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加强资金管理。业务范围:管理国库单一账户中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及预算单位实存资金账户;办理财政直接支付业务;签订代理银行协议,监督代理银行办理相关支付业务;审核、批复单位用款计划并监控授权支付额度余额;指导各镇(街道办)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其他相关服务。 | |
住所 | 宁强县羌州路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朱剑峰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财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万元 | 20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度业务活动开展情况:国库支付工作平稳运行。一是严格按照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流程,全面实现电子化支付。全县186个预算单位和18个镇(街道)的财政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管理,全程无纸化,无需打印和传递纸质凭证,有效提高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效率,降低了支付管理成本。同时,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实现无缝连接及精准对位,提高“财政云”实现对每一笔财政资金的“精确跟踪”,有力提升了国库资金支付的安全性和透明性。全年通过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办理国库支付业务365020.53万元;二是强化资金支付监管,有效实施动态预警。利用财政动态监控系统规则,按照模块分类及时处理,有效提升了资金的安全性和透明性。在系统中设定现金提取预警、大额支付预警、转账预警、支付方式等预警机制规则,对财政资金指标下达、支付审核等环节反映出的信息,进行判断、核实、处理并及时纠正违规支付行为。截至目前,累计动态监控预警16364笔,其中,动态监控拦截219笔,金额1.7亿元,拦截资金已全部按规定处理。三是通过加强实存往来资金账户管理,仅保留县信用联社一个账户“宁强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单位实存往来资金”。发文规范实存资金操作流程,制定《实存资金年初数导入模板》,线上线下指导各预算单位按照流程执行,不断完善支付操作流程,加快推进对代管资金的集中管理,使得代管资金上线工作在全市推广和交流。全年财政代管资金全年支付11450笔,金额合计47231.28万元。四是支付业务办理更加便捷。通过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完成了从“签字签章”到“电子签章”、从“财务人员跑财政、跑银行”到“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的转变,实现了全县财政核心业务在预算单位、财政部门、代理银行之间的跨部门的“无纸化”运行,无需打印和传递纸质凭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达到了财政管理“数字化”的新型财政管理模式。五按照上级财政部门关于清理结余结转资金有关要求,对所有预算单位截止上年底及以前年度结余资金进行清理,累计清理结余资金2000余万元,将结余资金统一上缴县国库,盘活的存量资金由县政府统筹安排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各预算单位财政代管资金的使用效率。内控制度管理较为规范。成立了内控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内控操作规程,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要求,制定了支付业务流程,明确了股室职责及人员岗位职责,关键岗位实行AB岗设置,积极开展支付环节等廉政风险点排查。在指导各镇(街道)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面,中心发挥了关键的引领与推动作用。通过组织专业培训,为各镇(街道)的财务人员详细解读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政策内涵、操作流程及重要意义,提升其业务能力与政策理解水平。同时,中心还安排专人深入各镇(街道)进行实地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在改革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流程及观念上的难题,积极解答各单位在财政支付方面的疑问,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支付效率,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为区域内的财政管理稳定贡献了力量。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是实现了“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服务目标,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急单位所急,想单位所想,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预算单位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全力保障了各预算单位的资金需求,全年通过“云”系统办理国库支付共365020.53万元,并及时纠正违规支付行为。截至目前,累计动态监控预警16364笔,其中,动态监控拦截219笔,金额1.7亿元,拦截资金已全部按规定处理。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基本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了资金使用,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好转。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二是部分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会计基础知识欠缺,年龄结构偏大,对财政新知识、新理论,新改革缺乏系统理解,导致业务水平停止不前。三是财务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二)改进措施:一是着力强化学习教育,持续提升干部素养。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加强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工作促进业务发展,以业务工作丰富党建内涵。严格意识形态教育,提升干部思想境界,确保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持续激发工作热情,积极担当作为,始终传承正能量,确保支付中心各项工作达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二是建立健全长效学习机制,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单位实际工作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精准施策,持续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和工作动力。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动态监控预警机制,对指标管理、资金支付、支付清算等环节实施全流程监控,落实岗位责任制,增强责任意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和执行人员。三是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优化资金支付流程。合理配置人员,明确分工,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熟练度,便利预算单位用款,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和支持财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定期组织专业培训班,激励财务人员参加职称考试,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持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确保在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下,对财政代管资金实施规范化管理。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和精简业务流程,积极探索和完善相关制度,以提升支付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内部治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知识结构的持续更新,全面提升科室业务人员的政策执行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我们将增强责任意识,发挥财政部门的示范引领作用,树立优质服务典范。三是提升服务意识,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络与交流,及时收集预算单位对支付中心工作的反馈和建议,积极协助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四是认真组织开展《会计法》、《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为财政管理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