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凤县> 凤县凤州镇中心卫生院

凤县凤州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 2025-03-31 10:11
单位名称 凤县凤州镇中心卫生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医疗;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恢复期病人康复治疗与护理;预防保健;卫生监督与卫生信息管理等。
住所 凤县凤州镇西街124号
法定代表人 赵良锦
开办资金 1288.9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凤县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20.66万元 1084.54万元
网上名称 凤县凤州镇中心卫生院.公益 从业人数  3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医疗业务情况1.截至2024年12月31日总收入795.8万元。(1)财政拨款收入646.3万元,事业收入145.6万元,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1.75万元,利息收入0.33万元。(2)医疗收入132.4万元,其中门诊收入117.7万元,同比增长6.7%,住院收入14.7万元,同比增长-49.7%。(3)本年度门诊15371人次,住院113人次,住院天数共计765天。(4)1-12月份居民门诊统筹2167人次,统筹报销59036.45元;职工门诊统筹1057人次,统筹报销79076.67元;居民慢特病报销600人次,统筹报销63262.5元;职工慢性病报销29人次,统筹报销4005.26元;城乡居民两病报销226人次,统筹报销9659.88元;省内异地报销130人次,统筹报销12249.61元;居民出院报销111人次,统筹报销111348.61元。2.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业务活动费用800.3万元,其中公共卫生支出83.5万元,药品支出80.3万元。(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截至12月31日全镇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0591份,其中高血压管理档案1188份,2型糖尿病管理档案321份,0-6岁儿童保健管理档案162份,孕妇管理档案14份,重型精神疾病管理档案107份,老年人管理档案1551份。2.老年人健康管理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1551人,体检1046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7.44%。3.健康教育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6次12期,发放各种印刷宣传资料4910份,音像资料播放204次,1960小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9次,参与人数1200人,开展健康教育公众咨询服务9次,咨询人数1800人,个体化健康教育485人次。4.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截至2024年底全镇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5849人,全镇新增高血压患者21人,累计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1197人,纳入规范管理897人,规范管理率为75%;新增糖尿病患者29人,糖尿病项目患者管理323人,规范化管理242人,规范管理率为75%。5.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2024年传染病共计报告3例,2例水痘,1例流行性腮腺炎。6.预防接种本年共完成10次常规冷链运转,全年累计建卡10人,建卡及时率100%。其中乙肝39剂次;脊灰57剂次;百白破58剂次;麻腮风22剂次;A群流脑41剂次;乙脑21剂次。加强免疫:A+C流脑48剂次;百白破27剂次;脊灰30剂次;麻腮风30剂次;乙脑23剂次;白破22剂次;甲肝接种28剂次。疫苗接种率达100%,累计接种445针次。7.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截止2024年12月31日,办理孕产妇保健手册31人,发放孕产妇保健服务结算单31人。本辖区产妇总数37人,高危产妇21人,新生儿37人,住院分娩新生儿37人,目前有孕妇12人,高危孕妇7人,孕产妇死亡0人,新生儿死亡0人,新生儿破伤风0,五岁以下儿童死亡0人。8.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儿童实行系统管理,0-6岁儿童162人。2024年1-12月共体检175人次,眼保健175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出生37人,高危儿管理6人。0-3岁儿童80人,中医药保健73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91.25%。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辖区在管患者106人,其中病情稳定106人,所有患者均按时随访,进行年度体检,并督促村医做好关爱帮扶工作。10.地方病管理辖区在管患者112人,其中大骨节病92人,甲状腺肿16人,克山病4人,麻风病居家2人。11.卫生监督协管2024年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15次,学校卫生巡查5次,非法行医(采供血)巡查22次,公共场所巡查45次,食源性疾病巡查3次。12.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在管2人,签约管理率100%,疑似肺结核患者推介43人,推介率54.2‰。13.中医药健康管理截至目前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共有1551人,接受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健康指导的老年人共计1153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为74.34%,0-36月龄儿童共计80人,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共73人,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为91.25%。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度我院依法执业、规范运作、不断夯实内部管理基础,狠抓医疗质量和生产安全,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全年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取得了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成果。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基础设施落后我院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存在设施不齐全、布局不合理、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2.办公设备陈旧一方面缺乏先进的诊断设备和治疗仪器,导致我院无法提供全面、精确的医疗服务。另外目前办公设备普遍陈旧,高耗能低效率,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3.人才队伍短缺我院人才队伍普遍短缺,尤其是高素质、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人才。多种原因导致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4.医疗服务水平低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医疗设备不足和人才队伍短缺,我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患者的多元化医疗需求,尤其是在急危重症救治、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5.管理机制不健全我院的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存在管理粗放、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等问题。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管理工具,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由于管理机制的缺失,难以对医护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6.患者信任度不足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我院在患者心中的信任度普遍较低。部分患者对我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持怀疑态度,更倾向于选择上级医院就诊。改进措施1.环境美化与基础设施建设院内环境进一步整治美化,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同时,优化功能布局,提高工作效率。维修门诊楼外墙多处有大量裂缝,瓷片脱落风险的危险墙面,改善墙面外观。2.医疗设备采购和办公设备更新根据医疗技术发展,更新和采购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提升诊疗水平。更换老旧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提高办公效率,保障医疗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处理。3.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通过改善医务人员工资待遇、拓展医务人员的个人发展空间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进修,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4.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通过进修学习、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5.管理机制优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医疗质量管理、药品管理、人员管理等,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6.患者体验提升简化就医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医效率。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增强患者信任感和满意度。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严格执行新医改政策,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1.学习新医改政策积极学习新医改政策,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卫生院公益性。2.药品零差率销售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减少药品价格虚高现象,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同时,加强药品采购管理,确保药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1.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医疗、护理、功能检查、放射、化验等各个科室、各个诊疗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实现诊疗工作的规范化。2.加强法制教育以《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重点,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强医疗安全责任意识。3.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加强监督,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依法依纪落实奖惩。不断改善医疗服务,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三)加强行风建设1.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2.群众监督实行行风民主评议,加强群众监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以群众满意为最高目标。(四)加强宣传教育1.健康知识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健康讲座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2.利用节假日开展义诊利用一些法定节日开展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五)中医药科室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硬件建设:加大对中医药特色科室的基础设施投入,升级诊疗设备,改善就医环境,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技术引进:积极引进并应用中医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中医服务的科技含量和精准度。2、强化中医团队建设人才引进:通过定向招聘、合作交流等方式,吸引更多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学历背景的中医人才加入,特别是擅长特色疗法的中医专家。人才培养:建立常态化的中医继续教育体系,鼓励在职人员参加中医进修班、研讨会,提升团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PDY10005361033011C2101发证机关:凤县卫生健康局有效期限:自2024年03月28日至2029年03月27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