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兴平市> 兴平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服务中心

兴平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03
单位名称 兴平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三农和农村经济服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土地承包、农民负担、专业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指导及管理。
住所 兴平市西环路
法定代表人 巨进超
开办资金 15.6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兴平市农林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94万元 5.78万元
网上名称 兴平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及时办理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规违法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以来,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省咸阳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咸阳市农经工作总体安排部署,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不断推动我市农经工作转型发展、创新突破,全面完成了上级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24年农经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1、强化宣传推动,引导农村能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营造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惠农政策良好氛围,通过农业信息网、广播、电视、报刊、微信等媒体,大力宣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先后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余份、发放宣传彩页2000余份、悬挂横幅80余条,让农民特别是外出返乡人员、农村能人、大学生全面了解兴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调动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2强化管理指导,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营水平。我中心积极安排专人负责名录系统管理和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实现名录系统应录尽录,引导示范家庭农场向消费者、金融保险机构等主动推送家庭农场二维码,积极应用“随手记”记账软件,努力实现财务收支规范化、销量库存即时化、数字化。3、强化调查摸底,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水平。为了解全市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行情况,我中心组织专人对全市700余家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主要对农民合作社的组织机构、章程制度、基本设施建设、社务管理等,家庭农场的管理制度、经营效益等情况进行调查,累计提出建议意见569条。(二)进一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1、强化组织管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市13个镇办183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40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均已完成换届选举工作;2023年9月底,已全面清零“空壳村”经济组织。现有138家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实现了收益正增长,其中,收益达到5--50万元36家,占总数26.1%,收益50万元以上达到富裕村标准5家,占总数3.6%。截止目前我市共成立镇级股份联合总社13家,并已全部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系统;积极推荐我市阜寨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为咸阳市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五是严格按照2023年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要求,结合我市2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特色产业等实际情况制定了各村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并上报咸阳市农业农村局。2、持续深化“村社联建”改革,打造了“联”的高地。一是明确任务。将“村社联建”作为我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先后制定《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列为各镇办“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工作落实。二是项目带动。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龙头,立足各镇办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发展集优质果蔬生产、苗木花卉种植、休闲景观体验、创新创业示范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农业产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搭建平台。三是示范引领。通过“抓点示范、分类推进”的方式,围绕“一村一策”建设规划,精心选取20样板村、14个脱贫村,投资中央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项目资金1700万元,采取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入股投资等形式,发展产业,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共赢的局面。3、强化利益联结,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利益。积极探索“村集体组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集体经营模式,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优势相结合,联合组建特色产业基地、开展农产品加工等项目,维护各方利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西吴办北马村、东城办马干村利用省级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巩固现有产业的同时,又引进了高品质、销量好的羊肚菌产业,既增加了产业的深加工、提高了附加值,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4、全面清理整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我市严格按照省、咸阳市关于全面清理整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的文件精神,压实责任,抓住重点,迅速行动,稳妥推进。截止目前,全市共13个镇办,181个行政村,2个社区。收集登记合同7181份,其中口头合同2740份,共涉及金额37581.38万元。已审查合同7166份,审查出问题合同5932份。其他问题合同份数732份。已整改合同4563份。待整改1361份。5、积极开展届中审计,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全面完成全市村级届中审计工作。共涉及全市13个镇办183个行政村(含2个社区),审计总人数227人,其中:村“两委”负责人数183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数44人。审计资金总额共计40940.16万元。(三)继续强化农村土地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1、完善机构建设,确保土地调解仲裁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机构,通过市农业农村局协调,我中心部署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三室一庭”和相关办公设施,确保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顺利开展;及时收集我市农村土地纠纷仲裁相关宣传、队伍建设等资料,积极完成了2024年农村土地纠纷仲裁考评资料的搜集整理,按时上报。2、强化宣传培训,提升土地仲裁业务水平。及时组织专人深入镇村、古会,宣传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先后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为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员培训工作,提高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员素质,推动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我中心对我市土地仲裁员及调解员50余人进行了业务培训,强化仲裁员及调解员的业务能力。3、积极开展土地调研,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调查工作,深入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群众共享”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枧模经营;起草下发了《兴平市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办法(试行)》《兴平市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实施细则(试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农业生态环境,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积极与建设银行合作,建立了兴平市农村土地贷款平台,截止目前,先后为40余户农户提供了相关资料,确保农户顺利贷款。全市2023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6.7万亩。(四)认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积极指导、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以信息化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认真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研,切实了解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以项目为引领,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三是对2023年、2024年中省资金扶持项目的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财务资料及实物核查等方面,联合财政、农检、园艺等部门对涉及到27家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主体及进行了验收,并做出公正公平的验收结果。(五)农经统计及信息上报工作。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农经合经报表与政改报表填报工作;积极指导各镇(街道)按时按质完成了2024年农经年报数据收集、审核、上报工作。日常及时报送农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土地管理等相关报表、信息和典型材料二、社会成效全市2024年新增农民合作社48家,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563家,其中,获得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百强社6家,省级示范社16家,咸阳市级示范社30家;全市新培育家庭农场34家,全市家庭农场达到727家,通过考评全市现有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2家、咸阳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9家、兴平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82家,兴平市示范家庭农场补助项目单位26家。全面完成全市村级届中审计工作。共涉及全市13个镇办183个行政村(含2个社区),审计总人数227人,其中:村“两委”负责人数183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数44人。审计资金总额共计40940.16万元。先后为40余户农户提供了相关资料,确保农户顺利贷款。全市2023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6.7万亩4、全市共13个镇办,181个行政村,2个社区。收集登记合同7181份,其中口头合同2740份,共涉及金额37581.38万元。已审查合同7166份,审查出问题合同5932份。其他问题合同份数732份。已整改合同4563份。待整改1361份三、存在问题一是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不太紧密;二是部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三是目前农村工作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下,干部职工的业务知识尚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单位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有待加强。四、整改措施及2025年工作计划1、利用每周例会,组织全中心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土地承包、集体资产管理、宅基地的业务知识,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2、巩固提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持续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做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账务完全分开,进一步健全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制定规范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3、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积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范运营,不断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壮大。2025年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10家。4、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宅基地审批工作。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开展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探索农村宅基地及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机制;5、认真做好其他各项农经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