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定边县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定边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以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为宗旨,全面负责县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服务、各类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发证、创业担保贷款、就业和失业实名制登记、“零就业”人员就业援助、职业介绍、劳务输出及组织发布劳务信息和招聘、全县失业保险等相关工作。 | |
住所 | 西环路人力资源市场大楼4楼 | |
法定代表人 | 常海彬 | |
开办资金 | 20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定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3.5万元 | 46.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来,我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贵局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坚持立足职能、精准帮扶、分类施策、务求实效的基本原则,统筹抓好就业增量与创业扶持,有序推动了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地落实,现将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2024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一是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首要位置,深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以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02人,完成100.06%;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91人,完成109.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1人,完成100.3%,城镇登记失业率2.7%;发放就业创业证452本。二是按时核查全县脱贫劳动力务工台账,全年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636人,全县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1171人,易地搬迁脱贫人员就业4209人;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场,吸引求职人员达1600余人次;为18人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共计9000元;办理创业担保贷款3537万元。三是扎实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全年已完成育婴员、安全员、电工、钻进工、创业培训等各项职业技能培训75班次,共计3338人(脱贫劳动力300人),超额完成全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任务1000人次的333.8%,完成市级工作任务2400人的139.1%。四是对各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信息作了认真的核实统计,今年以来,我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8万人,完成全年失业保险参保任务1.77万人的105.6%,按规定为78名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享受了失业保险金;延续实施稳岗返还政策,结合实际实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共为84家企业申请发放稳岗返还307.32万元,惠及职工7303人。五是通过“苏陕劳务协作”绿色通道,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9人,其中向江苏输送劳动力35人(含脱贫劳动力30人),就地就近就业202人(含脱贫劳动力118人),省外其他地区就业脱贫劳动力12人。二、亮点工作(一)布局零工市场,促进就业升级今年以来,我单位为全面推进零工市场建设,特组织调研团队赴绥德县学习其零工市场建设和运营的优点。根据我县实际情况,规划在新乐社区打造1个县级零工市场,在白泥井镇建设1个镇级零工市场,并依托乡镇街道开设2个就业服务驿站。目前,贺圈镇就业服务驿站已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其余尚在建设之中。就业服务驿站室内设综合服务窗口,配便民设施,正式运营后还将建立信息服务制度,积极发布零工求职招聘信息、开展技能培训登记服务、援助困难人员、审核招工信息,保障零工权益。使其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二)培育劳务品牌,促进稳岗就业根据榆林市人社局、榆林市发改委等多部门《转发省人社厅等20部门关于加强劳务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榆政人社发〔2022〕130号)要求,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定边特色的劳务品牌,强化劳务品牌集聚效应,我单位考察了定边县付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发现其市场稳、潜力大、前景广。带动我县劳动力就业创业成效明显,累计吸纳从业人数3200余人,带动本行业劳动力就业创业5180人,对我县脱贫攻坚、稳岗就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经我中心前期的考察、调研,并经会议研究决定,其符合县级劳务品牌认定条件,遂向县人社局提出认定请示,现已得到批复,以付翔公司为引领企业,创建了“定边炉馍工”劳务品牌。三、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一)精准识别身份,夯实帮扶工作基础。依托乡、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开展实名登记,动态掌握劳动年龄段内人员的就业失业状况、求职创业意向和培训需求,为精准帮扶夯实工作基础。并采取按月抽查、按季度更新的方式,每季度形成全县脱贫劳动力务工台账,同时组成6支督帮小组,在局领导班子带队下深入各乡镇核准更新脱贫人口务工信息台账,确保就业信息真实准确。今年全县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1171人,其中突发严重困难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三类人员稳定就业463人。(二)健全转移网络,提高就业转移质量。一是精心组织好用人单位招聘服务活动,开展了“春风行动”、“易地搬迁专场”等招聘活动4场,开发岗位725个,现场达成意向402人,吸引求职人员达1600余人次。二是加强苏陕劳务输出对接合作,细化任务举措,充分动员各乡镇、村干部,千方百计帮助脱贫劳动力赴江苏等省外就业,为我县务工人员谋出路。全年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28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70人,赴江苏就业3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0人,赴省内或省外其他地区就业24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40人。(三)深入开展社保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制定《2024年深入开展失业保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方案》,成立失业保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重点对新参保企业和涉及领取失业待遇的企业进行稽核,共核查企业28家,其中新参保企业12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企业16家涉及54人,全部符合领取待遇条件。开展重复领取失业保险金疑点数据核查工作。部省市级共计下发疑点数据109条,经核实,违规领取48条,涉及金额40.19万元。针对相关疑点数据,我中心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了整改,目前已整改疑点数据47个,追回违规资金35.71万元,剩余1条疑点数据,经法院核实,当事人已死亡,按程序疑点数据追缴完成率100%。(四)加大社区工厂帮扶力度,助力就近就地就业。按照“移民搬迁建社区、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促就业”的原则,持续开展就业帮扶车间的扶持建设及认定工作,确保就业帮扶基地数量和带动脱贫人口数量总体稳定,今年我县正常运行的有社区工厂4家、就业帮扶基地3家,共安置劳动力就业1562人,其中包含185名脱贫劳动力。此外,为助力社区工厂发展,根据相关优惠政策,我中心已完成相关兑付补贴工作。(五)创业扶持推动充分就业。一是始终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劳动力及正在经营微利项目的贫困劳动力、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等人员,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今年已开办SYB创业培训班共4个班次,培训了200名有志于创业或正在经营微利项目的劳动力。二是充分利用各项招聘会和网络媒体大力宣传了创业担保贷款新政策,进一步扩大其社会知晓面,推动政策的全面落实,今年共办理创业担保贷款3537万元。其中扶持小微企业8家2460万元,个体工商户42家1077万元,带动就业305人,其中,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贷款服务2人次。(六)强化就业补贴政策落实,惠及千家万户。充分释放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保障等政策促就业红利。2024年已落实发放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贴2244人,共计71.41万元,一次性求职补贴18人,共计9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112人,共计56万元。职业技能提升补贴1.05万元,涉及企业职工7人。为84家企业申请发放稳岗返还,共计307.32万元,惠及职工7303人。四、存在的问题一是就业信息的精准匹配度仍有待提高,尽管建立了就业信息台账,但部分求职者反馈收到的岗位推荐与自身技能和就业期望存在一定偏差,导致求职成功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挑战,部分创业项目在获得初期扶持后,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现发展瓶颈甚至倒闭的情况。五、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首先是要延续实施创新驱动与就业优先战略,重视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落实各项就业服务政策,开创就业服务新局面。一是抓好困难人员就业,给予多群体创业补贴扶持,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畅通失业登记渠道,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抓好企业职工和重点群体培训,实施终身职业培训制度,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企业职工技能水平。三是培育定边特色劳务品牌,强化聚集效应,突出就业导向,扩大就业规模和产业容量。四是以深化失业保险领域专项整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打击违法行为,解决突出问题。五是在苏陕劳务协作中坚持“点对点”精准帮扶模式,做好全过程服务。六是构建优化零工市场,开发零工服务平台,制定行业规范,强化政策、市场、服务效应,建成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