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子洲县> 子洲县现代农业培训中心

子洲县现代农业培训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10:20
单位名称 子洲县现代农业培训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现代农业知识培训服务;开展农机驾驶、农机使用、农业技术和现代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
住所 子洲县农业局大楼
法定代表人 刘建宁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子洲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4万元 41万元
网上名称 子洲县现代农业培训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本年度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子洲县现代农业培学中心在省市农培系统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围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新要求,以保粮稳供为中心,紧密结合我县林果业、中药材、畜牧业、小杂粮四大主导产业,踏实工作,高质培训,努力为我县乡村振兴农村产业技术做好人才保障。完成如下: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1.成立了子洲县高素质农民培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高素质农民培育办公室。2.建立培育资源信息库县培训中心通过组织各乡镇、农培中心干部职工,深入农村进行高素质农民情况调查摸底,将符合条件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学历、产业及产业规模等信息登记造册,建立了高素质农民培育资源信息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愿”原则,择优遴选了生产经营型农民200人作为我县2024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3.制定实施方案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子洲县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子洲县高素质农民认定管理办法》。4.聘请培训优秀教师团队根据不同的产业要求,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培训中心聘请榆林农校畜牧专家霍廷刚教授、市果办主任鲁成、高级讲师张娣娣、天赐中药材高级职业农民曹阳、高级讲师杜方胜组成讲师团队课堂上为学员们讲授专业理论知识。5.理论培训、实训根据不同产业培育对象,分期分班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实行了行政领导第一课,加强教学管理,培训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各班建立了微信群,将各位班主任及授课老师邀请进群。学员们多次到中药材、山地苹果实训基地开展了实地参观交流学习,专家手把手教学员如何修剪苹果、种植中药材;如何选地、选种以及土肥水管理。6.技能认定管理培训中心顺利完成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目标任务,共培育高素质农民200名,通过考核认定190名。7.建立学员跟踪服务档案在培训过程中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和专业技能要求,采取了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育。建立健全学员培训档案,定期回访学员,及时帮助解决学员生产经营问题;并开展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二)农业实用技术科普培训2024年,县农培中心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下乡流动课堂培训6场次、420人次。线上培训2期,上门服务指导培训320人次,累计果业中药材技术培训800人,粮食类技术培训600人,发放宣传资料12000份,发放农业科普书籍4500册,农民科普工作收到实效。(三)乡村振兴及帮扶工作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一是向淮宁湾镇薛家硷村派了业务强的工作队员一名,负责该村的乡村振兴脱贫衔接工作。二是向清水沟村、拓家湾村共派出28名帮扶干部,每名干部帮扶4—6名脱贫户,有力地帮助了脱贫户发展产业。三是按时完成马蹄沟镇农村一氧化碳报警器督查工作。(四)标准化学校建设完成省级标准化培训机构建设项目尾留工程建设,建设标准化农业培训学校一个,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供了培训教学和实践教学基础支撑。现已完成验收,投入使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标准化学校建设完成省级标准化培训机构建设项目尾留工程建设,建设标准化农业培训学校一个,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供了培训教学和实践教学基础支撑。(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2024年,共培育高素质农民200名,通过考核认定190名。通过系统的培训,这些学员能熟练掌握中药材、蔬菜玉米和苹果的科学种植技术,提高了学员们的产业管理技术,激发了学员们的发家致富的热情和信心。培育种植能手100人,粮油种植班开展多形式技术培训,包括集中授课32课时、线上学习32课时,田间地头实操指导48课时,实习实训88课时。培训内容涵盖新品种选育、高效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同时,为了让农民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还安排了田间地头现场教学、现场观摩8次,累计覆盖粮油种植面积达六千多亩。培训后学员平均增产2%左右,为县区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24年,县农培中心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下乡流动课堂培训6场次、420人次。线上培训2期,上门服务指导培训320人次,累计果业中药材技术培训800人,粮食类技术培训600人,发放宣传资料12000份,发放农业科普书籍4500册,农民科普工作收到实效。聚焦特色产业,培育重点县产业带头人100名,组织学员到应马安、米脂高西沟等地参观学习3次,通过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产业发展活力与竞争力。三、存在问题(一)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部分培训内容理论性过强,与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导致农民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原因也在于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学员年龄老化,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二)跟踪服务长效机制不完善,跟踪服务工作存在阶段性、临时性特点,缺乏长期稳定的服务机制。服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三)培育任务、资金下达较晚,导致培训时间紧,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四、整改措施(一)首先要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其次要加强干部职工业务工作指导。(二)继续放宽培训对象的招收条件,有利于(底子好、质量高、产业厚)的农民群众参与到高素质培育中来;培育就能更早开班,同时加长培育周期,提高培育效果。为农业培训打好基础,为农民朋友农业创收铺好基石。(三)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培育跟踪服务机制。五、下一步打算(一)我培训中心继续承担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二)进一步优化培育方案、培训方式,确保培训质量。(三)、强化宣传引导,开展普及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营造学习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的氛围。一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我培训中心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我中心将在2025年,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开创现代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