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强县> 宁强县政务服务中心

宁强县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10:36
单位名称 宁强县政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全县政务工作提供服务保障。业务范围:开展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对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办理和收费情况进行管理、协调和督查,全县政务服务系统网络信息化建设,12345政府热线平台的日常运行及管理。(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宁强县汉源街道办羌州南路人社大楼一楼
法定代表人 李寿军
开办资金 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万元 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政务服务标准化运行逐步实现建立标准化清单。建立由基本目录、实施清单、办事指南构成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将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行政审批,目前我县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已梳理完成,包含政务服务事项1885项。实行动态管理。将县级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和实施清单全部纳入“陕西省政务服务事项中控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并根据业务变化和实施情况动态调整,确保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同源、动态更新、联动管理。完善办事指南。依据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结合企业、群众实际办事需求调整完善办事指南,对压减受理条件、申请材料、中介服务、办理时限等优化调整,完善公布办理地点、办理时间、网办地址、事例样表等具体服务性信息,确保企业群众看得清、看得懂。政务服务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1.规范服务场所,提升服务功能。县级政务大厅按照服务功能科学合理布局,划分服务专区,促进服务运转更加清晰、有序。对因受场地和技术限制不能进驻政务大厅而设立的税务、不动产登记、医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退役军人服务和住房公积金管理7个政务服务分中心纳入一体化管理,提供同质化服务。18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硬件设施、制度标识、人员配备日趋完善,为群众就近办事提供了便利。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审批服务。编制公布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并严格按照指南提供办事服务。修订完善《宁强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和《宁强县政务服务中心制度汇编》,确保事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加大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预约服务、帮办代办服务等制度执行力度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切实提升服务水平。3.规范服务方式,提升服务体验。开展“一把手坐窗口、走流程、优服务”活动,让领导干部以办事群众、工作人员两种身份,深入办事窗口,对政务服务事项“申请、受理、审查、办结、出件”全流程换位体验,深入查找办事难点,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优化办事流程,不断改进服务方式。组织开展政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及各分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政务礼仪培训,通过培训促使窗口工作人员以更文明礼貌的形象、更热情的工作态度、更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办事群众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4.规范监督渠道,提升服务质量。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推行“一事一评”“一次一评”,健全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评价机制,倒逼服务改进。在政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举报投诉窗口,建立投诉台账,公开投诉电话,建立回访机制,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最终实现“不管多难办,专窗兜底办”。认真做好“市长信箱”和汉中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工单承接转办工作,高效回应群众诉求,全年共接收、办结平台转派工单4373件。政务服务便利化程度大幅提高1.持续深化“跨省办”。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按照“减时间、减成本、减环节、减跑腿”的原则,推进“标准统一、相互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在政务大厅设立“跨省通办”窗口,对接四川省朝天区和青川县、咸阳市旬邑县、延安市黄陵县以及汉中市汉台区,在企业开办、医保、社保、户籍等重点领域全面梳理办事频率高、反映最强烈、需求量较大的事项,开展异地办理业务合作,目前累计共有358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异地办理。2.扎实推进“就近办”。一是大力推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户籍管理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316项行政审批事项和20项公共服务事项向群众身边延伸,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至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二是深化政务服务镇街村居联审联办改革,收集汇总一年来的联审联办办件数据,会同县级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确定了14项联审联办事项,方便群众就近办理相关业务,截至2024年底,共受理办结联审联办事项1050项。3.大力推动“网上办”。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大办事环节精简和流程再造力度,提供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结果送达等全流程、全环节网上服务,依托陕西政务服务网发挥网上办事指引功能,规范在线咨询、引导服务,让办事企业群众“一看就能懂、一点就能办”。截至目前,我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4.积极主动“帮您办”。优化帮办代办服务,在政务大厅设置帮“伴您走流程”窗口,为企业群众提供“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个性化服务,通过咨询帮办、表格填写、委托代办等,实行“保姆式”贴心服务,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跑动次数,变“企业群众跑”为“政府跑”。2024年,为企业群众提供帮办代办1050次。5.周末假日“预约办”。推行窗口延时、预约制度,为企业群众提供“不打烊”服务。所有进驻政务大厅的事项特别是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企业开办、户籍、结婚登记等事项,均可通过电话预约、现场预约、信函预约等方式在周末办理所需业务,破解企业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难题。全年提供预约服务20余次。6.生活服务“一窗办”。为进一步提高用水、用电、用气报装效率,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围绕解决企业、群众多头申报堵点痛点,在大厅设置水电气“综合窗口”,提供“水电气”报装服务“一窗式”服务。通过整合申请表单、简化业务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线上线下融合,全面提升水电气报装接入效率和服务水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全年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4万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2.共接到汉中市“市长信箱”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平台转派工单4373单,办结4373单,办结率100%。“跨省通办”共有358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异地办理。全县累计办理联审联办事项1044件,解决了老百姓办事“两头跑”的问题。3.为企业群众提供帮办代办1050次,全年为群众提供预约服务20余次。4.对因受场地和技术限制不能进驻政务大厅而设立的税务、不动产登记、医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退役军人服务和住房公积金管理7个政务服务分中心纳入一体化管理,提供同质化服务。18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硬件设施、制度标识、人员配备日趋完善,为群众就近办事提供了便利政务服务工作得到了不断推进和创新,赢得了办事群众和企业的一致好评。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是工作作风还需加强。对待办事群众工作耐心和细致程度还需要提高。2.是办公环境亟待优化。服务大厅一楼于十几年前装修投入使用,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老化,办公桌椅损坏严重,LED电子屏故障频发,柜台瓷砖脱落,存在安全隐患,休息区、母婴室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给群众办事带来不便,需对大厅进行改造升级,优化办公环境,提升服务体验。(二)改进措施1.坚持高要求,强服务质效。按照省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总要求,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加强日常管理,改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效,让群众少跑路、快办事,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发生,使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升级改造大厅硬件设施,科学调整服务区域布局,增加老花镜、充电器、医药箱等便民物品,提升群众服务体验感。2.坚持高标准,抓队伍建设。加大《宁强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坚持用纪律管人管事。优化窗口服务、综合咨询、自助服务辅导等人员配置,采取培训会、业务考核等方式完成人员培训及考核,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系统操作和服务礼仪。常态化开展督导巡查,着力提升窗口队伍为民服务效率。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提高政务服务大厅事项进驻率,加强与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消除部门单位的认识误区,争取更多部门单位和政务服务事项进驻。2.持续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回复率解决率满意率,不断完善12345热线工作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架好服务群众的“连心桥”。3.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加强日常管理,改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效,让群众少跑路、快办事,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发生,使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4.积极开展“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改革,整合办事窗口,打造“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务模式,实现企业和群众由“一事跑多窗”转变为“一窗办多事”。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