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子洲县> 子洲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子洲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00
单位名称 子洲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对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检查、督促和先进经验宣传推广;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落实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五大任务。
住所 子洲县县委大楼西侧2楼224室
法定代表人 赵发礼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子洲县委宣传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94万元 4.8万元
网上名称 子洲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公民思想道德建设2024年,子洲县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领域成果斐然。成功推荐贺富东等4人入选“陕西好人榜”,另有艾绳奋等多人成为榆林市道德模范及好人候选人。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两融入”宣传,组织文明单位开展道德讲堂、先进事迹宣传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学好向善氛围。同时,借助传统节日开展道德宣传,引导群众践行核心价值观与家庭美德。(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县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印发实施方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清明祭英烈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对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常态化督查指导。多名学生入选“榆林市新时代好少年”,部分乡村少年宫作品参与省级展演。(三)社会文明实践子洲县积极开展社会文明实践工作,各级文明单位发挥表率作用,组织文明交通等主题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利用新媒体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典型,扩大活动影响力。(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全面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子洲县将选树培育先进典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深入推进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各级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完成2023年度申创县级文明单位验收,并推荐税务局等单位参选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加强对文明单位的指导管理,开展结对帮扶与窗口单位文明服务提升行动。(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完善工作制度体系,出台方案部署工作,通过包抓督导与结对帮扶打造示范站。完善功能设施,重点打造14个县级示范站,新增多个文明实践点,扩大阵地覆盖面。(六)志愿服务聚焦理论传播、政策宣传、价值培育、文化活动、移风易俗等工作,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李子洲革命精神”宣讲、“红丝带爱心助考”等,全年累计开展800余场次,惠及两万余人,还承办了省级示范活动。孵化培育品牌项目,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实操培训,提升服务水平。推荐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参选相关案例汇编,部分项目与个人荣获市级荣誉。(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五提倡五反对”移风易俗工作,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利用乡村大喇叭、说书活动等倡导新风尚,开展60余次宣传。完善村规民约积分管理制度,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二、取得效益(一)社会效益显著通过开展各类文化与志愿服务活动,充实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余次,惠及群众3.2万人;乡村所站开展活动14000余场,参与志愿者10000人次;全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惠及群众5万余人。通过推进移风易俗、完善“一约四会”、开展表彰活动,有效革除农村恶俗陋习,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动力与引领。文明实践活动吸引众多群众参与,促进邻里交流互动,增强社会凝聚力。(二)文化效益突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特色文化节等,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深化红色文化影响:通过红色文化“六进”活动,教育引领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正能量。丰富文化生活: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文化素养。三、存在的问题子洲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单位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参与不积极,协同发力不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常态化运行机制不健全,部分所站开展活动次数不足、效果不佳;项目品牌化打造力度不够,影响不大;资源整合力度不到位,思路不开阔,对全县现有公共资源的整合、利用还不到位,资源分布和力量发展之间也存在不平衡。四、整改措施(一)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成立专项督查小组巡查乡镇、单位,制定考核体系,结果与绩效、评优挂钩,批评整改不力者。组织先进乡镇、单位与落后的结对,分享经验、实地指导,定期开交流座谈会。(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设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场所与设施建设,如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开展农民文化节、戏曲下乡等活动,成立志愿服务队。制定村规民约,评选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三)健全常态化运行机制制定活动规范流程与标准,要求所站制定年度计划并备案,上级定期检查评估。活动后用问卷、访谈收集意见,总结改进活动。定期组织所站人员培训,邀请专家授课,鼓励学习先进经验。(四)加大项目品牌化打造力度挖掘非遗、红色文化资源,策划“文明赶大集”“乡贤讲堂”等品牌活动,联合融媒体中心进行矩阵宣传,每年培育1-2个省级优秀案例。(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县委宣传部牵头成立协调小组,定期开会,制定资源整合方案。梳理全县公共资源,建信息库,明确管理、使用、开放情况。打破部门壁垒,通过共建共享、合作开发整合资源,引入社会资本。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强宣传教育推进“子洲红”“第一书记理论宣讲团”“李子洲革命事迹宣讲团”等项目,推动其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做到学思用贯通。(二)深化文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做好先进典型培育选树与宣传,组织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推进社会公德等建设,打造“厚德子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理想信念等为重点,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活动,深化“新时代好少年”宣传,管理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实践基地。弘扬社会文明风尚,推进文明旅游等行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戏曲进校园”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提升公民文明素质。(三)拓展文明实践提升阵地效能,整合资源,利用包抓督导和结对帮扶制度,让文明实践阵地活跃起来。加大培训交流,开展风采展播和项目大赛,科学分配奖补资金。围绕理论宣讲等重点,打造特色品牌项目,推动文明实践向纵深发展。(四)巩固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组织开展2025年度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激发文明创建活力。(五)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和“市级文明示范村”建设,深化移风易俗宣传。开展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推广文明积分、道德超市做法,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绩效考评优秀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