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子洲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授权管理文化市场、业余创作等。 | |
住所 | 子洲县城东峨峁峪村文化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李飞远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子洲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0万元 | 40万元 | |
网上名称 | 子洲县文化馆.公益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馆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对我馆2024年工作做如下总结:主要具体业务活动开展的情况(一)主题教育我馆针对主题教育列出学习清单,建立学习台账,实行传帮带学习活动,确保主题教育落实到位。1.加强组织领导由馆长李飞远带头,副馆长马进、汪正担任副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主室。2.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干部思想文化素养。一是坚持日常学习不放松;二是全年举办一次大规模的政治学习,把学习热情、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二)非遗保护1.强化非遗保护宣传力度,展示非遗保护成果,促进非遗发展。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于子洲县城中心广场开展大型非遗宣传活动。期间通过唢呐、民歌、秧歌、说书等演出,组织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场为群众讲述非遗保护知识、展示非遗技艺,同时发放《子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资料》1000份等活动,向广大群众展示我县展示非遗保护成果,促进非遗发展。2.非遗进校园,薪火永相传。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子洲县文化馆在县文旅局和县教育局的支持下,自今年3月份起,于子洲县第一小学、子洲县第二小学、子洲县第四小学、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学校以及子洲第二中学,共五所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累计授课学生300人。活动邀请了子洲剪纸、子洲秧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授课。展示精湛的剪纸、秧歌技艺,并耐心解答同学们的问题,指导实操体验。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非遗文化带进校园,引导他们感知、发现文化魅力,提升非遗可见度。一堂堂精彩纷呈的非遗实践课程让学生们受益匪浅。3.开展非遗进景区展销活动。一年来,我们多次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到南丰寨、西峰寺等景区,进行现场展示与产品销售。4.积极推荐优秀传承人参加省、市级非遗宣传展示展演展销活动。5.举办了省级非遗项目子洲面花展。6.征集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相关作品,调查整理各级项目资料,为子洲展览馆提供相关资料。7.圆满完成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考核工作。8.完成了《子洲唢呐》、《子洲面花》的编印工作。9.8月10日,第二届馃馅文化节在中心广场开幕。我馆组织子洲面花、子洲浑酒、子洲馃馅、子洲剪纸、子洲打铁、子洲擀毡、子洲醋酱酿造、子洲纺织、子洲老布鞋、子洲柳编、子洲泥塑、子洲石雕、子洲土琵琶制作、子洲木管乐器各种非遗产品汇聚子洲非遗产品展销区,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10.陕西省“文明实践我行动”暨“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活动(陕北片区)于10月24日—25日在子洲县举办。我馆积极配合文旅局的安排部署,组织子洲石雕、子洲泥塑、子洲面花等非遗项目传承人,携带非遗作品,在“文明实践集市”展示传统技艺,让逛集市的人们近距离获得非遗体验。在主题汇演中,我馆选送的唢呐合奏节目,也让观众现场感受到了省级非遗项目子洲唢呐的独特魅力。(三)群众文化1.积极开展迎新春文艺活动,开设子洲说书、子洲秧歌、子洲剪纸等展演专场,充分发挥文化馆的文化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2.5月,严格按照市上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开展要求,举办了为期1周的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活动包括公益音乐讲堂、说书展演、伞头秧歌文艺汇演等。总参与人次近8千。3.7-8月间,文化馆举办了少年儿童绘画培训班、公益音乐培训班、青年职工美术培训班等。总参与人次达到500人。4.9月,我馆唢呐秧歌团队受邀参加府谷县“同心迎华诞·共筑中国梦”文艺晚会,促进与周边县的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在中心广场牌楼前举办喜迎国庆75周年唢呐吹打音乐会,并收到广泛好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推动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2.全年免费开放文化馆,提供艺术培训、展览展示等服务。(五)数字化文化建设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文化活动信息,文艺作品展示等内容,扩大了文化馆的影响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一)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文化馆设施的升级和免费开放服务,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全年累计服务群众超过5万人次。基层文化设施的完善和利用率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城乡文化均衡发展。(二)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通过节庆文化活动、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等形式,全年直接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超过6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非遗保护与传承成效显著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和非遗传承人培训班的开展,增强了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四)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沸腾的大理河》参加群星奖获奖作品暨榆林市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曲目《黄土谣》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在红白喜事中广泛运用。(五)“非遗日”六月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馆做好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工作,现场观众达2000人次之多,让子洲老百姓对子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更多的人民喜欢上了非遗。非遗进校园子洲县文化馆在县文旅局和县教育局的支持下,自今年3月份起,于子洲县第一小学、子洲县第二小学、子洲县第四小学、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学校以及子洲第二中学,共五所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累计授课学生300人。三、存在的问题(一)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如文史创作、舞蹈、音乐等。(二)经费短缺;非遗保护,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开展。(三)创新意识不够强;看待具体工作习惯使用书本,不善于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倾向,做事缩手缩脚,敢试敢闯、求新求变的意识不够强。(四)工作方法不够活;不善于吸取他人的意见,在处理问题上特别是紧急突发事件的问题上不够灵活,方法不够多。四、整改措施(一)一是制定人才规划;二是加强专业人员配备;三是培育业余文艺团队;四是发展文化志愿者;五是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二)一是利用社区、广场等文化设施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避免高成本的投入;二是积极鼓励社会力量赞助文化事业。(三)学习业务知识;认真学习单位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边学习边总结经验,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在搞好业务的同时,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四)结合当前的工作,各负责人要抓好自己的业务工作,开拓思路,大胆进取,积极向人民群众靠拢,掌握最直接的资料。五、2025年工作计划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作,搞好春节文化系列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群众参与度高的节日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活动,为人民群众营造欢乐和谐的节日氛围。春节前后,我馆将继续协助文旅局举办春节秧歌表演、陕北说书、伞头秧歌等大型活动,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继续办好群众文化普及刊物《子洲文艺》季刊。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做好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一是利用每年六月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进一步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工作,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做好非遗项目的申报准备工作。二是开展县级非遗传承人培训,促进传承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编辑出版《子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图典》与《子洲唢呐》《子洲说书》《子洲传统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著。四是省级非遗工坊建设与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建设,充分发挥工坊与传习所的传承作用,促进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五是继续做好非遗进校园、进景区展示展销活动。六是做好“一法一条例”的宣传工作。继续宣传《“一法一条例”实施意见》《子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管理办法》《子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等。按照规划方案,继续做好全县生态文化的调查研究工作,并按照计划做好保护工作。做好三级馆的免费开放工作。认真做好民俗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工作,充分运用“我们的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舞蹈、书法、美术、音乐、创作)课堂及培训班,不断提升文化馆的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公众平台宣传非遗魅力。在诸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上,宣传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着力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改变无人传承、无人发扬的尴尬局面。配合上级部门完成工作。完成好县委、县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与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荣获陕西省群众文化活动“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