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子洲县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对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的综合管理服务,对进驻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服务;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政务服务进行业务指导。 | |
住所 | 子洲县中心广场负一层 | |
法定代表人 | 郭海瑞 | |
开办资金 | 26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子洲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2.3万元 | 251.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子洲县政务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以来,县政务服务中心以抓实党纪学习教育和提升党建引领为主题,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盯县域营商环境各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各企业主体需求诉求,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争创“星级”政务服务中心,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好重点项目建设保障,优化升级县域营商环境,狠抓干部作风能力提升,靶向攻坚,精准发力,治“痛点”、清“淤点”、通“堵点”、解“难点”,有效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全年,政务服务大厅共办结各类事项62120件。其中,驻厅各窗口办理事项52310件;审批局办理行政许可9561件,审核报转60件,审核备案189件,窗口评价满意率达96.68%;政务服务网办率达90%以上、“一窗”分类受理率不低于70%。“12345”便民服务热线受理工单3105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2%。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加强领导,全面夯实工作责任为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局党组成立领导小组,下设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构建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作专班高效推进的工作体系。结合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五十条措施》,印发《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管理办法》《“揭短亮丑”工作制度》,出台《审批服务工作规程》《首问负责、一次告知等八项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新举措,扎实开展“营商环境“6+1”新突破专项行动”,争创榆林市“星级”政务服务机构,每月对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推进情况梳理总结,对照任务清单,强化跟踪问效,切实扛起责任,确保工作实效。(二)划转承接,规范实施行政许可依据《中共子洲县委子洲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子洲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将24个部门承担的383项事项有序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其中行政许可209项、审核转报58项、审核备案116项)。当前,完成实际划转并办理的事项334项,未实际划转49项,划转比例87.2%,基本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按照“能划全划、不划全进”,定期对厅内厅外审批事项进行拉网式排查,编制出台县级《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通知》,印发《关于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清单的通知》,梳理了261项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公布了1465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并逐项制定实施规范,结合开展的“我来教你办”活动,制作了办事指南“二维码”,在政府网、政务服务网、审批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公布,实现了“大厅可阅、上网可查、掌心可看”。二、取得效益(一)突出便利,打造“优美”服务大厅县政务服务中心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功能布局,在建设“营商驿站”的基础上,新建“24小时自助服务厅”“工程建设审批专区”和“云踏勘专区”,编制1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套餐,增设“企业开办服务专窗”“跨区通办专窗”“营商服务窗口”,“办不成事”及“帮办代办”和“社情民意”窗口,配置“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通道”“爱心专座”,配齐“高拍仪”“老花镜”“签字笔”。实行主要领导带班、分管领导值班、工作人员巡查的三级联动机制,随时响应企业群众需求,力争第一时间办结事项。推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和服务窗口“AB岗”,实现午间不打烊、服务不间断。当前,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已入驻29个部门(单位),启用服务窗口70个,可办理服务事项1301项。另外,政务服务网(子洲县)已进驻部门36个,服务事项1936项,可网办事项1249项。当前,已累计网办事项11.39万件,服务满意度达98%。(二)改革创新,营造宽松准入环境按照《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上级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精神,持续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改革以审批发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大力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一键批、线下一步审”,破解“准入不准营”。创新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和“企业开办服务专窗”,为企业开办提供“一对一”服务,三合一套餐(营业执照+公章刻制+发票申领),推进营业执照领取、公章刻制、税票申领、社保办理、公积金缴存等环节“不出大厅即可办结”。当前,全县共有经营主体8282户(其中企业2089户,个体工商户544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52户);2024年新增经营主体897户(其中企业新增205户,个体工商户新增661户,合作社新增31户)。县政务服务中心已累计为全县4800余家企业、个体、合作社提供了“一对一”服务,为1000余家新开办公司提供了免费刻章。(三)帮办代办,助力项目高效建成县政务服务中心以“红蓝章”落地见效推进项目审批取得新突破为重点工作内容,对标市级“红蓝章”审批模式事项清单,印发《关于实行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红蓝章”制度的通知》,对工程建设中施工许可阶段涉及的事项开展“蓝章”预审服务,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同时,为提升项目建设质效,重点推行“一项目一档案”的管理模式,采取配置“项目管家”、优化“审批代办专班”服务,开展从立项到开工到竣工的全流程帮代办服务,全年共办结83个重点项目建设的627项审批事项(其中新建项目63个,续建项目20个)。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部门审批事项进驻不彻底、窗口服务事项授权不充分,部分已划转审批事项未实际移交,许多环节仍需到各主管单位审批,导致企业群众两头跑,甚至多头跑。(二)部分派驻窗口人员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依然存在上班时间闲聊、服务态度淡漠、方式方法简单、一次告知不清、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三)存在学习不主动、钻研不深入、领悟不透彻、贯通不全面的问题,个别业务人员满足于能应付、过得去,习惯于守陈规、按经验,导致服务效率不高,拖慢审批整体进度。四、整改措施政务服务中心持续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保障市县重点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努力提升干部作风能力,做好深化“三个年”成果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的有效转化,加快行政审批制度和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用实干实绩擦亮“只(子)一次,周(洲)服务”工作品牌。(一)数字化改革实现新突破1、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智慧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为公众提供全面、便捷、智慧的服务体验。2、持续推进跨区域便民服务工作。继续扩大“跨省(市)通办”范围,推动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线上线下深度融合。3、探索政务服务“云帮办”平台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在现有综合服务专区、云踏勘专区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等基础上,持续规划政务服务终端自助机的科学合理布局。并探索开展“云帮办”视频和电话服务系统,为远距离和行动不方便人群提供服务。(二)项目建设取得新优减1、拓宽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持续简化重大项目前期审批,采用并联审批、容缺审批方式推进重大项目审批、建设进度。2、做好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环评能评联合服务。深化开展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环评能评联合服务,通过工作联动、管理闭环,能评和环评工作无缝对接,推进项目报批工作,促进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早日投产达产,为经济稳进提质做好审批服务保障。3、进一步规范授权审批行为,提升审批效率。加强授权审批业务培训,规范投资项目申报资料,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强化授权审批业务监督,提高项目办件质量,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三)服务群众展现新形象1、以巩固年度“标准化创建工作示范单位”、县级“文明单位”,争创市级“文明单位”、县级“平安单位”“节约型机关”等为契机,打造优质政务服务工作平台,积极完成各项考核任务。2、以人文关怀为基础,创新管理方法。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学习兄弟单位科学管理方法,有针对性地改进。举办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系统的凝聚力。组织相应的文明礼仪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创新学习教育形式,推进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牢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对陕西工作的新期。(二)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放在突出位置,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岗、先锋标兵等创建评选活动,把品牌服务、高效服务理念转化为党员干部自觉行动。(三)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驰而不息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组织各股室签订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承诺书、遵章守纪承诺书,完善廉政风险防范体系。深入推进服务效能建设,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结合窗口实际推行责任清单制度,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社会认可,优质、便民、高效、廉洁的政务服务新形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