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子洲县中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和服务。 | |
住所 | 子洲县双湖峪镇大理路33号 | |
法定代表人 | 吴雄飞 | |
开办资金 | 40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子洲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629.67万元 | 4989.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22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卫健局的大力支持下,子洲县中医院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深入开展了医德医风建设。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医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过去的一年,医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工作全过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医疗领域集中整治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党建质量与水平。目前,院党支部党员已达53名,2024年发展预备党员2名,5名预备党员如期转正,党员队伍持续壮大,党委建设初显雏形。(二)医院概况与关键指标全院核定编制73个,实有职工223人,其中:在编人员63人,合同聘用102人,公益性岗位及临聘人员58人。核定床位190张,实际开放床位230张,床位使用率为90.64%。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91人,占比达到86%。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13人,中级职称49人,初级职称127人。全院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23人。(三)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成效显著在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进程中,各帮扶医院精准发力、务实笃行,选派精英医疗专家入驻我院,为我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与全力支持下,我院医疗技术瓶颈有效突破,服务项目日益丰富,技术团队茁壮成长,综合服务能力大幅跃升。(四)人才赋能,提升服务品质与素养过去一年,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发展,多措并举、成果丰硕。积极组织院内医务人员参与各类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累计达70余人次。通过学习交流,医务人员专业技能精进,服务意识增强,专业医疗团队不断优化,医院整体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同时,为年轻医务人员量身定制职业规划,助力成长,激发创新活力,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与积极竞争环境。在“名医”工程推进中,周华同志凭借精湛医术与高尚医德脱颖而出。众多医务人员积极外出培训学习,刘雄熊赴市中医院眼科、王小鹏至交大一附院普外科腔镜、张锐到省人民医院妇产科、薛琪和乔丹往西京医院超声科、刘改琴去扬州江都中医院检验科等参加培训。他们学成归来,扎根专业领域,筑牢医院服务能力根基,助力医疗水平进阶。此外,医院积极组织参与技能竞赛与职称评定活动。在市级“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DRG付费)编写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7名医务人员成功晋升(副)高级职称,既是个人努力的回报,更是医院实力提升的有力见证,激励全院职工奋勇前行。(五)护理安全与质量双提升过去一年,我院护理团队秉持现代护理理念,凭借扎实专业知识与不懈努力,书写护理工作新篇章。在朱宗芳老师前期培训基础上,成功举办“中医经络基础知识竞赛”,激发护理人员钻研热情,提升中医护理专业水平,使中医护理在我院焕发光彩。(六)学科建设,打造发展新高地为提升专科服务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我院积极响应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号召,申报“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项目,涵盖针灸康复科、心脑病科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并结合实际纳入急诊科建设。项目启动后,各专科建设成绩斐然。7月1日,针灸康复科病区正式启用,设30张床位,运营良好,日均住院超30人;心脑病科年门诊量突破3万人次、出院2000余人次,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七)基建优化与设备升级,激发发展活力在改善医疗环境、提升就医体验方面,我院除了申请到170万元的财政资金,用于推进“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外,还多方位发力。争取县财政176万元,启动智慧门诊与检验科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同步完成病区热水、大楼屋面、窗户维修改造及室外硬化翻修工程,全面改善基础硬件条件,为患者营造舒适便捷就医环境。投入200余万元建设微生物与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购置经颅磁刺激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等大型医疗设备,显著增强诊疗检测能力;即将获批县财政200万元添置四维彩超与医疗体检车,拓展业务领域,为医院长远发展筑牢根基。二、取得的效益2024年全年业务收入4674万元。门诊近10万人次,门诊收入1598.1万元,平均费用160元;出院8258人次,住院收入3071.8万元,平均费用3720元,(出院)药占比48.6%。手术288例,其中三级手术63例,四级手术5例。本年度,苏陕协作的扬州市江都中医院、扬州江都邵伯中心卫生院,以及省中医院、陕中附院等12名专家齐聚我院,深入内科、外科、针灸科、护理部等关键科室开展帮扶工作。他们积极创新,成功开展22项新技术新业务,完成33例手术;精心组织62场专题讲座,培训406人次;耐心接诊门诊患者7301人次,悉心管理住院患者362人,深入开展临床教学查房225次,踊跃参与20余次义诊活动,高效完成40例大病救治任务。尤为突出的是,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面,朱宗芳老师倾囊相授,开展系列中医护理技术培训,覆盖全院护理人员300余人次,指导实施10余项中医护理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在失眠、便秘、高血压等病症治疗中成效斐然,赢得患者广泛赞誉,充分彰显中医护理独特魅力与优势,有力推动我院医疗水平迈向新高度。9月,我院与县看守所签约设立“子洲县中医院驻看守所拘留所卫生所”,选派姜雯、何浩浩、杜慧等医务人员驻所诊疗,并在院内设6间监管病房,升级改造硬件设施与医疗设备,筑牢监所在押人员健康防线。公卫下乡体检及义诊活动中,全年派出200余人次医护人员,为5300余名群众免费体检、发放10000余份健康手册、价值近50000元药品,有效提升群众疾病预防意识与能力,赢得广泛认可与好评,增强我院基层影响力。这些数据凝聚着全体员工一年来的心血与汗水,见证了医院的成长与进步。三、医院当前面临的问题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医院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一)外部竞争压力加剧。县人民医院与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榆林医院医联体凭借强大资源优势,在帮扶团队实力、设备先进性与医院规模等方面远超我院,我院的市场份额受到冲击,医院的运营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二)医疗资源紧张。医院规模偏小,科室架构欠完善,发展空间受限;部分医疗设备陈旧老化,更新缓慢;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挑战,新兴领域与专家型人才短缺。这既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也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三)医患关系维护难。患者对医疗服务期望的不断提高、医疗信息不对称、部分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不够完善等因素,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损害医院的声誉。(四)运营成本攀升。医疗技术更新换代带来的设备投入增加以及人力成本的逐年上涨等,使得医院的运营成本不断攀升。而医保支付政策等方面的严格管控,又限制了通过简单的收费增长来平衡收支,财务困境严峻。四、整改措施首先,要加强医患沟通,确保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充分了解病情、治疗方案以及费用等关键信息,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解和矛盾。其次,不断优化就医流程,通过信息化建设、合理布局科室等方式,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高就医体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再者,积极收集患者的反馈意见,将其作为改进医院服务的重要依据,切实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完善各项工作,让患者成为医院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此外,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求变。一方面,鼓励医护人员在医疗技术上大胆创新,鼓励临床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疗法,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诊疗效果;另一方面,在管理模式上也要勇于探索,借鉴先进的医院管理经验,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内部流程、完善绩效考核等方式,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等平台,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展示医院的特色优势和良好形象,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辨识度和吸引力。总之,当前医院面临的形势虽然严峻,但只要我们能清醒认识问题,坚定信心,紧紧依靠患者,有条不紊地分阶段解决问题,并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够在这场医疗行业的“持久战”中攻坚克难,实现医院的长远发展。五、下一步工作计划矢志不渝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凝聚精神动力。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管理,强化重点专科建设。持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结构合理团队。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大力发展康复医学。医改工作。通过对口帮扶持续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以互联互通和成熟度为基准,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执业许可证有效期自2020年09月30日至2025年09月2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