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川县果业技术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果业开发;苹果技术推广与应用。 | |
住所 | 延川县农业综合服务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杨延收 | |
开办资金 | 8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川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20万元 | 12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川果业技术服务中心.政务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变更法人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开展活动,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立足地域实际,持续构建旱作节水技术体系。紧紧围绕旱作节水示范县建设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统筹推动、示范引领的原则,利用集雨、保水、增水三种方法,实施坑施肥水(坑桶慢渗)、水肥一体、秸秆覆盖、地布覆盖四种模式,充分积蓄和利用自然降水,提升果园抗旱保墒能力。重点围绕乔化稀植果园、乔化密植果园、矮化中间砧密植果园、双矮化密植果园,组织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果农开展旱作节水新技术、新模式集中培训,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全面推动县域果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完成旱作节水示范县核心区建设2500亩,累计完成核心区建设1.1万亩,其中幼园5000亩、乔化园6000亩,辐射带动7.5万亩果园实施了坑施肥水、地布覆盖等抗旱保墒技术,有效改善了果园的水肥条件,提升了苹果生产品质。(二)促进良种培育,不断提升果业发展质量。以建设国家区域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为契机,招引延安森宇良种苗木繁育有限公司,创新开展苹果良种育苗技术试验示范,全力推动苹果无病毒良种生产向产业化、基地化、标准化发展。引进并推广了瑞雪、瑞香红等20多个新优品种1.5万亩,逐步形成以富士为主,其他名优品种为辅的“早中晚”“红绿黄”多元化产品发展格局。(三)注重精准施策,全力加强果园标准化管理。紧盯果园管理关键时期,以解决老果园密闭、部分果园树势弱、品种老化等问题为重点,大力推广以间伐改形修剪为主的高光效树形培养技术,对通风透光条件差的密闭果园,进行标准间伐或隔株间伐、精细化修剪,合理培养结果枝组,并对幼龄园全部落实“三枝一扶”措施,增施水溶肥60吨。2024年完成老果园挖改重建1100亩、间伐5500亩、改造提升2300亩,新优品种面积累计达到1.5万亩。2024年4月份“延川苹果”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四)坚持多措并举,全面提升苹果产业质效。突出标准化、精细化、绿色化生产,全面落实延安市十八项主推技术措施,推广“3332”栽培模式,建成美丽果园、高质高效园、亩均效益冠军园等省市级示范园7个,县级示范园27个,打造了铁卜河、梁家河2个智慧果园,今年累计为果农免费发放有机肥2800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原料300吨,推广“3332”模式5000亩,新建防雹网1510亩,全力促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县域内苹果产业优果率达到85%。强化技术支撑,多形态提高管理水平。为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中心对县域果农果树管理技能进行了详实全面的系统培训:一是组织全县果农骨干采取了“室内学理论+室外强操作”的形式培训12期,每期3天,共培训果农骨干人员730人。二是按季节分批次对果农进行了花期防冻、标准化建园、拉枝、环切、除萌、套袋、精细化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累计现场培训90场次,共计11000余人次。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今年以来,我中心按照“稳规模、强管理、提质效、促增收”的思路,继续以全省旱作节水示范县、延川县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和标准化示范园创建为抓手,全面落实果园管理各项措施,大力推广“3332”模式和山地苹果旱作节水技术,全力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苹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全县现有苹果种植面积22.69万亩,挂果面积17.8万亩,产量24.5万吨,综合收入16.5亿元,苹果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第一大特色产业。存在的问题:虽然今年苹果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苹果产业还存在整体生产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薄弱、科技创新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链融合不深、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整改措施:针对存在问题我们立足培养乡土人才和产业接续人才,培养一批留得下、蹲得住、能讲课、善操作的本土技术员和土专家,带动全镇、全县果农素质大提升,让年轻骨干留得下、守得住、蹲得下。二是示范引领,优化项目带动。以中省市县产业发展政策和项目为基础,狠抓果园的土壤改良、精细修剪、病虫防控(波尔多液喷布)、防雹网搭建、冷库建设等工作,将果农尽快引导到效益循环的轨道上来。三是集成技术,强化科技支持。树体管理方面挂果园突出精细化修剪,配套拉枝技术;幼园突出“三枝一扶”,规范树形;肥料管理方面综合运用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豆菜轮茬、坑施肥水、杂草控制利用集成技术;抗旱保墒方面突出覆盖保墒,综合运用地布、地膜、秸秆覆盖保墒集成技术,杜绝果园春季旋耕;病虫防控方面突出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的喷布;防冻防雹方面突出坑式防冻和网式防雹。四是加强宣传,狠抓产后整理。通过参加各类宣传推介活动,指导合作社、果农通过个性化包装,变苹果“论斤卖”为“论个卖”,实现高端高价。在做好线下推介的同时,狠抓苹果电子商务硬件设施配备和技术培训工作,引导果农进行网络营销,进一步拓宽苹果销售渠道,提高果农收益。五是科技驱动,夯实创新发展。强化现代防御灾害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现代果业经营体系,提升品牌引领带动能力,建立健全三产有机融合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持续推进挖旧建新示范项目,引进根系发达、干性强、萌芽率高的适合陕西黄土高原果区发展的新的脱毒砧木和品种,搭配最佳砧穗组合,解决果园抗旱性差、结果枝组更新难、挂果晚、收益低等问题。二是落实果园土壤改良示范,通过有机肥代替化学肥,逐步降低果园土壤有害物质的沉积和减轻地块的板结,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摄入量,促进果树健康生长和苹果品质的提升,助力绿色有机发展。三是全力推广山地苹果旱作节水技术,在果园采取铺设地布的方式来达到集雨节水、控制杂草、保商提温的综合效用。四是按照现代农业苹果项目的要求,在项目区开展果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建设工作,通过项目区示范,辐射带动周边果园,通过统防统治降低果树病虫害发生率,从而提升苹果品质和商品率。五是继续做好技术培训工作,组织县域果农骨干,采取理论+实践和现场培训的方式,按季节分批次培训果农,预计培训果农12000余人次,让果农充分掌握果园管理新技术,促进全县苹果产业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