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镇巴县> 陕西省镇巴县文化馆

陕西省镇巴县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5-03-31 10:11
单位名称 陕西省镇巴县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化活动组织;相关培训;业余创作团体管理;业余文艺创作组织;受权管理〈区/乡......〉文化市场;村级文化室业务指导;群众文艺理论研究;文化交流;大众科普资料编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
住所 镇巴县泾洋街道办事处新街56号
法定代表人 唐志波
开办资金 69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镇巴县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40.27万元 554.4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开展的业务活动1、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县文化馆充分发挥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让传统文化不再束之高阁,而是走进群众日常生活,推陈出新,将镇巴民歌创编为广场舞曲,开展“镇巴民歌广场舞大赛”。依托传统重大节日,利用镇巴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在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以镇巴民歌、镇巴渔鼓、端公戏、镇巴宣纸、苗乡刺绣、镇巴剪纸等非遗项目为载体,开展“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文艺六进”活动,举办“朗诵大赛”“书画展”等活动,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百姓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功能,组织开展“公益舞蹈培训”“剪纸培训”“苗绣公益培训”“镇巴民歌广场舞培训”,开办“青年夜校培训班”“书画培训班”等培训活动14余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成功申报第四批县级非遗项目23项。申报了第八批市级非遗项目3项,新增5名镇巴非遗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截至目前,成功申报列入国家级名录1个,省级名录8个,市级名录15个,县级60个;4名省级传承人,9名市级传承人,52名县级传承人。第三批省级非遗工坊通过考核验收。完成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配合拟定《镇巴县民歌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和《镇巴县非遗工坊的认定与管理办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巴民歌红色歌谣》通过省委宣传部审核,并由陕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文化馆严格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做好非遗保护各项工作。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文化馆影响力稳步提升。文化馆担负着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辅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民间艺术的搜集、整理、抢救、推介、群文理论研究、业余文艺创作辅导等工作。近几年,一直被市县文化部门评为先进单位。2024年,文化馆荣获“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最佳单位”称号;“镇巴渔鼓”作品荣获陕西曲艺牡丹奖;文化馆文化文艺志愿服务大队负责人荣获“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镇巴剪纸非遗传承人郝明森的剪纸作品入选“文脉传承·盛世典藏”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珍藏邮册。2、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镇巴县文化馆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依托文化馆音乐舞蹈培训室、书画创作室、非遗展示厅、多功能展览厅等免费开放场所开展“公益艺术培训”“基层文化辅导”“广场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书画展”“剪纸展”“镇巴文学作品展”等项目。保证每日免费开放活动时间8小时,每周对公众免费开放56小时。在2024年期间,县文化馆线下服务256020人次,同期全县常住人口21.08万,人均接受文化馆服务次数1.21次。三、存在的不足1.公共文化设施仍需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不高,建筑面积和规模较小,且多数是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的,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2.文化精品较为欠缺。各文艺门类发展水平不平衡,,缺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艺精品。3.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全县文艺创作、文艺展演、文化传承、文化经营与文化管理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高素质的文化艺术人才。4.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我县财力困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捉襟见肘,上级项目资金到位后,往往存在较大的缺口。四、下一步措施(一)加强文化队伍的建设1、按时召集基层文化站长和文化骨干进行培训和交流学习。2、开展好本土文化人才的统计工作,加强本土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的培养。3、不断加强文化文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扩大文化志愿者队伍规模。(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文化馆提档升级,不断完善功能服务设施。争取在明年的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能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2、积极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1)利用每个传统重大节日,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2)结合每个镇(街道)地域文化实际情况,指导各地广泛开展好具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3、深入开展好群众文化辅导培训辅导培训工作本着“以活动促培训,以辅导培训带活动”的新思路,既注重基层,又突出特色。为满足百姓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发挥文化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各类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辐射功能,积极开展基层文化辅导培训。4、加强文艺精品的创作在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文学创作、摄影等方面推出具有代表性的个人专集或者综合性作品。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2020年11月23日至2025年11月23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