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滨区> 宝鸡人民公园

宝鸡人民公园

发布时间: 2025-03-31 14:15
单位名称 宝鸡人民公园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娱乐休闲场所,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公园设施维护与管理,公园绿地管理,公园游览与娱乐项目组织管理,动物繁育与饲养,植物栽培与养护,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宝鸡市公园路206号
法定代表人 李晓军
开办资金 1668.4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99.56万元 959.2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天台山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严格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单位章程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和管理工作。尤其在遭遇7.16洪灾之后,迅速组织灾后重建,全力恢复园区功能,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情况(一)提升绿化品质,推动公园精细化管理我园坚持结合实际,合理规划,全面实施园区景观提升。一是精心打造园林精品,推动公园绿化提质增量。全园累计栽植水杉、腊梅、樱花、玉兰、紫薇、碧桃等乔木345株、竹子6000株、睡莲3300棵,播种草坪38500余平米,成功举办第二十五届郁金香花卉展,引进丁香杯、皇家少女等新品种18个,共展出22个品种、20余万头郁金香花卉,吸引数万名市民游客赏花观景,使我园成为全市春季最美打卡胜地。二是不断提升绿化管护水平。加强对病虫害防治、草坪种植养护及花草灌木修剪等业务学习,组织人员参加市执法局举办的“园林大讲堂”知识讲座和第二届园林绿化工技能竞赛,全年累计浇灌绿地40000㎡、绿篱8000㎡,追施、改良土壤3200㎡,修剪绿篱7500㎡,草坪12000㎡,球类造型植物1300株,乔灌木500余株,清理绿地内阔叶杂草22000㎡,防治乔灌木400余株,绿篱4000余平米。三是加强卫生保洁,为游客创造优美的游园环境。结合我园今年创建垃圾分类优秀示范单位的工作要求,制定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流程,设置分类垃圾箱,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每天对园内公厕、道路、水面卫生进行检查,确保园内一日两扫并做到全天随时保洁,及时清理、清运垃圾,对园内雕塑、标识标牌、栅栏进行定时冲洗,公厕消杀除味,实现空气清新、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目标。(二)规范动物管理,做到科学饲喂繁育切实加强对动物的日常管理,做到精心饲养,科学喂养。一是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饲养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饲养管理操作规程》等进行了修改完善,与饲养人员签订《安全承诺责任书》,重大节假日之前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动物疾病防控,每月定期对笼舍消毒2次,严控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二是积极推进园内设施升级、及时维修破损的笼舍内外门,修补鸟房玻璃10块,鸟房屋顶防水处理约180㎡,修补破损路面约270㎡,笼舍刷新约4000㎡,破损门洞1㎡,草料房地面防潮处理约100㎡。三是开展动物保护与科普宣传等工作,成功繁育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猕猴等10只,有效壮大了园内珍稀动物种群数量。建立救助动物台账,救助赤狐等动物20多只。合理调整动物结构,交流出狮子等动物4种38只,引进环颈雉等动物7种45只。(三)强化安全生产,筑牢安全游园防线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加强与公安渭滨分局经文保大队、桥南街道综治办、石坝河派出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进一步细化《园区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在重大节假日期间邀请石坝河派出所民警入园联合执法,日常工作中也与辖区派出所保持密切沟通,指导巡逻人员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避免个别人员不当行为引发不良社会舆情。针对园内游客常聚集区域,灵活调整巡逻班次,加强巡逻力度,有效提升园区安保水平。二是维护游园秩序,提升景区品质。全年共劝阻游客不文明行为5000余次,制止小广告发放500人次6000余张,提供文明志愿者人性化服务1600余次。依托全园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协助游客找回丢失物品及走失老人、儿童等好人好事80余件,全年未发生任何治安及不安全事件,有力确保安全游园秩序。三是高标准处理数字化案件,与数字化城管中心和辖区数字化案件巡查员做好业务对接,全年完成数字化案件25件,完成率和及时率均达100%。(四)规范经营项目,完善公园服务功能我园按照“布局合理、质量合格、运营规范、确保安全”的原则,指导、督促各商户做好公园游乐设施的管理。一方面,树牢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坚持防范和化解同向发力,排查和整治双管齐下,全年累计5次对游乐场所和门面房进行消防联合检查整治,定期更换灭火器,检查应急灯、安全出入口标识等,清理老旧液化气瓶5台,排查游艺点做饭处用火用气安全,更换不合格气罐,及时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组织项目经营人员召开大会5次,特种设备安全会议4次,节前安全专题会3次,开展特种设备应急演练1次,签订项目安全责任书、大型游乐设施自查表等各类文件300余份,要求各商户保证通讯畅通及救援设施配备到位,确保各种突发状况及时妥善处置。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对项目进行公开竞价,对2024年和2025年到期的15个项目,按照程序先后经过2次网络平台竞价,已完成激战鲨鱼岛等11个项目和1处门面房的网络竞价事宜,漂流探险等3个项目后续将在资源交易平台进行竞价。(五)全力防汛抢险,灾后重建成效显著7月16日,我园突遭特大暴雨山洪袭击,园区遭受严重破坏,平均水深达到1.3米,局部甚至超过1.5米,基础设施、动物笼舍、绿化景观都遭到毁灭性破坏,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园领导班子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全体员工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及管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迅速开展了一系列灾后重建工作,从领导班子到一线员工,从机关干部到门卫保安,每个人都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向险而行。领导带班,取消休假,全体人员日夜奋战在救灾一线,不间断开展排水清淤,道路疏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紧急恢复基础设施。面对全园电力系统瘫痪的局面,紧急联系外部资源,铺设临时电缆,迅速恢复园区供电。同时,对配电室、变压器等关键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同时对园区的自来水管线、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检修和更换,在最短时间恢复正常办公。二是全力以赴进行清淤防疫。灾后,园区内积存了大量淤泥和垃圾,对环境卫生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园组织全体员工开展了大规模的清淤和保洁工作,高温湿热的天气下,全体员工团结一致、通力合作,对动物园、游乐区、道路广场、绿化带等区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全面清理和消杀,对大湖区域进行清淤排涝,加强日常环卫保洁工作力度,尽快恢复园区环境卫生。三是加强动物保护和笼舍修复。洪灾后,邀请省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猛兽逃逸风险防范和动物保护救助措施,防范猛兽类动物逃逸事故。水位逐渐稳定后,努力克服交通阻断、动物众多短时间难以找到合适转运场所等现实困难,多方联系兄弟单位进行支援,第一时间对动物进行转移,对受损的动物笼舍进行修复和加固,加强对动物的健康监测和饲养管理,确保了动物的生命安全。此外,还积极引进新的动物品种,丰富了园区的动物种类和观赏性。四是全面开展绿化恢复工作。组织人员对受损的绿化区域进行彻底清理和重新规划,选用了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补植,使园区内的绿化景观得到了有效恢复,不仅提升了园区的整体美观度,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更加宜人的游览环境。五是精心谋划灾后重建项目。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清淤工作动用装载机91台班、挖掘机338台班、三轮车235台班、小四轮水车11台班、渣土车803台班,铺设石材725.7米,全体员工不畏艰难,不畏疲惫,持续奋战,园区的基础设施全面恢复和提升,绿化景观得到了有效恢复和美化,动物得到了妥善安置和保护,仅仅不到三个月就实现恢复开园,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为打造更加美丽、宜人的公园环境而努力奋斗。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我园全年接待游客65万余人,实现非税收入690.1万元。全园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完成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氛围营造及造型摆花布置6万余盆,精心设计了“双龙戏珠”和“龙腾”造型,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成功举办第二十五届郁金香花卉展和“庆五一手工DIY风筝亲子活动暨乡村振兴农副产品展销会”公益助农活动,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互融共赢。围绕“加强科学管理,丰富动物种类”的目标,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一系列工作,繁殖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6种16只,引进动物7种40只,救助动物20只,努力把动物园打造成集动物饲养展览、繁育保护、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主题乐园。做好数字化城管信息的接收、处理工作,及时反馈办结,结案率达100%。各类新闻媒体报道共计24次,为各项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部分工作存在管理不够细致的情况;公园文化内涵和特色亮点项目挖掘不够深入,文旅融合发展的力度还需要加强,需要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制定公园养护管理技术规范和工作标准;二是深入挖掘公园文化内涵和特色亮点项目,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公园文化内涵。四、2025年工作计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力度,提升园区品质,优化游客体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拓展经营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增加经营收入;加强绿化景观建设与养护管理,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更加优美的休闲环境,切实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