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白河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 | |
住所 | 白河县书院北路1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丛庆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白河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6.61万元 | 87.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白河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优化群众文化服务水平。1. 持续加强群文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我馆持续对录音室、培训教室、直播间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进行了建设与完善,提升阵地服务能力;并对馆内消防设施、木质结构进行了消防、结构隐患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增添了服务项目,强化了服务能力,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2.逐步拓展群众文化服务领域。开展线上展览、线上讲座等线上文化活动,满足了群众在不同场景下的文化需求。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涵盖歌舞、戏曲、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为群众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加强了与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开展了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将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组织绘画、书法、摄影等各类艺术展览,展示了白河县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开展舞蹈培训、音乐培训、书法培训等文化培训活动,提高了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2024年5月31日,县文化馆“乡村少年版画示范基地”正式挂牌,进一步促进白河版画优势资源建设,为县域文化发展培养更多优质版画人才,促进我县版画创作技艺提升,构建“馆校融合”公共文化发展新格局。文化馆通过到馆培训辅导和下派业务指导员到团培训辅导的服务模式开展了广场舞、声乐培训30余场次,培训人员800人次,群众文艺社团参与“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20余场次。2024年,县文化馆结合各社团实际,通过组织结构、财务后勤等管理手段,整合优秀群众文艺人才,以民间非遗“鹬蚌舞”“采莲船”为主要活动内容,对两支较为松散、组织难度较大的文艺社团进行摘星。目前县境内星级文艺社团17只,群众文艺社团、自乐班社30余支。3.努力做优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是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遗中心组织通过举办非遗展览、非遗传承培训等活动,提高了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目前已发掘整理非遗项目5个。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6场次,非遗展馆常态化开放,年接待人次2000余人,积极组织参加了安康市“五一”“十一”期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以非遗+旅游的形式,推介白河县旅游景区,展示白河非遗文化。已申报省级非遗工坊两项(白河张老四肉糕、钖绣工坊),已申报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葛根茶制作技艺),已申报第四批县级非遗6项(剪纸技艺、金玉萝丝制作技艺、手工茶制作技艺、传统杂耍“玩牢”、红薯油馍制作技艺、猪尿泡灌肉制作技艺)。2024年,向上级申报2025年非遗“三点水”制作技艺专项资金,计划用以“三点水”制作技艺的深度开发与培训。截至目前,我县县级非遗项目39项,省级非遗传承人一人,市级非遗传承人5人,县级非遗传承人13人;省级非遗项目2项,市级非遗项目13项,县级非遗项目24项,省级非遗工坊1处,市级非遗工坊3处。二是鼓励文化创新,加强本土文艺创作。2024年,文化馆组织创作了一批歌曲、舞蹈、戏剧等具有白河特色的文艺作品,为白河县的文化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引进优秀的文化活动和项目,提升白河县的文化影响力。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赛事。一是做实群众身边的文化活动。以线上、线下为阵地,有效保障了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年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农民丰收节、茶旅文化节、木瓜丰收节啤酒节等文化活动130余场次,服务群众近12万人次;2024年,我馆组织开展或协助开展“辰龙贺岁迎新春水色白河庆丰年”2024年白河县春节联欢晚会、白河县省级品牌服务“群星有约”文艺展演活动等大型主题活动。9月12日,大地欢歌·水色白河--安康市2024年夏季“村晚”示范活动在城关镇河街宝石文化广场成功举办。融合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元素,精心编排节目在桥儿沟景区开展公益演出和景点讲解,全年累计演出20余场次,服务各地游客、群众2500余人,持续提升了白河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4年文化馆在线上举办“文化馆美术干部中国画作品展”、“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之陈登科版画线上展”,同步在线下开办的“天水·白河优秀书画作品白河巡展”,在河街宝石广场开办“河街记忆”摄影展。全年线上线下展览共计8场次,服务人次6000余人次。;2024年,文化馆开展全民艺术普及12期,红歌合唱展演18期,各类文化活动线上直播15场次,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直播80场次,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发布短视频85期,目前数字化资源时长486小时,通过数字化累计服务群众30余万人次。二是办好群众身边的文艺文化活动赛事。2024年文化馆组织或协助开展了全县“青年歌手大赛”、“讲解员大赛”、“反诈广场舞大赛”、“自行车越野赛”、“汉江游泳比赛”、“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歌咏比赛”等大型赛事,通过这些大赛的开展,参与到比赛的群众达千人,通过现场观赛和线上直播服务群众达1万余人次。2024年5月,我馆干部及白河水色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干部职工参加陕西省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大赛,我馆干部裴晓琴以联合原创三人舞《闲趣》获得群星风采·第十一届陕西省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音乐舞蹈)大赛第一名;白河水色文化演艺有限公司职工刘蕾蕾获得第三名的优秀成绩。(三)做好群众文化指导工作。我馆以“首问负责制”,切实加强群众联系,了解群众培训需求。通过馆内培训和送培训到分馆,大型培训和小型培训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我们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乐器、朗诵等多个艺术门类,还根据群众需求增设了特色课程,如非遗传承、舞台表现力等;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提供了实地操作和互动学习的机会,又方便了学员随时随地学习;2024年,我馆公益培训已开展50场次,其中舞蹈培训25场次、合唱培训6场次、快板培训2场次、朗诵培训1场次、舞台表现力培训1场次、省级非遗白河“三点水”制作技艺培训1场次、消防安全知识讲座1场次;线上培训分别开展了乐理知识培训7期、吉他培训6期。培训成果达20余个成品节目,并多次参加县、市举办的各类活动,全年服务群众1600余人次。(四)讲好群众文化故事。2024年白河县文化馆通过“文旅白河”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每周五晚9点推出《夜听·白河故事会》栏目,截至目前已推出81期,时长共800余分钟。通过《夜听·白河故事会》栏目,在讲好白河故事的同时,以“夜听”的形式,将白河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娓娓道来。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白河县文化馆2024年度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38场次,现场服务7.2万人次,线上数字化服务人次累计30余万人次,全年公共文化服务人次累计达37万余人次,良好的推动了白河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文化馆作为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单位,面向全县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专业技术工作人员的自身业务学习与思想政治学习相对薄弱,业务能力提升不足是我馆存在的首要问题。(二)改进措施。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政治思想水平。其次,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将专业技术能力提升作为业务能力提升的主要手段。以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专业人才队伍为首要目标。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1.建设以资源共享系统为引,联通全县各级文化部门、文化功能阵地、文化功能场所,达到各点、各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文共体系统,做到服务普及化、均等化、精准化。2.拓展服务空间。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在桥二沟建设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加大特色文化社会影响力。3.完善数字化服务:加强数字化建设,建立数字化平台,提供线上线下的文化服务,包括数字化展览、数字化非遗等,达到11个乡镇分馆能够数字资源共享共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二)持续推进文化创作,推进品牌文化建设。结合“秦楚边城水色白河”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白河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品牌推广和活动策划,提高当地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根据群众的需求和喜好,策划和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包括文艺演出、艺术展览、文化讲座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包括编导、演员、舞美等,提高文化馆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员工培训和学习: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四)加强社会合作与交流。加强与社会的合作: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开展文化活动和项目,推广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品牌,扩大文化馆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获“陕西省群众文化活动先进单位”2024年获“安康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大赛一等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