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第六小学

神木市第六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01
单位名称 神木市第六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神木市麟州街道人民路45号
法定代表人 徐晚霞
开办资金 2527.9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21.08万元 2602.18万元
网上名称 神木市第六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28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校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业务活动开展的业务活动(一)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创新“563”工作模式,从政治、思想等六大方面发力,推动党建与学校工作深度融合。通过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党建工作中的职责,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党建工作格局,使党建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组织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意识形态部署会、师德师风培训,联动社区开展主题党日,通过观影、专题党课等形式,加强党员思想建设,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教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感,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二)德育导行,培育良好品德实施“德育导行——立足常规抓习惯”主题实践活动,强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从学生的课堂纪律、课间文明、校园卫生等细微之处入手,通过日常监督、定期评比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自律、文明的行为习惯。打造班级“礼”文化墙,推行“一五八三”德育模式,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线上培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文化墙的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整合了各方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品德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构建“六叶花”评价体系,发挥德育阵地功能,开展“红领巾法学院”模拟法院实践活动,举办各类活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运营阳光驿站,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丰富的活动和完善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品德修养,在关爱中健康成长。(三)践行“双减”,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双减”“五项管理”及“课后延时服务”要求,创新教学与作业模式,推行课后服务,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遵循“12356”管理要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少作业量、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施行备课三部曲,开展教案检查和优秀教案与作业展评活动,设定听课数量标准,推进校本研修,以课题研究为导向,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这些举措,教师之间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构建“三个课堂”体系,传承书法文化,营造书香校园,推进信息建设,优化作业设计,形成“趣、精、活、创”特色。丰富的课程体系和特色作业设计,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社团活动,促进个性发展落实“双减”政策,秉持“合格+特长”理念,构建138个特色社团,涵盖九大类别,控制兴趣小组规模,邀请专业教师和外聘专家授课。社团活动的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兴趣中挖掘潜力,培养特长。社团活动成效显著,学生交响乐团屡登舞台,科技教育成绩斐然,师生在机器人、智力七巧板等领域获省市级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学生个人的荣誉,更是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体现。(五)安全护航,打造平安校园总务处服务师生,精准调研需求,落实物资采购配置,推行精细化管理,专设教师休息室,组建灶委会,打造“明厨亮灶”智慧餐厅,提升校园环境整洁度。从硬件设施的完善到软件服务的优化,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落实“三防”建设,制定安全责任清单,执行门禁制度,开展安全宣讲和演练,排查安全隐患,建设智能校园安防系统,设置多个岗位守护校园安全。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措施,为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教育示范与引领:成功承办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榆林市启动仪式神木现场会,展示学校组织与执行能力。学校的优秀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广泛传播,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在区域教育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吸引周边学校前来交流学习,促进了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共享,带动了区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2.竞赛成绩彰显实力:在多项学科竞赛和活动中获奖,如榆林市中小学生创意编程挑战赛优秀组织单位、榆林市第十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听写大会三等奖、神木市第九届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会桂冠等,彰显学校教育教学实力。这些成绩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更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情,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3.师生发展成果显著:教师在各类比赛中成绩优异,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体现学校师资水平和学生全面发展成果。优秀的教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学生的成长又进一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提升了学校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4.校园建设成果获认可:学校餐厅被命名为“神木市营养健康食堂”,通过榆林市作业管理示范学校迎验,提升学校社会声誉。这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健康的饮食保障,也为其他学校的食堂管理和作业管理提供了范例,推动了校园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了整个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5.社区文化促进: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增进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与互动。学生的参与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了力量。6.教育提升与人民满意: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学校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学生的学业成绩稳步提高,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学校积极倾听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家校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可,许多家长表示孩子在学校得到了全面的关爱和培养,家长们对学校的信任度不断增强,真正实现了教育提升、人民满意的良好局面。三、存在问题1.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部分教师在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2.社团活动虽然丰富,但在资源整合和课程深度开发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3.家校共育工作中,仍有部分家长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方式,提高家长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四、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针对不同需求和教学水平的教师,开展分层分类培训,邀请专家到校指导,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整合社团资源,加强与校外专业机构和人士合作,深入开发社团课程,打造精品社团项目,提高社团活动质量。3.创新家校沟通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如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提高家长参与度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五、下一步工作思路1.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推进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3.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4.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拓展育人渠道,整合各方资源,共同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回首过往,我们在拼搏中收获满满;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豪情万丈。学校将以此次总结为新的起点,把问题当作成长的阶梯,把改进措施化为前行的动力,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继续逐光奋进,谱写更加绚丽的教育华章。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3月神木市健康神木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评为《营养健康食堂》;2024年7月被中共神木市委、神木市人民政府评为《神木市2024年高中优质生源学校》;2024年11被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评为《神木市第几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听写大会一等奖》;2024年12月被榆林市教育局、榆林市语委办评为《榆林市第十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听写大会三等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