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人民医院(黄龙县120急救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群众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服务。依照卫计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执业许可范围开展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 |
住所 | 黄龙县城中心街3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焦培哲 | |
开办资金 | 4531.5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411.67万元 | 9741.0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院领导深入各科室开展行政查房11次,现场解决科室反映的困难及问题。下发月度工作简报11次,各行政职能科室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107人进行通报处罚。按照2024年医院感染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感控科组织线下培训6次、线上培训2次,科室每月组织科内培训。召开医院感染委员会2次。开展微生物检测4次。医院感染病例上报3例,无迟报、漏报现象,上报职业暴露3例,未造成医务人员感染。手卫生检测共计3274人次,依从率81.96%,正确率86.30%。加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送检工作,按照延安市关于提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送检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制定我院专项行动方案。抗菌药物使用1941人次,微生物送检共1419人次,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73.11%;医院感染病例送检率为100%。一类清洁手术共154例,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29人次,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1例,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8.83%,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上报多耐病人36人次,临床科室依照我院《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进行报告,并按照我院的多重耐药菌患者管理措施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未造成多重耐药菌院内播散。按照省市要求,开展“围手术期感染防控,保障手术质量安全”专项行动,制定感术行动方案,每月进行围手术期院感的监测。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1次,医院感染现患率2.35%。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联合总务科进行医疗废物遗撒演练一次。按标准完成全年征兵体检和高考学生的体检工作任务,做好全县各单位入职体检、从业健康人员体检、驾驶员体检及本院职工体检,接待体检单位10个,开展体检4896人次,并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及健康证发放工作。(二)“三大中心”建设情况:三大中心运转顺利,创伤中心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胸痛中心主任席忠新带领三大中心成员及三岔镇分院医务人员组成义诊团队赴三岔镇梁家山村开展义诊及三大中心建设宣讲活动。胸痛中心、创伤中心组织开展应急演练5次。胸痛共上报225例,溶栓7例;卒中3月启动卒中急救地图,均按时限完成上报,共上报78例,溶栓23例,脑出血手术4例;创伤紫云系统共上报399例。精神科门诊顺利通过市行政审批局专家组验收。院前急救出诊386车次,成功救治患者302人。单日最高出诊9车次,院间转诊43人次,院前死亡26人,空返58车次,参与执行县域内大型赛事、公共活动、政府重要会议、医疗保障任务27次。(三)对口支援及对外协作工作。1.唐都医院分两批派驻老年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普外科、重症共13位专家在我院帮扶。重症专家从危重症患者的评估、治疗方案制定、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CRRT、呼吸机使用等环节给予指导,进一步规范我院重症抢救流程。在心内科专家的帮扶指导下,我院已能够独立完成常规造影和A型病变的介入治疗以及临时起搏器的植入,同时规范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消化科专家在无痛胃肠镜检查、镜下息肉切除术、镜下异物取出术等方面提供指导。普外科专家助力外科在腔镜下成功开展胆囊、阑尾、疝气及肠穿孔的手术治疗。2.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派驻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肾脏内分泌、普外科5位专家在我院帮扶。神经内科开展经颅多普勒超声这一新技术和新项目,巩固卒中中心的建设成效。血液透析专家指导长期规律透析患者处理在透析期间出现的急慢性并发症,并开展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关注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参与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和高钾血症急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普外科专家在腔镜下胆囊、阑尾、疝气的手术治疗及肠穿孔的手术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超室专家在心血管、小器官、浅表组织、小儿阑尾超声检查、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超声评估与检测等方面进行悉心指导,同时在检查过程中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细化、规范超声报告的书写。3.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派驻麻醉科、口腔科2位专家,提升麻醉技术,规范口腔诊疗。共派出8人外出进修,学习放射诊断、重症、精神卫生、消化、儿科专业。加强人员培训,参加唐都医院线上培训50余场,参加389人次;院内组织培训7次,培训人员198人次;三基考核4次,合格率100%。(四)信息化工作。信息科每月协助质控科、病案室、公卫科、医务科完成对病案首页、发热门诊、临床路径的上报工作;根据上级政策已完成食源性、卒中数据上报接口对接工作,数据均已正常上报;积极响应医保政策,已完成药品溯源码升级改造工作。预约2205人次,其中微信挂号1611人次、电话预约56人次、胃肠镜检查预约422人次、系统及四维彩超检查预约116人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一)业务指标增长情况:2024年门急诊人次84690人次,同比下降3.57%;出院患者人数4296人次,同比下降9.37%;手术488例(其中III级手术224例,Ⅳ级手术31例,微创手术133例);平均住院日6.25天;药占比38.56%,同比下降2.24%;门急诊次均费用186.68元,同比下降3.82%;住院次均费用4123.52元,同比下降18.2%。(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一体化管理三岔镇中心卫生院,长期派驻相关科室人员进行科室援建和技术帮扶,为三岔分院配备移动DR、除颤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议、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等设备,分院护士站、病房、中医馆、移动铅房等设施改造完成,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分院患者上转总院就诊,免挂号费。下乡义诊活动共开展24次,接诊312人,为三岔镇居民及洛川周边约2万村民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让更多患者受益。(三)“大下乡”活动:由对口支援专家及院内专家共计20余人组建一支“白求恩医疗服务队”,深入5个乡镇社区开展“大下乡”活动,进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咨询、初步筛查、诊断和一般治疗,协助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完成65岁以上居民健康体检,同时向群众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和医院“五大中心”建设及救治情况,真正做到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依托“国家安全教育日”“爱国卫生月”“爱眼日”等主题,开展主题性宣传义诊活动14次,累计服务3200余人。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科建设方面缺乏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业务骨干引进难、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二)重点专科、特色专科优势有待进一步加强,全面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四、改进措施。1.围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一体化管理三岔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推动医院高质量持续发展。2.加强学科建设,持续加大对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的扶持力度,在财力、物力、人力及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成立老年病科,提升老年病服务能力。成立老年病科,开放老年病区,配备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开展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慢性肾病、肾病综合征、内科肿瘤的化疗,做好终末期患者安宁疗护,提升老年病服务能力。与唐都医院老年病科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线上会诊与病例讨论,提升诊疗水平。制作并发放老年健康宣传手册,增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定期组织开展老年健康讲座与义诊活动,邀请对口支援专家指导交流,提升科室医疗技术与服务质量。2.成立碎石中心,提升泌尿系统疾病诊疗能力。规划碎石中心的场地布局,具备独立的诊疗区与设备操作间,加强与三级医院泌尿外科的合作,迅速开展相关诊疗服务,确保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安全的碎石诊疗体验。除开展结石治疗,碎石取石外,还将开展前列腺增生肥大、前列腺癌、膀胱癌手术治疗。3.加强一体化工作,提高分院服务能力。实施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各管理中心对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对分院进行业务指导。派驻科室人员长期在分院工作,常规开展内科、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B超、心电图、DR拍片等。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优化服务流程,切实提高分院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在一体化管理上出成绩、出经验。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664513-361063111A1001有效期:自2022年10月24日至2027年10月23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