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至管理分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区内环境保护·林政管理·野生动植物和黑河水资源保护·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区内珍稀野生动物饲养、驯化与繁殖·自然保护科学研究 | |
住所 | 西安市周至县二曲镇农商街2号 | |
法定代表人 | 田文勇 | |
开办资金 | 2470.2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082.68万元 | 4746.8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情况:为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我局日常实行周例会制度,重大事项采取集体研究,民主决策;资产购置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有关程序进行;财务工作,严格制度管理,遵循网上集中支付管理办法,定期研究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经费支出,加强了财务审核,并实行财务账务季公开制度,保证了资金的合理使用。二、主要业务:1、严格依法保护,抓好资源管护主业,确保林区秩序稳定和森林资源安全。2、绷紧“防火弦”,防患于未“燃”,预防为主,常抓不懈,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全年取得了无任何火情火警的好成绩。3、抓好科研监测与交流工作,不断创新,科研监测、宣传、项目实施等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自然保护工作。4、积极做好社区共管工作,宣传引领,保护区美誉度、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为国家公园建设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三、主要业绩: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关于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省市2024年林业重点工作、全省“三个年”、全市“八个新突破”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积极履行资源保护主责主业、推进科研监测和自然教育深度融合,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秦岭“五乱”问题,无森林火灾,无安全生产事故,生态环境良好,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推动保护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严格依法保护,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一是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实行“林长制”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局领导包片、科室包站、站长包抓巡护员的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基层站每月开展2次常规巡护、4次责任区巡护、不少于4次的稽查巡护,全年巡护813次共14365公里。二是全面加强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查处林政案件4起,处罚金7575元。联合驻地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开展边界巡查2次,严厉打击秦岭“五乱”现象和非法穿越森林探索活动。三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完成2024年有害生物调查及防治、重点保护植物调查、种质资源收集及野生动物样线调查,及时救护2只大熊猫1只金丝猴。2.紧绷防火之弦,筑牢防火安全屏障。一是强化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实行领导及科室包片制和24小时值班制,逐级签订防火责任书,全年开展防火检查43轮99次,发现16个问题均已整改。二是抓实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组织半专业扑火队集中宣传8次。发送森林防火提醒短信20余万条,防火工作被媒体报道20余次。三是加强森林防火监管。严格入区车辆登记检查,登记入区车辆4094辆次,劝返车辆624辆次,做好“防火码”推广应用。四是开展森林防火专项行动。开展“四联2024”、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查处违规用火行为等专项行动,办理非法野外用火行政案件1起。与驻地政府沟通联系4次,与毗邻单位、村组联防8次。五是推进防火科技普及应用。通过“人防+技防+物防”手段筑牢防火屏障,全年无森林火灾事故发生。3.规范实施监测,科研成效稳步提升。一是开展专项调查监测。组织业务培训2次,形成监测报告5份,为保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辖区布设279台红外相机,收集野生动物有效照片44231张,拍摄珍稀野生动物27种。监测显示,玉皇庙金丝猴种群新增幼崽30余只;辖区内大熊猫数量维持在49-62只,种群结构健康稳定,其栖息地面积约47513.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8.9%。二是推进玉皇庙监测基地规范化管理,累计接访交流人员500余人次,媒体团队入区学习采访5批次,基地对外交流与宣传影响力显著增强。三是积极开展监测成果申报。《秦岭川金丝猴科学监测与保护》是陕西省唯一入选2024年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优秀案例,《大熊猫及栖息地调查研究》获陕西省林业科技成果二等奖。四是扎实开展论文写作培训指导,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篇。五是拓宽对外交流合作。组织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交完善升级“云智能”数据信息化管控及生态链系统,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4.注重宣传引导,营造社区共管氛围。一是持续加强业务宣传。《周保动态》出版2期,推送美篇信息41条,最高浏览量3262人次,向市局报送工作动态70余条。宣讲视频《守护秦岭精灵书写“生态答卷”》、科普视频《活了800万岁的大熊猫——生存策略》被学习强国录用。积极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宣传活动9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千余册,累计宣传人数8千余人。二是发挥媒体宣传优势。搭建全方位宣传矩阵,开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及抖音号,上传信息120余条,累计浏览3万余人次。自然保护成效、红外相机监测、大熊猫与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在国家级媒体报道16次、省市级媒体报道131次。三是稳步推进自然教育。开展“关爱自然保护秦岭”自然教育活动进学校、进社区10次,开放标本馆近30次,受教育人数近1500人次。四是积极开展企业共建。联合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深入保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两户村民免费提供500株山茱萸树苗进行经济作物帮扶;联系西安鹏翔驾校资助山区贫困大学生5名,资助近2万元。六是积极申报世界生物圈与绿色名录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名录保护区申报材料均已报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待审批。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资源管护压力大。保护区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山大沟深,资源面积大,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强,管护责任愈重,基层管护人员少,资源管护压力大。2.森林卫生巡护存在安全隐患。随着秦岭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日益增多,野外巡护时野猪、羚牛、黑熊、金钱豹等大型猛兽的遇见率增加,对森林卫士人身安全存在一定威胁。3.极端天气带来不利影响。夏季汛期、冬季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频发,对野外巡护、科研监测和项目施工、基层基础设施改造带来诸多制约。4.作风建设仍需加强。基层保护站分散于秦岭山区,交通、通讯不便,信息相对闭塞,致使基层人员学习新的业务、新的知识进展较慢,“庸懒散慢虚粗”现象仍然存在。(二)具体措施:1.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抓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推动工作落实。2.围绕中心工作,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紧紧围绕保护区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资源保护、科研监测、森林防火、生态修复、社区共管等工作中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为推动保护区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3.强化党建引领,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季度考核、晋升晋级的政策导向作用,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树立工作中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把政治强、德行好,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长期坚守基层一线、成绩突出的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加大优秀青年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为青年干部搭建成长平台,提供充足的历练机会,打破论资排辈,形成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选人用人导向。4、树立大保护观念。发挥调动各方面力量和积极性,加强与辖区政府部门、涉林单位、森林公安、村组(社区)、周边保护单位等开展联合保护。5、完善信息化和数据库建设。持续推进智慧保护区建设,更新现有设施设备并实现信息监测设备联网,稳步推进“天空地”一体化巡护监测体系,实现资源信息实时化、动态化、可视化。五、下一步打算:1.以党建引领推动干部素养培育。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强化党组织凝聚力,促进党建和业务融合。选派党员干部组建科研团队,负责科研监测、科普宣传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机关支部与山区3个支部开展“联建联学联促”活动,解决山区支部党员分散、交通不便、组织生活不便开展等困难,促进共同提升。2.全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推进智慧保护区建设,完善“天空地”一体化巡护监测体系,实现现代科技管山护林,坚决杜绝林区“五乱”行为发生。配合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实施中央生态修复项目,提升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力以赴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实施森林防火远程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全面推广“防火码”应用,切实做好森林防火技防和人防工作,确保无森林火险隐患,森林资源安全。3.科学规范提升监测成效。完善科研监测基础设施,建设野外生态监测站,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充分发挥玉皇庙金丝猴基地科研优势,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科研监测水平。4.强化自然保护宣传教育。拓宽宣传推广渠道,强化自然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利用科普馆、自然教育基地、玉皇庙金丝猴监测基地等优势资源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开发多元化生态教育产品,提高公众的自然保护理念和自觉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积极推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申报扩大宣传影响力。积极做好世界生物圈申报后续跟进,充分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平台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向世界宣传中国经验,提升周至保护区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绩效情况:保护区无秦岭“五乱”问题,无森林火灾,生态环境良好。受奖惩情况:①2024年全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②秦西联护林防火工作先进集体;③《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熊猫及栖息地调查与研究》《周至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研究》《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荣获陕西省林学会2024年度陕西省林业科技成果二等奖。3、诉讼投诉: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