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财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4年业务开展情况(一)县级重点项目建设根据子洲县2024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文件要求,我单位按照县财政局安排,于4月份接手淮宁湾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大桥及道路建设此项工作任务,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安排部署,专人负责,紧抓落实。1、项目基本情况淮宁湾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大桥及道路建设地点为淮宁湾镇前淮宁湾村,项目投资1425.46万元,建设内容为道路硬化全长0.701公里,宽7米,新建大桥一座,长111米,宽10米,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宽1.5米,设计等级为四级公路;园区规划用地88.22亩,平整后有效用地79.07亩;园区西侧边界河提挡墙护坡长122米及园区配套排水设施。2、项目进展情况经过多方对接协调,办理了该项目的用地选址许可证、市级洪评、环评备案、社会维稳、规划土地等项目实施前的相关手续,排除涉及电线杆27根移改,聘用技术精湛的第三方监理公司和质量检测公司,专人负责,不时地实地查看、抽查,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内容施工,确保了该项目如期完成。该项目于2024年3月初开始施工,2024年11月15日完工,建设期为9个月,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全线路基、路面、桥涵、排水、防护、沿线安全设施及环境保护等工程。(二)进一步提升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坚持农民普遍受益为目标和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聚焦农村公益事业短板弱项,安排群众最急需、受益最直接的民生项目,以普惠保基础、特惠保重点,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2024年安排村级公益事业项目121个,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100万元,验收以及资金下达完成率100%。为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项目管理,强化项目跟着计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加强绩效管理,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跟踪问效,无效问责,确保项目建一个,成一个,受益一方。制定出台了《子洲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子财发〔2024〕435号)、《子洲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子财发〔2024〕436号)和《子洲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管护制度的通知》(子财发〔2024〕437号)文件,为强化档案资料管理,统一印制了一套规范、便捷、高效的管理项目资料。(三)深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管理改革2024年我县共涉及补贴72项,已纳入“一卡通”管理69项(其中中省市共34项全部纳入,县级纳入35项,),纳入占比96%,未纳入3项,计划2024年底全部纳入“一卡通”管理,系统管理人数10.613万人。2024年度“一卡通”发放补贴57项,资金33986.35万元,发放54.5781万人次,确保了党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四)进一步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抓基础、补短板、强优势、重监管”和创建“五型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明确职能定位,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优化干部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信息化管理,从机构、制度、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推进,逐步规范管人、理财、办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序运行。目前乡镇财政所共有44个公务员岗位编制,包括所长在内现有配编36名,2025年争取配齐所缺8个公务员岗位,大力推行标准化、规范化财政所建设,为打通财政资金监管、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有力保障。(五)扎实做好单位包村帮扶和干部包户帮扶工作2024年为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我单位开展消费扶贫活动(线上4140元,线下3441元),联系办理扶贫贷款20万元,解决村内道路建设3.5公里,切实帮助帮扶村和帮扶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取得效益2024年,我单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涉及16个乡镇,113个行政村和认真落实党的惠民惠农补贴政策,兑付项目68项,受益人数达30万人次,通过说书、媒体宣传和发放宣传品的方式,提高了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使人民经济收入有所增加,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三、存在问题(一)思想政治方面。部分干部政治规矩不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偏差,降低了标准要求,消磨了进取精神。(二)干事创业方面。部分干部不能主动积极创新性开展工作,内生动力不足,遇事担当作为不够,纪律作风不严。(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量少、覆盖面小。(四)乡镇(街道)财政所有待提高改进。四、整改措施(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财政工作环境。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对财政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进行排查和整改,确保财政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二)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财政干部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为财政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三)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同时,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乡镇(街道)财政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县乡协同,密切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真正把我县乡镇(街道)财政所建设成为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财政所。五、2025年工作计划1、加强单位队伍建设,深入学习上级讲话精神,不断滋养初心、锤炼党性、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干事创业、作风正派、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于部队伍。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突出关键岗位、关键少数的监督,不断规范权力运行,坚决惩治工程领域的腐败行为和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守土有责,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2025年计划安排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120个,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要强化预算管理,项目跟着计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要加强绩效管理,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跟踪问效,无效问责,确保项目建一个,成一个,受益一方;要规范档案管理,实行档案电子档,便于查询、查看便捷。3、凡是财政预算安排,直接支付给城乡居民个人的、以现金形式发放的所有生产类、生活类、保障类、补偿类资金,实行“部门分工负责、资金专户管理、财政集中支付、银行统一发放”管理模式,实现“一张清单管制度、一个平台管发放”的目标。4、进一步调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明确职能定位,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优化干部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信息化管理,从机构、制度、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推进,逐步规范管人、理财、办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序运行。大力推行标准化、规范化财政所建设,为打通财政资金监管、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有力保障。5、持续做好单位包村帮扶和干部包户帮扶工作,聚焦帮扶村的短板弱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因户施策,真帮真扶,志智双扶,注重激发贫困户自身内生动力,落实扶持政策,切实帮助帮扶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和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