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锦界第一小学

神木市锦界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08
单位名称 神木市锦界第一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神木市锦界镇长城街21号
法定代表人 苗林
开办资金 2894.0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57.07万元 2423.38万元
网上名称 神木市锦界第一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5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校严格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神木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和教育局学期目标任务要求,坚持“为人生奠基,让理想起航”的办学理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教风学风,奋力追赶超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加强常规管理,聚焦课堂,夯实常规教学,培训促提高,注重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创建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一年来,学校统筹各项工作,在各部门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任务。现汇报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围绕“一抓,三促,三同步”,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1.提升师德修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学校严格执行“师德六项制度”,开学初签订师德承诺书,教师节奖励了师德标兵并宣传师德先进事迹,向全体教师通报了《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10起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问题》。召开了意识形态工作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题会议并分别进行了排查。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十项行为准则》和《论教育》。开展了师德师风问卷调查及整治工作。利用例会向全体教师进一步传达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等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开展主题教育,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根基一学期以来,学校支部以三会一课为抓手,以学习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支部书记为全体党员上了《强化党性党风党纪,筑牢教育基石》和《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两次党课,组织党员观看红色电影《半条棉被》并撰写了观后感,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此外,向全体教师传达学习国家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讲话精神,为教师订购了《论教育》一书。此外,两个党小组进行了帮困助学研讨、师德学习交流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同时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指导德育、工会、少先队工作,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特别是支部充分利用党员活动日,协同德育等部门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一学期来,学校支部协同德育处和少队开展了“童心向党歌颂祖国”庆国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重阳节敬老活动、“千名教师访家长,万名家长进校园”家校共育活动和学习宪法、忠于宪法活动。3.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学期来,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指导德育、工会、少先队工作,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特别是支部充分利用党员活动日,协同德育等部门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一学期来协同其它部门开展了“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共唱盛世凯歌同庆祖国华诞”歌咏比赛活动、前往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到红色记忆博物馆开展“探寻红色足迹传承劳动美德”研学实践活动和“沟通心灵共筑未来”家访等活动。(二)、加强德育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晨会、主题班会等传统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每周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节约等美德教育,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表扬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同时一学期来我校开展了安全、法制、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健康教育、传统节日及传统文化等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教育活动。2、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寓教于活动,促进养成教育我校积极组织全体师生及家长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并撰写了观后感、“向阳花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月满中秋童梦同欢”主题系列活动、“科学用眼守护光明未来”近视防控宣讲活动、“童心迎国庆追梦颂祖国”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歌咏比赛、绘画、手抄报、爱国知识竞赛等活动;10月份举行了“一年级队列队形比赛”、“敬老爱老 情暖重阳”实践活动、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第十五届田径运动会及“铭记历史坚定前行”爱国主义教育之抗美援朝系列活动;11月份开展了“家训家风家教家规”绘画手抄报、讲家风故事、主题征文比赛活动,开展了“探秘石峁遗址传承非遗文化”高家堡古镇研学实践活动、白菜采收劳动实践活动、“清洁环境守护健康”为主题的爱国卫生系列活动以上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陶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风貌,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晨会等方式进行思想教育。以上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陶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风貌,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家校沟通,促养成教育。我校开展了“温暖相约携手共育”新学期家长会;11月14日举行了”家校联航共育希望”期中家长会;11月15日起开展了“家访暖人心共育促成长”大家访活动;12月2日开展了“家长进课堂赋能助成长”家长大讲堂活动。同时学校多次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让家长在亲自体验中切实感受到学校的育人理念,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对教育教学的引领指导作用,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例如:1.培训研修模式。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本学年我校继续采用“走出去、引进来”培训方式,派优秀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外出培训,同时扎实开展校内培训。本学期先后派多名老师外出参加培训。2.师徒结对模式。本学期第一周,我校实施“青蓝工程”,新老教师签订协议,明确师徒职责,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3.课题研究模式。学校重视教育科研活动,结合课程改革开展专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有力的带动了一批教师,提高了教科研能力。我校为提升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培养教师科研意识,解决“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积极组织各教研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4、学校坚持校长和包年级领导班子成员听、评课制度。通过主要领导听、评课,真实地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促使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使校本研究发挥实效。5、抓好课后服务落实“5+2+3”模式我校立足“5+2”课后延时服务要求,把课后服务作为学校全面育人的保障,打造“5+2+3”课后服务新模式。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特将第一节课后服务设计为三种个性化分层式方案,分别为个别辅导、夯实基础、发散思维。同时,课后服务第二节为丰富多彩的特色育人活动,我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设置三类个性化育人途径:文学类、艺术类、体育类。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三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扎实高效,规范化的制度管理,科学的激励考评,有力调动了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广大师生你追我赶,教风浓郁,学风浓厚,较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各项工作。本学期,全体教师参加榆林市教研室关于开展“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发展研训活动;11月份学校专兼职科学教师参加“陕西省2024年中小学理科教师实验能力培训”;12月13日神木市教学研究中心联合我校开展主题为“名师引领行动”暨“新教研赋能新课堂”系列活动。另外,一学期来老师外出培训25人次,本学期我校两位教师的神木市教育教学微型课题《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几位老师的神木市教育教学微型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三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研究》立项;几位老师的榆林市基础教育教学2025年度微型课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立项;几位老师的榆林市基础教育教学2025年度微型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研究》立项;还有几位老师参加的榆林市教育技术课题《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多媒体干预策略研究》立项。三、存在问题教育合力不足,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互相配合与密切协作。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消极因素对学校意识形态带来负面的影响,部分家长只重视学生成绩,不重视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从而软化了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教师队伍年轻化,骨干教师人数比例不达标。现有教师130人,40岁以下教师占86%,年轻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富有生机、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老教师结对帮扶,通过专家、名师的引领作用,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四、整改措施首先,不断提高学校的民主管理,积极开展健康、和谐、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维护广大教职工的精神文化建设。其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师生安全。最后,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和研讨,提升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五、下一步工作打算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和学校各项创建工作,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道路上,永远没有尽头,我们将会不断总结经验、明确思路,盯紧神木教育的发展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科学发展,让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第一建立“学习型”小组,争创“学习型”先进单位。第二是学校将继续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职工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一专多能、善于合作、乐于学习、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实现学校有名师,名师育名校。第三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努力提高教职工业务能力。总之,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勤奋工作、讲究实效,为我学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