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龙县> 黄龙县农村综合改革服务中心

黄龙县农村综合改革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05
单位名称 黄龙县农村综合改革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组织实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负责财政支持农村综合改革政策的实施;承担惠农补贴一卡通支付业务。
住所 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中心街88号
法定代表人 马红占
开办资金 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黄龙县财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8.28万元 110.7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强“一卡通”兑付工作。一是按照“一卡通”发放管理要求,确保将所有到人到户类补贴资金项目全部纳入“一卡通”平台发放,规范了补贴资金发放流程。二是加强动态管理,指导各财政所及时完善、更正农户基础信息确保各项补贴及时发放。三是强化公示公开,在做好补贴信息申报前公示、兑付后公告工作的同时,加强补贴信息网络查询功能宣传,确保各类补贴精准发放。目前,共发放各类惠民惠农补贴资金51项8066.23万元,惠及群众125667人次。(二)一事一议项目开展情况。我中心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受益为目标,以惠民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严格按照项目申报程序,广泛征求镇村意见,并对拟申报项目进行实地调研、筛选,全力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目前,一事一议项目已全部完工,并验收合格交付使用。(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024年中央下达我县红色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实施项目为:黄龙县瓦子街镇瓦子街村红色美丽乡村。该项目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瓦子街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我中心负责资金管理。目前。该项目已实施完成,资金支出100万元,已审计。二、取得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2024年中、省、市下达我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520万元,县财政配套57万元.严格按照“一事一议”项目申报程序,做好项目申报、审批,确保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024年,共实施“一事一议”奖补项目27个,其中:实施2个村级美化亮化项目,安装太阳能路灯238盏、实施护坡建设3个;生产生活用桥3个,实施17个巷道硬化硬化道路8.29千米,项目共涉及27个村,惠及1.01万群众,目前已全部完工并移交村级管护。(二)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实施了瓦子街镇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新建钢构加工厂房420平方米.酱菜车间后期设备安装。菊花车间后期设备安装。油坊车间后期设备安装,原有地面拆除1741平方米,围墙拆除878.6平方米。垃圾外运1661.61立方米。室外地面硬化877平方米。新建围墙65.3立方米。铺埋双壁波纹雨水管60米。砖砌雨水检查井4座,榨油车间、菌化车间定制不锈钢隔断245平方米,定制不锈钢操作台22米等工程。目前,该项目已实施完成。(三)“一卡通“”兑付工作。2024年共发放各类惠民惠农补贴资金51项8066.23万元,惠及群众125667人次。三、存在的问题。(一)乡村基础建设项目指标较少,推动我县乡村事业发展支撑不够(二)“一卡通”兑付中沟通协调不及时,部分死亡人员未能及时进行数据清洗,导致补贴兑付不能及时达100%。四、整改措施。1、逐步健全各项制度建设,强化管护意识。2、加大宣传,营造气氛。坚持以群众为基础,切实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动群众,调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使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让广大村民认识到项目带来的利益和意义。3、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力度,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农民需求的公益事业建设。五、2025年工作计划。(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能力。一是加强学习,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和财政业务学习,完善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制度,形成学理论、钻业务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队伍建设,加强干部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不断提高综改干部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加强内部管理。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规范工作程序和流程,促进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加强业务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是扎实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严格资金管理,规范项目实施,健全项目管护,做到项目竣工验收和审计全覆盖。二是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坚持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村域内的水、林、风景等自然资源特别是荒水、荒地、荒滩资源潜力和乡土文化浓郁的优势,创办集体经济实体,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等,在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的同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