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龙县> 黄龙县三岔镇农业农村服务站

黄龙县三岔镇农业农村服务站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05
单位名称 黄龙县三岔镇农业农村服务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兽医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工作;生产经营、集体资产管理、土地流转等服务工作。
住所 黄龙县三岔镇三岔街道
法定代表人 李强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黄龙县三岔镇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1.06万元 115.7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镇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业务开展情况。(一)“吨粮镇”建设成果显著。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粮食生产“五良协同”,推进“1+百千万”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示范工程,建成玉米集成实验示范基地1个、百亩吨粮田7个、千亩示范方5个,万亩片3个,亩均种植密度提升300株以上。孟家山村的百亩攻关田最高亩产达1213公斤,比去年增加了93公斤,推动粮食生产由“小面积高产创建”向“大面积均衡提升”跨越。创建绿色食品(玉米)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4.7万亩以上,全年粮食产量2.83万吨以上。(二)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全年苹果产量6.84万吨,苹果间伐400亩,改造升级400亩老旧苹果园,建成西卓子、鱼儿洼和木昌村三个苹果高质高效示范园、打造长石头、侯家庄美丽果园两个、亩均效益冠军园1个,依托“555”措施推广“3332”栽培模式,新建“3332”模式标准化示范园814亩,新增苹果采后处理示范点1个,新增社会化服务组织1个。(三)托管服务便民惠农。持续推进“221”社会化托管模式,前端农资供应、中端农事服务、后端烘干销售,开展“供(种子、化肥)、耕、种、防、收、售(烘)”6个环节全产业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托管面积7796亩,实现了一降两增。完成政策性保险玉米7796亩,苹果7191亩,核桃1800亩,有效增强抗灾能力、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四)集体经济培强削薄。扩大木昌桥村“1311”苹果社会化托管服务覆盖面,依托梁家山村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实现玉米产地烘干村企分红,各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五)守好耕地保护“红线”。夯实“田长制”责任,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积极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中疑似非耕地图斑核实处置工作,核实到位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中疑似非耕地图斑317个。举证到位年度变更调查工作下发图斑374个。采取“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的原则,推进历年来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整改,完成占补平衡整改8个33.11亩,完成增减挂钩整改地块12个33.42亩。二、取得主要成效。建立“农技员+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通过微信群、线上直播等方式提供实时技术服务,覆盖整个辖区内。三、存在问题与不足。1.主导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苹果、玉米主导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从产地到市场的产业链条不完善,产业延伸、集聚效应尚未显现。2.农民科技素质参差不齐,新技术推广存在一定阻力,需加强针对性培训。3.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需进一步对接市场资源。四、整改措施。1.改善交通条件:修建和升级农村道路,确保农产品运输畅通,完善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升灌溉效率,增强抗旱防洪能力。2.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吸引人才返乡创业:通过政策激励,吸引大学生、技术人才回乡创业;加强职业培训,开展农业技术、电商等培训,提升农民技能。3.发展农村电商建设县域电商产业园,培训农民直播带货技能,利用抖音、拼多多、淘宝等平台销售。与头部电商合作,建立直采基地,减少中间环节。布局多元化市场,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社区团购、商超专柜、农产品展销会。开拓高端市场,入驻高端商超、开设品牌旗舰店,瞄准中高收入群体。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产业机构更优。继续保持整建制推进“吨粮镇”建设,探索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履职尽责”长效机制的前提下,,建立苹果产业完善的分级分选、冷链物流、包装储藏、精深加工和营销推介体系,调整产业结构,让苹果产业重心向后移动,让群众在全产业链上稳步增收。延长苹果产业链,提升苹果价值链;核桃产业稳量、强管、增效。聚焦“绿色食品牌”,推进核桃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确保核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服务保障更强。建立高水平的农事服务中心。打造具备“1+N”综合服务功能的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精准化和绿色化,同时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集成式提供农事公共服务,导入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打造智能配肥站,测土配肥,让化肥使用更精准,优化资源投入,加快现代农业转变步伐;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重构农业经营组织模式,以“托管规模不断增大、托管范围不断拓展、托管链条不断延伸”为目标,破解“一家一户干不好、干不了、干了不划算”的问题;推进农业生产全过程与农业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用数字化改革架起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桥梁。联动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实现“共享农机作业、共享农技服务、共享农机配送、共享耕地智保、共享农产品推广、共享农耕文明”,推动市场需求、科技赋能、服务保障、群众期盼与标准化作业的无缝衔接。为三岔农业现代化先行提供坚实保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