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高新区城市综合执法局(渭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高新分局)

渭南高新区城市综合执法局(渭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高新分局)

发布时间: 2025-03-31 11:27
单位名称 渭南高新区城市综合执法局(渭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高新分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执法为民、服务群众。城乡规划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水资源管理、自然资源管理和室内装修行业、价格活动等方面的执法工作以及农业、环保、工商、交通等领域的部分执法工作。
住所 渭南高新区崇业路16号创业大厦
法定代表人 陈先锋
开办资金 635.6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6万元 -25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规范使用印章、证书,2024年10月17日,办理了法人变更,由原法人张民义变更为新法人陈先锋,单位名称和宗旨和业务范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具体业务开展情况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全区现有各类建筑工地35家,其中长期停工5家,已全部安装视频监控和扬尘检测仪,并与市局联网。全年发现并整治扬尘各类问题167个;对治理不达标工地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23份;新增覆盖21800平方米,新增硬化面积19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600平方米,新增喷淋设备3000余米,冲洗路面19900余次,修理喷雾和冲洗设备19个。市容市貌管理。推行“潮汐式”、“容错式”温情执法,实现了满足群众菜篮子需求又维护好日常街面秩序的目标。全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0余次,累计规劝出店占道经营4560余处、取缔规范流动摊点3962次、清理乱贴乱画2730余处、清理乱堆杂物412处;清理横幅、灯箱广告587处,拆除违规设置户外广告、一店多牌13块,规范人行道非机动车(共享单车、电动车)乱停放5900余台次,张贴违法停车温馨提示单470张,纠正乱停乱放机动车辆3485辆,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4017份。违法建设排查整治。建立了违法建设巡查机制和举报处理机制,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确保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建设。全年排查发现违法建筑13处,已拆除违法建筑9处,面积约940平方米。建筑垃圾巡查整治。对各主次干道、周边各村组通村道路及河湖“清四乱”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易发区域的巡查检查,坚持夜间扎点设卡,严防外地垃圾偷倒。(五)餐饮油烟治理。认真落实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广泛开展社会化宣传,逐一摸排城区餐饮单位,建立健全“一店一档”工作台账,共排查餐饮门店1120余家,发现油烟净化设备安装不规范问题24家,未正常清洗油烟净化设备40个,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20份,餐饮油烟管控类立案处罚1起,缴纳罚款5000元。(六)农业和水务执法工作。对区内农业各领域生产企业及经营门店开展了季节性农业生产种子管理,农业生产资料行业监管,“畜禽养殖药物残留整治行动”专项执法活动。检查农资经营门店70余家,农资生产企业5家,办结涉农业务群众投诉8起,办结农业违法行政案件3起,处罚1.2万元,办理省外协查案件1起,完成区内转办公益诉讼案件调查2起,联合北区管理办公室向区内农药经营主体下发《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告知书》80余份,配合省、市对区内各领域农产品检测7次,抽样170余份。(七)督办投诉及案件查处。督办投诉方面:全年共接到市级部门督办问题35件、区级119件,其中环保类89件、创建类19件,其他问题11件,12345热线转办633件,接听群众投诉电话1368件,回复办结率100%。处理群众信访事件8起,回复检察建议书4份。案件查处方面:全年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30起,其中简易程序82起,一般程序48起。违建类:无规划2起,自然资源领域共24起,非法采砂19起,噪音污染1起。二、社会效益情况1.执法队伍得到了加强,执法人员的工作效力得到了提高,保障了全区市民生活、生产有序进行。2.为流动摊贩“安家”,有效地遏制了商贩在主次街道占道经营乱象,解决了矛盾问题和脏乱差现象,维护了城市环境秩序。3.保证了城市正常运转,为全区居民日常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4.优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全区市民的幸福指数。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工作流转不畅的问题。综合执法任务原本较多,加之执法力量下沉至街道办事处后,工作任务传达需要经街办相关领导批示后,方才能传达至执法人员手中,无法做到立发立行,特别是督办整改工作开展存在严重滞后,常常无法满足上级工作要求。(二)工地扬尘监管仍存在不足。在日常工地扬尘监管工作中,部分一线执法人员未能严格要求工地执行扬尘治理标准,从而出现管理死角,同时部分建设工地存在侥幸心理,忽视扬尘污染防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导致工地扬尘监管工作仍存在不足。(三)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我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与城市发展需求仍不匹配,便民市场、早夜市等专业市场建设相对滞后,甚至没有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导致区内建设项目的建筑垃圾处置困难,在一定程度影响建设项目工程进度,还会对营商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改进措施:(一)进一步增强与街道、社区的沟通,确保下沉执法力量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组织执法人员开展专项培训,提升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并与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共同解决城市执法中工作存在的滞后问题。(二)持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安排执法人员定期检查建筑工地“6个100%”落实情况,并督促各建筑工地完善冲洗平台、墙体喷淋等抑尘设施。(三)持续推进“门前五包”和网格制,通过网格化管理健全完善街面问题发现和处置机制,不断提升长效化管理水平。安排专人对便民市场、早夜市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并形式长效机制保障市容环境的整洁。对违法建设和建筑垃圾乱倒继续采取高压态势,加强巡查力度,确保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学习教育,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持续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组织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增强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确保在执法工作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开展廉政教育,筑牢干部廉洁自律的防线,杜绝执法腐败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强化业务知识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法律法规、执法规范等方面的授课,提升执法队伍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开展案例分析研讨会,让干部在实际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持续推进改革,让执法力量下沉工作开花结果。一是明确职责分工。进一步梳理与街道、社区的职责边界,确保下沉执法力量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避免职责不清。二是加强人员培训。针对下沉执法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包括法律法规、沟通技巧、矛盾化解等方面,提升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建立协调机制。与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共同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四是保障资源配备。为下沉执法队伍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和办公设施,确保执法工作顺利开展。(三)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要求,持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大力整治建筑施工扬尘。落实系统性网格化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建筑工地“6个100%”落实情况,并督促建筑工地完善冲洗平台、墙体喷淋等抑尘设施。(四)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力度。一是对违法建设和建筑垃圾乱倒继续采取高压态势,发现一处,查处一处。二是推进城市管理“门前五包”和网格制。通过网格化管理健全完善街面问题发现和处置机制,不断提升长效化管理水平。三是规范人行道上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整治各农贸市场周边流动摊贩、学校周边及夜市露天烧烤占用人行道违规经营现象。(五)加强学习提高办案水平。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加强执法人员在农业、水政、自然资源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准确适用能力、自由裁量权合理使用能力和疑难复杂案件查处能力;加大办案力度,规范执法文书写作能力,建立完善案卷管理存档。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