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龙县> 黄龙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黄龙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04
单位名称 黄龙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开展畜禽品种登记,良种引进,畜牧技术推广;制定动物疫病防疫预案,疫病防控、扑灭及检疫、诊断和检测;开展牧草种植与推广;指导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培训;为畜禽屠宰提供服务等工作。
住所 黄龙县中心街74号
法定代表人 白少琛
开办资金 30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黄龙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02.84万元 598.05万元
网上名称 黄龙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黄龙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以来,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在县委、县政府县和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坚持以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规模养殖、果畜循环、龙头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狠抓畜牧技术推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等重点工作。全县动物疫情总体保持稳定,畜牧业产业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畜牧生产。截至目前,全县猪存栏2.8万头,完成全年计划2.8万头的100%。牛存栏0.71万头,完成全年计划0.7万头的101%。羊存栏1.31万只,完成全年计划1.28万只的102%。家禽存栏11.32万羽,完成全年计划11.5万羽的98%;出栏猪3.82万头,完成全年计划4.2万头的91%。出栏牛0.42万头,完成全年计划0.34万头的123%。出栏羊1.27万只,完成全年计划0.81万只的156%。出栏家禽7.86万只,完成全年计划7.97万只的98%;人工种草0.205万亩,均完成计划面积的100%;各类肉类总产量3580吨、禽蛋产量765吨、蜂蜜产量1450吨。大闸蟹养殖509亩、鱼类养殖345亩。全县畜牧业产值达25412万元,去年同期23124万元,增长9.89%。(二)养殖场示范创建工作。今年以来,全县新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2个,分别为:干果公司肉牛种养基地二期工程和三岔镇梁家山肉牛养殖基地。2家养殖场均已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二、取得的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圆满完成春秋两季动物集中防疫工作任务。我中心召开了春秋两季动物免疫技术培训会,并现场对7个乡镇动物防技术培训会进行指导14场次。同时,进一步落实疫苗进出库制度和冷链运输制度,避免疫苗浪费和效价降低,做到科学免疫、规范操作、消毒严格,确保免疫质量。今年以来全县共免疫新城疫、禽流感19.68万只(羽);免疫猪口蹄疫、猪瘟4.71万头;免疫牛口蹄疫1.1万头;免疫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2.11万只;免疫布病1.91万头份,其中:牛0.63万头,羊1.28万头;免疫狂犬病0.09万只,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中,各类动物应免密度均达到100%,耳标佩戴率100%。圆满的完成了集中免疫工作任务。经市级检测,我县动物防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了78.5%以上(市级要求70%以上),尤其是猪瘟、小反刍兽疫、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合格率均达到了93%以上,为我县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安全保障。(二)人畜共患病防控有力。今年以来,在全面开展禽流感、狂犬病免疫的基础上,一是加强布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排查监测力度,对有疑似病例或异常死亡畜禽养殖场户开展疫情检测,均未发现动物疫情。二是积极开展畜间布病检测净化工作。以日常监测和卫健部门通报的人间布病为线索,共检测羊子血清180余份,无阳性检出。三是按照黄龙县农业农村局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黄农发〔2024〕74号)文件精神,全县累计检测羊子血清1536份,牛100份,共监测出阳性血样41例,并对患病羊子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四是贯彻落实《延安市养犬管理条例》,扎实开展全县犬只普查、免疫和宣传等工作,累计免疫狂犬疫苗910余头份。(三)非洲猪瘟防控扎实推进。我县始终坚持落实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措施,严防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一是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利用春季动物免疫技术培训会时机,穿插开展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7场次,发放宣传画350余张,监督提醒养殖场户持续落实非洲猪瘟防控主体责任,为防控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二是强化非洲猪瘟监测,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大监测力度,对全县备案车辆、养殖场、农贸市场进行了非洲猪瘟月度监测,共送检样品360份,均未发现非洲猪瘟阳性。严格落实生猪健康排查、泔水喂猪排查及周报告制度。截止目前,全县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三是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场(户)大清洗、大消毒工作。截止目前,累计发放消毒药品220余箱,指导养殖户消毒180余场次,净化了养殖环境,减少病源病菌侵入机率。(四)动物疫病监测不断强化。积极完成省、市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监测任务,其中:完成省级监测任务352份,市级170份。包括血清、抗凝血和拭子等。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整改措施。(一)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仍是短板弱项。我县畜禽养殖体量较小,真正能称得上畜牧“龙头”企业的目前只有1家,畜牧品牌除“黄龙中蜂”外,基本没有;畜禽产品加工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畜牧养殖效益和优势不明显,产品附加值不能有效提升,产业后整理效益未能充分显现。(二)畜产品安全监测方式落后。目前我县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缺乏有效检测工具或设备,只能送第三方检测。养殖环节只能检测“瘦肉精”和查看养殖档案、库存兽药等。工作较为被动。(三)畜牧技术队伍力量薄弱。目前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已不足原编制的一半,部分乡镇已无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加之,乡镇畜牧人员抽调较多,专职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村级防疫员待遇较低且技术落后,在保障基层动物疫病方可和日常监管较为困难。四、整改措施一是加大禁用、限用兽药监督力度。累计检查养殖场户60家次,兽药店20次。同时,开展“瘦肉精”监测,共抽检“瘦肉精”392批次,全部为阴性。发放宣传资料350余份,现场指导2次,累计培训40余人次。通过入场检查和宣传,引导养殖场户落实兽药使用规定,严格休药期等制度。二是加大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宣传教育力度。发放宣传资料320余份,现场培训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申报程序、资金补助和处理技术132人次。三是提升官方兽医业务水平,累计组织集中开展线上培训2次,鼓励县乡官方兽医开展“陕西智慧动监”宣传培训工作,累计指导养殖场户56家次,1家养殖户已成功无纸化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四是加强抗菌药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今年确定了4家规模化养殖场为试点场,集中县乡及养殖场骨干力量,借鉴往年减量化工作经验,实行一个畜种一种方案,总结出一些抗菌药替代药品和并制作成册,为全县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积极开展定量化监测。按照市上工作任务,我中心积极采集肉蛋样品送省级第三方公司抽检,目前已累计抽检鸡蛋样品10批次、其他肉类30批次、抽检水产品25批次,均未阳性检出。六是严格生猪屠宰管理。落实生猪屠宰“两项制度”,派驻官方兽医2名,加强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制度和“瘦肉精”抽检,累计开展生猪屠宰检疫150头,非洲猪瘟检测做到头头必检。同时,强化24小时静养制度及电子申报等制度,加强生猪入厂及宰前、宰中、出厂等检疫规程,强化修割肉、病害产品无害化处理工作,全力保障肉食品质量安全。下一步打算(一)产业发展方面。一是跟进“黄龙正能”年存栏5万头生猪育肥场项目,加大服务指导力度,力争早日建成运营,与现有的“黄龙正能”能繁母猪繁育场形成互补,逐步推进生猪全产业链发展。二是加快甘肃任氏群贤物流管理有限公司在黄龙三岔镇建设的5000头肉牛养殖基地项目,打造外贸出口“供港”肉牛基地,建立“供港”肉牛品牌,延伸肉牛产业链,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着力解决肉羊产业发展“短板”,加快我县肉羊和牧草种植产业快速发展。四是凸出“招商引资”效应。采取优化营商环境,叩门招商、鼓励县域其他企业投资畜牧业等方式,聚焦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设自动喂料、自动清粪、智能控制和畜禽产品深加工的现代化畜牧业体系,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五是用足用好省级肉牛项目资金,发展一批50-100头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或家庭农场,逐步形成以家庭农场和适度规模为主的肉牛产业发展新格局。(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面。一是扎实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集中防疫工作,加强日常“免疫补针”,确保秋季动物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二是继续加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落实好生猪健康、泔水喂猪日排查制度、养殖场户、生猪贩卖人主体责任和运输车辆备案制度等防控措施,强化防控措施宣传和督导排查,确保非洲猪瘟疫情不传入我县。三是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畜间布病、狂犬病和炭疽等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力度,将动物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在我县发生。四是持续开在人畜共患病防治净化工作。以羊子为重点,加强布病疫情监测,实行分区域防治,对重点区域及以前发生过布病的养殖场户,开展定期监测,逐步达到净化的目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