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黄龙县残疾人康复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康复等服务。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等项目;扶持农村残疾人就业、助困、助学工作;集中接受学龄前听障儿童开展听觉语言康复和学前教育工作,承担其他听障人群听力干预、听觉言语康复、言语矫治等服务;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 |
住所 | 黄龙县中心南街 | |
法定代表人 | 薛政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残疾人联合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88万元 | 5.6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康复服务精准高效。一是精准康复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推进。共签约2011人,签约服务率为90.97%;二是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有效落实。将8名有需求的残疾儿童转介至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其中享受本地政策补助残疾儿童1名;三是康复辅助项目扎实推进。为有需求的残疾人配发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200余件;完成助听器适配140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人,假肢取型安装7人。(二)不断夯实就业服务能力。一是认真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投入资金8万元扶持残疾人阳光增收项目16户,投入资金2万元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项目4户;投入资金15万元,为50户家庭经营户进行农机具补贴,助力城乡残疾人就业增收;二是全面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与实用技术能力。为94名残疾人提供电子商务、中药材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服务。(三)巩固衔接落地见效。一是持续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了解残疾人生产、生活、教育、康复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二是全力保障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为33名困难残疾人发放临时救助金2.85万元,有效解决了困难残疾群众的燃眉之急;三是投入资金15万元,扶持农村残疾人家庭经营项目30户,帮助残疾人家庭发展经济、稳固增收;四是加大新入校残疾大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资助力度,向11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发放救助金3.9万元,确保他们顺利进入大学深造。(四)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一是2024年度残疾人证办理工作全面完成。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分类、分级标准》和《残疾人证办理流程》的规定,采取集中评定和上门评定相结合,为85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理了残疾人证(卡)。全面实施残疾人证“跨省通办”,为4名外省常住人员提供了残疾评定服务。二是全面完成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投入资金8.5万元,完成3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厨房、卫生间、盲道及地面硬化等改造工作,有效改善了残疾人的居家生活和出行条件。三是全力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按照“培训亲属照护残疾人”服务模式,为105名有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了居家托养和照护服务。四是建成“千万工程”助残就业服务驿站4个,配备轮椅、坐便器、助行器、双拐、手杖、三角拐杖、沐浴凳等辅助器具共计109件。(五)全力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一是成立黄龙县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进一步拓宽残疾人法律援助维权通道,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法律问题,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二是在县政务大厅开设“一件事”办理综合窗口,为残疾人办理相关业务,推进扶残助困一件事“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残疾人办事满意度。三是深入三岔镇走访农户,了解户情民意,收集合理诉求,协调解决问题,联合市残联投入资金6万元为三岔镇的30户残疾人按照每户2000元的标准发放了有机化肥和大豆种子,切实提升了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选拔6名残疾人参加延安市第三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我县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调动了残疾人的积极性、自信心。(六)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以“全国助残日、爱耳日、残疾人预防日”等重要节点和残疾人事业重要活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关爱残疾人,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发放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册、残疾预防手册等400余份;为3家盲人按摩机构发放3万元扶持资金等。二、取得的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建成助残就业服务驿站4个,配备轮椅、坐便器、助行器、双拐、手杖、三角拐杖、沐浴凳等辅助器具等,及时满足残疾人的辅具需求。(二)扶持助残增收基地1个,辐射带动30余名残疾人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促进残疾人实现多种就业。(三)积极开展线上申请和线下发放辅具的方式,全面满足残疾人的辅具需求。(四)组织94名残疾人开展核桃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常见中药材种植技术、电子商务、“庭院经济、依山经济、沿河经济”在白马摊镇神玉川的实践和探索等实用技术培训班。三、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残疾人培训项目不够多样化;二是残疾人工作者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改进措施。全面掌握残疾人培训需求,结合县情实际开展多样化培训。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残疾人就业意向、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信息。结合县域产业特色,开发多样的培训项目,全面满足残疾人的培训需求。组织乡镇、社区、村级残疾人专职委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业务负责人不定期深入各乡镇检查指导基层残疾人工作,督促残疾人惠残政策落实进度,不断提升残疾人工作者整体素质。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今后,我们将立足残疾人服务需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优化服务措施,狠抓政策落实,努力为全县广大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