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子洲县> 子洲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子洲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14:39
单位名称 子洲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乡村振兴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做好综合协调、规划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
住所 子洲县农业局大楼
法定代表人 牛飞豹
开办资金 10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子洲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3万元 90万元
网上名称 子洲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具体工作开展情况(一)“千万工程”相关工作根据《榆林市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行动方案(2023-2027年)》和《中共子洲县委子洲县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立足县域实际,聚焦“千万工程”示范村打造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2023年首批选定10个行政村作为“千万工程”示范村,其中省级已经确定了马蹄沟吉利坪、苗家坪梁渠、老君殿张家渠3个村为省级示范村;2024年选定16个示范村,经市委农办统筹考虑,确定何家集眠虎沟、周家硷后湾、马岔师家坪3个村为省级示范村申报对象。苗家坪钟硷、马岔牛家沟、马蹄沟段家湾、何家集曹家沟、裴家湾沙湾5个村为2024年市级重点村,也就是2025年省级示范村备选村。今年以来我单位联合住建、交通、文旅、自然规划等部门积极开展“千万工程”示范村申报和建设工作,后对照省考核标准6大项41条,我们通过深入摸底调研,反复进村实地查看核实,逐条审核排查摸出存在的短板弱项,并对省级示范村和市级重点村8各村短板弱项建立了项目库已上报市农业农村局,具体实施由县统筹协调补齐短板,促进示范村全面发展,迈向更高水平。(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1、我中心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常态化督查检查,不定期对全县16个乡镇(270行政村),每月随机抽取各乡镇部分村以抽查拍照、现场检查等形式进行环卫考核,考核组旨在检验成果,分析不足,促进整改,确保全县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提升,2024年荣获“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先进县”。2、强化垃圾清运、持续减量,紧紧围绕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要求,深入研究,不断分析,狠抓人居环境工作核心要点,以垃圾减量为抓手,切实落实治理垃圾乱倒现象,经第三方公司统计,2024年全县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0655吨、清理村内沟渠坡洼垃圾14580吨、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207处、出动人力94060人次、出动清运车辆4760台次、清理野广告683处、张贴宣传标语216条。(三)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1、完成了子洲县2024年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以研究利用制度、创设扶持政策、强化保障措施为推进手段,对全县125户农户和62个市场主体化进行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量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子洲县2024年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建设工作。2、推进秸秆禁烧宣传工作。今年以来我中心通过宣传车、横幅、宣传品、广告牌等方式,大力宣传禁止秸秆禁烧工作,悬挂横幅10幅,发放《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宣传单》600余份。对沿途发现的秸秆焚烧情况进行了劝导,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群众的法律观念和环保意识,营造自觉禁烧的浓厚氛围,使禁烧工作真正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四)开展沼气安全排查工作。2024年我单位认真贯彻市县关于沼气安全工作指示要求,为科学掌握农村沼气安全管理知识,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派我单位两名干部赴榆阳区培训学习沼气安全工作处置流程。今年我中心对全县所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和使用的户用沼气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安全标识是否齐全,沼气输送管线是否完好,用户操作是否规范,户内用气设备是否完整,进出料口盖板是否牢固,发酵设施管线是否泄漏,储液池是否具备防溺水设施等进行安全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整改,更换老化陈旧管道,更换老化的脱硫塔和脱水塔,更换燃气灶。并对使用户进行实地培训,手把手教会沼气使用程序和注意事项,确保沼气运行安全。(五)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年初按照《陕西省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和《榆林市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及农业农村局工作任务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按照整体谋划、系统推进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明确各项任务落实,通过摸底、调研形成了《子洲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实施方案》,配合局里开展了招标及赴定边调研工作,在马蹄沟李家砭和四旗里村开展地膜残留检测等工作。(六)一氧化碳报警器安全排查工作为防范取暖季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确保一氧化碳报警器正常使用,我中心全体人员对马岔镇村民家中一氧化碳报警器装置进行全面检查,开展了防一氧化碳中毒、防火灾宣传,通过面对面向村民宣传讲解冬季安全防护知识和一氧化碳报警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火灾的防范知识,切实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引导群众正确使用一氧化碳报警器,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的发生。(七)耕地土壤防治示范区建设了一个耕地土壤防治示范区,编制了实施方案,开展了防治示范区的土壤、水、农产品检测,形成分析报告。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2024年度在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市农业农村局和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对全县乡镇环境卫生进行督导、检查,完成示范村建设,受益户约1560户,包括庭院改造、巷道硬化等,群众满意度达到了百分之百。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使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更加干净整洁。通过对农村沼气的排查维修,使农村沼气使用更加安全高效。通过农业环保工作的开展,动态检测土壤环境,净土工作持续推进。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农业环保工作面广、量大,资金跟不上。为了做好农业农村环保、能源、人居环境、乡村振兴建设工作,需要县政府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薄弱化”。早期建设的基础设施普遍标准低,部分老旧设施已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并且很多村对基础设施缺乏管理,导致公路、水路、电路等基础设施破损严重,难以长期发挥效益。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当前农村普遍存在施用化肥农药以获取高产、违规开采地下水等现象,导致农业使用地污染严重;加之不少村民仍存在乱砍滥伐、乱挖乱建乱倒垃圾等行为,导致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美丽乡村的难度加大。精神文明“荒漠化”。不少村民存在“没钱的人当农民,有钱的人当大哥”的拜金思想以及“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惰观念,加之滥办酒席、“薄养厚葬”的成规陋习在农村已风行多年,导致培养“新型农民”改变城规陋习难度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单一化”整改措施摒弃陋习,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在农村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教化行则民风淳,教化废则民风败”,一方面要树立起道德模范人物,既能让其守望乡里,造福桑梓,又能让更多的村民学习效仿。另一方面要广泛发动村民讨论修订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家看得见、听得懂的“土规定”“土口号”中,形成百姓能明白、愿遵守的约定俗成。最后要结合“三送三促”,开展思想道德宣传和科学文化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不断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养成文明习惯,推动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建设。超前规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方面要因村制宜,按照“镇抓产业、村抓特色”的思路,集中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让农民尝到改革的甜头,提高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创新发展方式,推行“农业+电商、+旅游、+文化、+养生”模式,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益,让集体和农民有更多的收入。最后还要盘活农村现有的集体资产,促进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立足现有资源,以村级集体资产折资、帮扶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农户共荣共生、合作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村集体经济向上向好的发展。五、下一步工作安排2025年,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推进秀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我县示范村建设点建设,让农村“厕所革命”先行,增强“小厕所、大民生”理念,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当前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同时,做好长效管护工作。重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开展农村户厕摸底,及时发现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升农村改厕质量。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科学选用改厕技术和产品,2025年完成改厕1000户以上。强化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置。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以上。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机制。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环境优、生活好、乡风美的美丽宜居村庄,充分激发乡村的主动性、创造性。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将全县270个行政村分为先行示范引领村、正常推进提升村、持续巩固攻坚村,做到先行示范引领村尽快突破,正常推进提升村自持续发力,持续巩固攻坚村奋力追赶,分类有序推进,确保如期实现乡村振兴。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经济强村的目标。我中心计划继续做好乡村振兴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安全检查、国控点采样、地膜监测、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等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