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川县就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下岗职工管理、就业安置、就业培训、劳务输出、失业保险金管理及发放,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为就业提供管理和服务。 | |
住所 | 延川县大禹街道河东北街26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小飞 | |
开办资金 | 7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5.54万元 | 29.5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川县就业服务中心.政务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6月我单位法定代表人由李连军变更为李小飞,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延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开展活动,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单位章程执行情况:本年度严格按照本单位章程执行,单位名称、住所地址、单位性质均无改变;单位法人代表于2024年6月由李连军变更为李小飞,本单位上级业务主管单位仍为延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业务范围仍为:下岗职工管理、就业安置、就业培训、劳务输出、失业保险金管理及发放,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为就业提供管理和服务。资产管理方面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细则执行,资产损益情况正常上报,开办资金未在变更范围之内。没有受奖惩及投诉情况,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未接受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以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如下:1.强党建、定准则,提高就业。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这充分体现了就业工作的基础性、重要性,我中心在党支部的充分调研、科学安排,符合实际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抓党建引领就业新发展。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二是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学习氛围,打造廉洁的政治生活环境。抓培训、提技能,助力就业。根据职业技能培训要求,与培训机构合作,按照“前期做调研、中期出方案、后期管培训”的工作流程,认真培训,突击检查,2024年度共培训人员1691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培训569人,具体情况如下:养老护理员培训9期529人,育婴员培训4期234人,家政服务员培训5期261人,农业技术员6期394人,电子商务1期73人,汽车驾驶教练员培训2期140人。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掌握一技之长,能更好更快的走上就业岗位,实现稳定就业。激创业、注资金,带动就业。一是严格审查。从报名开始,我单位工作人员联合经办银行工作人员对申请创业贷款人员资格、产业规模等进行严格审核、实地考察,拍照取证;二是会议研究。针对考察结果进行会议讨论,决定放款人员与额度;三是督促落实。小贷科工作人员定期每周每月与经办银行对接,督促经办银行加快贷款发放进度。全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笔2125万元,其中2笔企业贷款800万,一次性创业补贴12笔6万。落实了创业促就业的目的,同时也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多招聘、聚人才,转移就业。按照上级安排,大力宣传就业政策,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5万余份,及时开展“春风行动”、“苏陕招聘会”、“抖音直播带岗线上招聘会”等活动,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3场,招聘入场企业44家,提供岗位1096个。严把关、常跟进,保障就业。一是大力宣传,确保应参尽参。一年来失业保险参保职工8525人,征缴失业保险金122.22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22.32万元,代缴基本医疗保险0.17万元。二是认真核实、严格把关、做好失业保险援企纾困保障民生。指导企业享受阶段性扩围政策,23余家企业成功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17.18万元,为企业复工复产减轻负担,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三是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稽查,加强社保机构数据共享,强力追缴,严守社保资金安全。勤调研、优服务,新增就业。就业科工作人员通过与工商部门、人社局、企业对接,采用电话回访等方式,准确掌握全县新增就业人数,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65人,完成任务800人的145.6%,失业再就业人员519人,完成任务360人的144.2%,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6人,完成任务150人的104%,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效控制在1.6%以内。7、就业扶贫工作方面。我单位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严格落实“至少一户一人就业”要求,通过招聘、苏陕协作、职业介绍、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全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22214人,脱贫户累计外出务工9321人。苏陕劳务协作共输出劳动力125人,赴苏24人(脱贫劳动力19人),省内100人(脱贫劳动力64人),其它省份就业1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39个;截止2024年底,累计认定就业扶贫基地14个、社区工厂8个,累计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238人;累计在全县15个易地移民搬迁点设立就业扶贫政策宣传专栏15块,在800人以上易地移民搬迁点设立公共就业服务站4个。三、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是全年参与技能培训人员1691人,其中养老护理员培训529人,育婴员培训234人,家政服务员培训261人,农业技术员394人,电子商务73人,汽车驾驶教练员培训140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50%以上。二是全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笔2125万元。发放创业贷款的政策举措能在社会上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从而落实了创业促就业的目的,使更多人有稳定的收入,同时也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一年来失业保险参保职工8525人,征缴失业保险金122.22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22.32万元,代缴基本医疗保险0.17万元,为23余家企业成功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17.18万元。同时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65人,完成任务800人的145.6%,失业再就业人员519人,完成任务360人的144.2%,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6人,完成任务150人的104%,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效控制在1.6%以内。四是我单位为提供了639个乡村公益岗和279个城镇公益岗,稳定了就业,增加了收入。全年还举办了大型专场招聘会3场,招聘入场企业44家,为就业者提供岗位1096个。五是通过招聘、苏陕协作、职业介绍等方式,全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22214人,脱贫户累计外出务工9321人。苏陕劳务协作共输出劳动力125人,赴苏24人;截止2024年底,累计认定就业扶贫基地14个、社区工厂8个,累计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238人;累计在全县15个易地移民搬迁点设立就业扶贫政策宣传专栏15块,在800人以上易地移民搬迁点设立公共就业服务站4个。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做好宣传工作,转变思想认识。多与基层社保站对接沟通,利用农闲及驻村工作间隙进行就业政策宣传,转变农户的本土化观念,提高农户外出务工的意愿。2.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多到培训机构调研,动态掌握社会市场技能需求,开展有针对的,能帮助劳动力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做到授人以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我中心将按上级安排部署,紧盯目标任务,全面加强干部作风能力建设,继续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高度重视,认清就业形势。“稳就业就是稳民心,保就业就是保民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一项民生工程。要认真学习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六稳六保”核心工作,研读省市县下发的各类文件,落实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2.摸清底数,把握就业方向。一是与各镇街、各部门联动,全面核实了解农业就业、转移就业、自主就业等就业人数与岗位需求;二是广泛调研,了解市场用人新动向和用人新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就业政策、有选择性的发布就业公告。3.多措并举,实现就业增长。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政府网站、镇村公示栏、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宣传转移就业交通补贴政策,鼓励外出就业;二是多方面搭建就业平台,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再安置一部分,技能培训再就业再创业一部分,建设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等就地就近就业一部分,苏陕协作再输出一部分;三是积极打造零工市场,规范管理,实现人力资源市场的双向选择,提高就业收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