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落实国家民生保障政策,保障辖区内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负责全区救助对象认定及救助标准的审批、调整、救助金发放及信息比对核查工作。 | |
住所 | 宝鸡市渭滨区渭工路65号 | |
法定代表人 | 罗红兵 | |
开办资金 | 11.1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渭滨区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18万元 | 11.1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紧密政策衔接,让“五层八类”的社会救助更精准。根据群众的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将救助对象划分为“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特殊层”“重点层”五个救助圈层分类施救。中心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一是基本生活救助稳步提高。持续巩固新标准下的保障对象审核和审批情况督查;按照城市低保662元/人·月,农村低保5964元/人·年,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861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7764元/人·年(647元/人·月),采取入户抽查、数据比对等方式核查镇街备案保障对象的审核审批情况。二是急难救助制度日趋完善。根据《宝鸡市民政局宝鸡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宝鸡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的通知》结合因灾临时救助制度政策要求,积极实施分级救助,深化社会救助赋权镇(街)1.5万元以下审批权,落实镇(街)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进一步提升救助质效。三是兜底救助成效显著。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的动态监测、快速预警和主动帮扶。及时筛查预警线索和新增监测对象并建立救助帮扶工作台账。(二)扎实各项救助政策落实落细,强化民生基本保障职能1、全面做好城乡低保年度核查,确保应保尽保、精准施保。3月份召开了2024年城乡低保对象年度核查会,对在册城乡保障对象全面开始年度核查工作,通过全面排查,充分运用刚性支出扣减、家庭财产豁免、单人保等政策。截止12月底,累计向城市低保对象1476人发放保障金1149多万元,向农村低保对象1043人发放保障金673多万元,较好的保障了全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2、逐户核查监护责任落实,扎实特困供养管理。一是结合主题教育集中排查走访实际,对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63人,城市特困供养对象43人全面开展年度核查,并对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象110人生活质量全面开展“回头看”,对城乡特困供养对象206人重新签定了四方监护协议。截止12月底,累计发放特困救助保障金215多万元。二是推进特困供养救助购买服务,将24名精神特困供养对象集中托养凤县得益精神康复医院,实现了“集中一人,解放一家”的目标。3、丰富临时救助方式,确保困难群众应救尽救。及时督查镇街1.5万元授经限额临时救助及备用金的精准使用,结合因洪灾救助政策积极充分落实,24年全区共实施临时救助对象1026人发放救助金240多万元,高效的帮助困难群众渡过了生活急难期。其中在7.16洪灾后,积极落实受灾救助政策,对579人实施因灾临时救助120多万元,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受灾群众恢复重建,及时发挥了社会救助解急救难的作用。4、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及时开展数据常态更新比对工作。一是坚持线上监测预警与线下主动发现相结合,截至12月底,陕西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共发布涉及我区8批次的核查任务,中心逐户逐人跟进信息核查,并及是反馈核查结果,扎实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落低册并确保了兜底政策全面落到实处。二是审核动态监管,2024年全年城乡低收入家庭动态调整23户56人,为低收入家庭共享社会救助政策扎实了基础。5、精准六(七)十年代精简职政策落实。全面开展六十年代精(退)减职工年度排查一轮,对现有符合政策的一名六十年代精减职工开展年度核审并发放生活补助费5844元,确保其生活不出问题。6、持续推进核对精细化管理,落实“逢救必核”,科学助力保障审核精准化。与区教育等单位开展常态化数据比对;持续推进核对精细化管理,落实“逢救必核”,科学助力保障审核精准化。一是整合信息资源、创新平台建设。区核对平台已与民政部、省民政厅联网形成了信息纵向贯通;并已整合了区级单位各部门信息,网域内可获取殡葬等二十多类信息,与各部门之间信息实现了横向共享共建。二是完成了核对平台的升级改造。核对中心不断完善平台功能,不仅对个人核对授权进行了升级,在全市率先开通了电子授权功能,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申请信息核对和各类社会救助;同时,2024年核对中心增设了住房信息核对功能。三是及时核对,为精准审批确认提供先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以巩固兜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五层八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社会救助对象扩围增效和农村分散特困供养专项治理为抓手全面推进救助政策落实落地;持续深化镇(街)授权限额临时救助制度,不断加大社会救助核对数据共享单位,全区社会救助工作时效性不断增强、政府保障困难群众的社会效能不断彰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农村分散供养特困对象监护管理仍需加强督促检查。(二)改进措施:1、低保中心在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找人,不断提高城乡低保覆盖率。2、农村分散供养对象作为兜底保障的重中之重,要有“时时放心不下,常常半夜惊醒”的警觉,对其生活实际仍需格外关注,特别是对监护人监护责任落实要作为常态化监督检查的重点,对监护责任落实不力的要及时督促更换监护人或研判集中供养,确保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象生活质量不降。四、2025年工作计划1、持续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2、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和防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3、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4、全面做好八鱼、马营两镇社会救助对象核查管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