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三岔镇公共事务服务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群众提供公共事务服务。承担辖区内村庄交通、公共设施建设与维护;负责村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集贸市场等服务性工作。 | |
住所 | 黄龙县三岔镇三岔街道 | |
法定代表人 | 杨龙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三岔镇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29万元 | 4.2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三岔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工作开展情况。(一)聚焦基础建设,完善配套设备设施。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站建设,多次召开班子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站治理行动方案和措施,并逐步增加财政经费投入,不继续完善站内服务和办公设备,配置服装架等办公用品,为专职文化人员提供基本办公条件。升级公共阅览室电脑系统,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室场。同时,健全镇级文化站管理服务制度,设立读者阅览登记簿、读者荐购登记簿和图书外借登记簿,对群众借阅及需书情况做以了解统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站治理建设。加强阵地建设,文化阵地是文化工作的载体,没有文化阵地,就难以开展文化活动,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500余平方米的镇文体中心,包括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器乐室、棋牌室、书画室、多功能练功厅及非遗文化展示厅,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同时,完成了农家书屋创建达标工作,超过5500册图书,实现制度上墙,有专人负责,全天候对外开放,满足了广大村民及外来务工人员阅读的需求。我站对标上级文化服务项目要求和标准,创新文化服务活动载体,丰富文化内涵,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立足文化站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充分利用节日节点,联合县文化馆、镇妇联、镇中心小学等单位,大力开展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如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三岔镇妇联积极组织动员全镇女干部开展“读红色故事,传红色基因”分享活动及“书香巾帼季”荐书活动;暑假期间,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了“学党史颂党恩,守护安全伴成长”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镇文化站联合县文化馆积极组建志愿服务文艺队,开展“文艺党课走基层,志愿服务我先行”活动……镇级文化站定期下乡开展工作指导,指导跟进各村对照建设标准,开展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同时,积极送戏下乡,协助完成村级文化活动如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等。镇文化站在巩固现有村文化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的同时,组建我镇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将各村妇联主席、广场舞队成员等文艺爱好者纳入镇级文化志愿服务队。同时充分利用各村文化广场,迎合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不定期指导组织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今年来,由镇文化站指导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累计达20余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打造三岔镇猎鼓文化,聘请专业老师到镇培训,安排专人负责培训秩序、卫生及后勤工作。同时发展骨干学员7人,指导各村猎鼓文化活动,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二)强化宣传。三岔镇党委、政府强化政府主体责任、稳定农村公路资金渠道、建立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为重点,探索推行“344”(三个体系、三项职责、四项制度)工作机制,做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见效”,实现了农村公路品质高、道路畅、服务优、路域美的目标。通过广播标语、黑板报、宣传等方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广泛的宣传,提高了干部和村民养路、护路的意识和自觉性,公路沿线住户村民乱丢垃圾、乱堆乱放等不良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村民对道路的“建、管、养”意识普遍提高。年初召开各村负责人和道路养护人员会议,明确全年农村公路工作任务和目标,把道路养护、管理等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因地制宜对辖区养护道路进行绿化美化,采取不同路、不同景的工作要求,栽植了黄花菜、格桑花、百日菊等花卉,对全镇11条81.752公里道路进行美化绿化。(三)加强防汛抗旱,确保生命财产安全,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年初,我站制定了防汛抗旱预案,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有章可循、有人负责、有人监督,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各村备有涝池,确保旱季不会缺水;进入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观察汛情,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不定时对易发生险情的地段进行排查,截至目前,我镇未发生山涝、洪涝灾害。二、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员工及村委会的配合下,我镇在全县率先成立了成熟的农民文化艺术队,全镇7个村均成立舞蹈队,努力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文化、一村一风格”的文化新战队,高质量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得到大家的肯定。三、存在的问题。(一)常规的管理和落实上,创造性不够,需要创新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文化活动种类单一。四、整改措施。(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二)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增加文化演出次数,定期开放综合文化厅,丰富文化生活。(三)定期开展文化专项座谈会,充分调研开展种类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五、2025年工作计划。(一)充分利用镇域各类宣传阵地,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文化工作。宣传当前科技现状和生命科学、网络科学等科技知识,引导村民提高科学意识、树立科学精神。如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电教、板报、宣传橱窗、公众号等宣传阵地,搞好宣传,营造氛围,使宣传阵地真正起到上传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文体广场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文体活动,努力激发村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人民热爱生活的信念。(二)充分发挥现有文化组织网络的作用,积极组织发动文化工作者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健康志愿者义诊活动、文体志愿者演出比赛活动、邀请讲师团老师前来进行文化知识讲座。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口号,积极发挥优秀文化人才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由领导小组为主导,全村村民共同参与的文化工作新局面。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