出抓好城乡居民医保工作,继续推进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实施。(二)服务方面加强管理,不断加强对自身公卫专业队伍能力的提升,熟练掌握各项规范,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增强服务本领,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三)宣传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扎实开展好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通过各种宣传、吸引、再宣传,逐步转变群众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促使群众自愿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来。五、2025年工作计划坚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全面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为重点,真抓实干,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未来一年,我们将继续围绕我院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不断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质量,继续以正医风、转作风、树新风等活动为载体,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契机,完善和落实医德医风考核制度,认真开展各项活动。(二)是坚持每月对全体员工及村医进行绩效考核,奖勤罚懒;立足现实,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通过送出去与走进来等方式,达到全员共同进步的目的。(三)是积极汇报,多方争取,力争为我院配备新型医疗设备。(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五)积极探索医院精细化管理思路,完善并制定符合医院目前发展需要的一套制度,形成一股“以制度管院”的理念,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推进医院内涵建设。(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抓好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落实,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做到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七)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八)是与上级主管部门积极沟通,改善就医环境和职工办公环境,提高群众和职工满意度和获得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24年09月19日-2029年09月18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