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黄龙县农村能源建设管理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规范制订、技术服务及科技成果转让;新技术新成果推广许可管理。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业务指导、宣传培训;种植业“绿色证书”培训。制定农村能源建设中长期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宣传、推广农村能源应用技术及技术培训;指导、检查、验收农村能源沼气项目建设工作,督促、管理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研究沼气应用技术、统计上报技术数据工作;农村能源建设其他事项。 | |
住所 | 黄龙县石堡镇麻地湾4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宇峰 | |
开办资金 | 42.4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2.8万元 | 36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粮食生产稳步推进。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五良”协同,推广5335、“两优四改一喷一延”技术,持续推进玉单产提升行动再上新水平。建设1个玉米集成试验示范基地,筛选玉米品种,优化肥料配比,录找适宜密度,总结探索玉米种植集成技术和模式,为玉米单产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建设12个百亩核心攻关田,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挖掘玉米单产最高潜力,打造样板田,促进千亩示范、万亩创建。建设9个千亩密植示范方,展示玉米生产集成技术,供群众观摩学习,对比,选择适宜玉米生产技术。创建8个万亩片,引导群众优化组合应用“5335”、“两优四改一喷一延”玉米生产集成技术,实现“试验田”技术成果大面积转应用。今年玉米绿色高效提单产行动示范区密度达到5000株,实现“百亩田”亩增密500株左右、“千亩方”亩增300株左右、项目区亩增100株左右,全县玉米平均增密47株。经测产,百亩示范田平均1128.6公斤;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1061.2公斤,万亩片平均亩产达到822.08公斤,项目区产量稳中有升。市农业农村局实测,项目区最高单产达到1213.78公斤。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县域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完成春播粮食面积14.8万亩,玉米种植11.93万亩,大豆种植2.55万亩,马铃薯0.34万亩,油料种植0.75万亩,玉米增密度提单产8.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66万亩。完成玉米一喷多促面积10万亩,助力秋粮丰收。全县粮食预计总产8.02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9.66%。完成大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验收及兑付工作。(二)稳步扩大蔬菜面积。围绕瓦子街、圪台两个蔬菜种植核心区域,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引导群众抱团发展,推广订单蔬菜,努力增加群众种菜收入。积极推广“一新二改三化”关键技术,改造提升了瓦子街佛庄寺、圪台马场两个育苗基地,年工厂化育苗能力达到2000万株以上。大力推广应用机械移栽技术,减少劳动力,提高栽植效率。组织参加了延安市第七届瓜菜展评会,石堡镇兴农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选送的普罗旺斯、黄瓜获一、二等奖。完成瓜菜种植面积1.5万亩,预计产量3.4万吨。(三)耕地“非粮化”及撂荒地工作有序开展。收到非粮化疑似图斑282个,面积2263.1亩,图斑举证工作全部完成。其中:一般耕地68图斑,面积276亩;永久基本农田214图斑,面积1987.1亩。已整改图斑32个,面积15.51亩;无需整改图斑25个,面积42.85亩;难以整改图斑数193个,1699.26亩。完成市上下达撂荒地整治任务。(四)持续土肥及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开展耕地质量监测点取样、高标准农田取土采样,编制完成2024年县域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报告、2023年高标准农田等级评价报告。完成三普采样外业省市县三级验收工作。开展地膜残膜监测采样,建立地膜回收利用台账,完成各类业务数据调度。推广成品有机肥5000余吨,玉米专用配方肥200余吨。(五)农业科技培训有效开展。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深入到所包村组对农民进行培训。积极培养示范户、抓示范田,用典型示范来促进和带动周围群众走科学种田之路。今年公开展技术培训30余场次,培训1200余人,有效提升了科技务农意识和技术水平,助力了粮菜产业发展。二、取得的成效。1、玉米最高单产水平1213公斤,位居全市之首。2、免费为群众实施“一喷多促”10万亩,助力秋粮丰收。3、提升改造了瓦子街镇小寺庄村佛庄寺蔬菜育苗基地,达到了工厂化育苗水平。三、存在问题。1、受品种、密度、肥料、机械及群众种植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玉米单产大面积均衡提升依然困难重重。2、技术力量不足,缺少技术团队。3、粮菜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产业增收难度大。4、适宜黄龙粮菜生产的新型机械装备能力不足。四、整改措施。逐步改变农民群众的陈旧观念,让农民群众学习并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盼望上级有关部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解决单位老龄化的问题,使先进的技术能够得到应用并推广,同时配备现在最新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帮助农民群众增收。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稳定粮食生产。1、持续开展玉米单产“1+百千万”行动。以三岔、崾崄、界头庙为重点,在全县建设1个集成试验示范基地,6个百亩核心攻关田,4个千亩示范方,持续开展单项技术攻关,优化集成技术,做好成果转化应用。(1)建设1个试验基地:开展水肥一体试验、全垄双膜玉米试验、玉米新品种试验、机械播种试验、肥料试验、密度梯度试验:5000,5500,6000。(2)建设6个百亩核心攻关田。与新品种、机械、肥料试验相结合,筛选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主体,给予农资等适当补助。(3)建设4个千亩示范方。优先选择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2、开展规模经营主体创先争优活动,培养一批种粮能手。并将此活动与实用粮食人才选拔相结合。3、持续开展玉米“一喷多促”工作,助粮增产丰收。4、适度开展马铃薯引种试验。5、建立健全一支5-7人的玉米专家服务团队,指导粮食生产,破解技术难题。6、加强“两优四改一喷一延”技术宣传推广。(二)蔬菜生产。1、建立“一新二改三化”百亩试验示范基地3个,千亩示范展示基地2个。集蔬菜新品种、水肥一体、机械移栽、增厚地膜试验,新品种、新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为一体。2、组建一支市县乡三级干部群众参与的蔬菜技术服务团队,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3、创建县域公共品牌。4、开展粮菜倒茬、套种试验。先菜后粮,先粮后菜两种模式。5、开展“一新二改三化”技术宣传推广。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