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留坝县电化教育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对全县中心小学电化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研究。 | |
住所 | 留坝县城关镇紫柏路331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军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留坝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万元 | 3万元 | |
网上名称 | 留坝县电化教育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10月21日变更法定代表人,法人由李梅变更为李军。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县教育体育的指导下,围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开展业务活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科学管理促规范、研究应用促提高为原则,以抓管理和应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和使用效益,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推进信息技术赋能校本课程建设。城关小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打造“一室一厅一园”中医药文化学习阵地,编写《秦岭无闲草—中医药文化读本》,将中医药文化安排进课程,将中医药展厅建在学校,将中草药种进校园,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网络教研助推教师成长。留侯镇中心小学和城关小学等学校,充分挖掘利用在线互动课堂、希沃白板、希沃信鸽教研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校本资源平台,开展在线集备、听评课等教研活动。与南通、上海等地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开展云课堂和云教研活动,学习教育发达地区先进教育理念,开展东西部教育思想碰撞交流,教师数字素养得以不断提升。3、改善信息化硬件条件。通过多方筹措资金,购置笔记本电脑、智慧黑板、电子班牌等,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升级换代;继续深入开展联网攻坚行动,与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对接协商,聚焦偏远及农村小规模学校,解决长距离线路传输宽带网络速度缓慢等问题,全县中小学互联网光纤接入率100%,网络出口带宽平均达到500M以上。无线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在线互动课堂、“明厨亮灶”和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平台全覆盖。4、推行“骨干+名师引领”,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动力引擎。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十百千”教师培养计划,遴选信息化领导力名校长、信息化应用学科名师等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应用52名骨干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罗彩霞等3名校(园)长和刘超等2名教师被确定为第二批市级“信息化(数字化)领导力名校长”和应用学科名师”培养对象。县级信息科技学科基地挂牌成立,组织开展教师数字素养能力提升工作推进会等县级线上线下专题培训观摩3次、校级培训20余场次。组织教师参与第八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黄静和武妮妮老师等5名教师获市级奖励;组织学生参与第二十四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5名学生获市级表彰。5、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成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加强互联网群组备案管理,认真落实网络信息发布审核“三审三校”,严把信息质量。组织开展2024年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活动34场次,参加师生4643人,发放宣传册1600余份,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力宣传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年无网络舆情和数据安全事故发生。6、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顺利完成。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单位成立了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留坝县2024年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工作流程,召开全县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培训会和监考培训会,考试工作责任明确,组织稳妥有序。2024年度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全县共计298名学生参加考试,合格率达85.8%。7、发挥教育信息宣传导向作用。利用学在汉中、留坝发布、留坝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作为教育宣传主阵地,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关注教育工作动态和群众关切热点,宣传展示教育工作动态和成效,回应群众关切,大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2024年本级媒体留坝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稿件212篇;全县教育系统在县级以上各级主流媒体上稿61条61条,其中省级媒体20条,市级媒体15条,县级媒体26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通过多元化投入,提升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了教育信息化应用生态环境,大力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普及,着力缓解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围绕“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全县各校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校本特色课程开发、在线教研、学校管理、家校沟通等应用新模式,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支撑引领我县教育现代化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教育信息化教研创新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还不够。2、师生信息素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3、数字化转型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和经费投入。(二)、改进措施1、加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变革,技术赋能探索教学、教研新模式,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大数据融通共享,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和评价实施的可操作性,打造本土信息化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助力教育改革发展。2、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培养和提升创新应用能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3、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的工作要求和思路,一体化推进建设与应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趋势,后期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工作持续发展。一是按照按照市教育局关于数字校园评估和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校)创建工作安排,持续推进2025年数字校园和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校)评估认定工作。二是推进数字教育资源与教学融合创新,充分运用好“学在汉中智慧教育云平台”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三是依托“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体系,加大在智慧课堂、双师课堂、网络教研等方面的资源供给,推动个性化学习和过程性评价融合应用。发挥留坝县中学等智慧教育示范校引领作用,带动全县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四是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处置和报告办法,在重大活动中坚持24小时值守,实行零报告。落实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强化舆情监控处置,增强网络安全防护意识。针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未来工作的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思维,探索思考,围绕融合创新理念,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努力破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难题,实现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为我县的教育事业建设取得更好地成绩而奋斗。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