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延川县陕北道情研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创作演出优秀剧目,传统艺术整理加强与保护。国内外舞台艺术作品创作与演出。 | |
住所 | 延川县延川镇河东街19号 | |
法定代表人 | 马向军 | |
开办资金 | 33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川县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万元 | 4.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延川县陕北道情研究中心).政务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单位章程执行情况:本年度严格按照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章程执行,单位名称、住所地址、单位性质、单位法人代表均无发生变动,本单位上级业务主管单位仍为延川县文化和旅游局。业务范围仍为:宣传国家、省、市、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参与研制产业发展规划;协调组织项目实施、办理经营项目审核报批手续和信息数据上报工作;负责招商和组织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负责文物保护项目的相关事宜。资产管理方面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细则执行,资产损益情况正常上报,开办资金未在变更范围之内。没有受奖惩及投诉情况,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未接受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二、以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如下:2024年工作重点:(一)持续强化氛围营造,逐步完善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延川核心区)宣传工作。一是落实非遗元素植入措施,在高速路口、路遥广场、汽车站、乾坤湾景区等人流量大的地点加快完备非遗元素植入,并利用电子显示屏、悬挂横幅等宣传标语口号;二是在全县非遗馆、非遗传习所悬挂免费开放公示牌34块,明确了开放时间及预约方式,有效保证了场所正常开放;三是市局对我县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先后进行2次调研,对我县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二)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持续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一是春节前于永坪红色文化产业园区举办“非遗送祝福欢喜迎龙年”活动;二是元宵节组织非遗传承人制作灯笼参加“非遗过大年”活动;三是五一期间,在乾坤湾景区、文安驿古镇举行了为期2天的“纸上乾坤——共赏非遗”民俗文艺展演活动,邀请陕北说书、延川道情、陕北民歌、延川剪纸、延川布堆画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20余名现场展示并与游客互动;四是在国庆节期间,组织延川剪纸、延川布堆画、陕北说书、陕北民歌、陕北道情等项目传承人20余名赴乾坤湾主景区和路遥故居,同时段开展为期5天的“非遗华章展乾坤”2024年非遗进景区活动,在活动现场的各传承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精湛技艺,并与游客积极互动,让广大游客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三)聚焦传统文化引领,扎实推进延川非遗对外交流。一是推荐我县刘洁琼,郭如林等非遗传承人作为延安市代表团成员,参加于5月23日至27日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并选取优秀非遗手工艺品、文创产品参展。二是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各地非遗保护传承的交流互鉴,组织延川布堆花项目传承人郭蓉、任元元等参加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陕西省主会场活动。三是6月4日,邀请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为非遗工作人员以及非遗传承人40余人进行学习培训,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倡树文明新风,赓续非遗文脉。四是西安工程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5座高校的暑期实践队到我县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调研采访我县剪纸、布堆花非遗传承人,充分展示青年一辈对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的坚定信念。五是7月25日,组织并召开2024年全县非遗传承人座谈会暨优秀非遗传承人表彰大会,颁发了2023年度优秀非遗传承人荣誉证书,授予5个省级传习所、40名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荣誉奖牌及证书。六是10月21日-24日参加追寻红色足迹共享非遗大集-2024年西北地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延川剪纸、布堆花、猪灌肠等项目传承人于延安市宝塔区延安1938广场设置产品展位,并组织彩门秧歌传承人进行项目保护情况展示展演。(四)加强非遗对外宣传,展示创新多元化线上活动。一是在延川非遗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以“弘扬延安精神·赓续非遗文脉”为主题的征集剪纸、布堆画作品展示,共展出2期;二是延川非遗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19期,阅读量9959人次;抖音、快手平台累计发布非遗宣传视频28期,浏览量1.5万余人次;三是鼓励郭如林、刘洁琼等传承人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积极宣传延川非遗文化。三、主要社会效益1. 非遗创新设计与开发。推进与江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合作计划,促使专业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发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全年研发文创产品不少于20款。计划举办1次非遗文创设计大赛,为创新成果提供展示和交易平台。2. 非遗“四进”活动常态化。持续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景区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技艺演示、互动体验等形式,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与城关小学协作,在校内开设非遗校本课程。4. 发展非遗产业,带动就业增收。与缺之美、原尚乡愁、义都等企业或合作社合作,培育扶持非遗相关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借助电商平台、旅游市场等拓宽文创产品销售渠道,举办3次非遗产品展销会,提升产品知名度与销量。在原有4个省级非遗工坊的基础上,再新增2个县级非遗工坊,进一步推动非遗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增收目标。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主要存在以下实际问题:存在的问题:一是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力量薄弱;二是由于缺少工作经费;三是部分传承人年事过高,抢救性保护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四是环境和市场的急剧改变、资源流失严重,后继乏人。对策与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队伍建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有关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每年进行1-2次非遗人才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质量、高专业的人才,提高专业记录水平。二是要加强资金保障,要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中省市进一步将非遗保护惠民政策向基层倾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三是要加大非遗保护宣传普及力度,鼓励相关人员深入基层向群众尤其是传承人、保护区群众传授非遗相关政策、措施,使得人人成为非遗守护传承人。四是利用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开展非遗传承培训,扩大我县非遗传承人队伍。每年进行1-2次研学之旅,带领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外出进行研修培训学习。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及传承人的申报工作。(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是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扩大我县非遗传承人队伍。二是持续加大县域非遗项目挖掘整理,计划申报县级非遗项目15个,市级非遗项目2个。三是要加大非遗保护宣传普及力度。充分利用节假日,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宣传工作;鼓励相关人员深入基层向群众尤其是传承人、保护区群众传授非遗相关政策、措施,着力提高人们对非遗工作的知晓率,使得人人成为非遗守护传承人,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四是着力落实非遗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建设一批乡村非遗就业工坊及展览展销馆,引进高水平文创团队,研发彰显延川文化特色、深受市场欢迎的文创产品,提高收入。五是要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队伍建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有关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六是充实资料数据库。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登记、分类、整理、出版,将普查资料系统化、规范化、档案化。七是积极谋划延川非遗陈列馆项目,建设一个集非遗实物、作品展示体验为一体的高质量、高标准的非遗场所。八是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宣传、推广。进一步加强对我县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通过“延川非遗”多媒体平台,致力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挖掘保护成果集中展示,全面推广县域特色传统民俗文化,及时报道最新非遗工作动态,不断加强对外交流。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