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城乡居民提供养老保险服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费收缴,待遇享受,基金管理工作,监督指导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工作。 | |
住所 | 黄龙县中心街15号 | |
法定代表人 | 毕龙生 | |
开办资金 | 9.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81万元 | 3.8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12月24日,因证书有效期申请换领证书,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截止2024年12月底,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正常参保24260人,其中正常领取待遇领取人员8102人,2024年度居保保费缴纳11952人,征缴保费485.856万元,确保按月足额发放养老金,截止12月,本年度共发放居保养老金1913.4622万元。(二)特殊军工龄补贴对享受工龄补助人员按省市统一规定,准确调整和及时兑现工龄补助,保证工龄补助每月都能按时发放到位。截止12月底,全县特殊群体工龄补助发放人数611人,本年度累计发放补助资金87.41万元。(三)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按照“先缴费后征地”的原则,待用地企业提供完善相关资料后,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用地社保方案的制定报审。截止12月底,发放被征地农民生活补贴296人,本年度累计发放补贴70.36万元。(四)重点工作1、保费征缴。我们不断深化税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一是组织人力协同开展下乡宣传活动,压实各乡镇征缴服务能力;二是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并将征缴情况及时传递至税务部门,增强协同工作能力。同时,我们按照工作规划,按季度比对已脱贫、低保、特困、残疾等困难群体名单,按照政府代缴人员、享受100元最低缴费档次人员分类,及时更新系统数据,切实将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2、待遇资格认证。在待遇资格认证方面,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借助陕西社会保险手机APP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高效便捷的认证流程;线下为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特殊群体在使用智能设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依托县、乡、村、组四级服务体系,各级业务经办人员主动上门提供认证服务,切实保障了养老金的准时、准确发放,同时体现了对特殊群体权益的关怀关注。3、困难群体代缴。为低保对象代缴人数833人,代缴金额4.73万元;特困人员代缴人数16人,代缴金额0.16万元;重度残疾代缴人数290人,代缴金额2.9万元;共计为1138名困难群体人员代缴保费,共计代缴金额7.79万元,确保贫困群体应保尽保。这一举措有效减轻了贫困家庭的养老负担,助力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4、内控制度建设。我们认真梳理现有工作制度,对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印发了《黄龙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关于调整人员分工的通知》(黄居保发〔2024〕3号)和《黄龙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办公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黄居保发〔2024〕4号),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理,以完善的制防水平,有效推动了人防、技防、群防运行,保障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营。5、疑点数据稽核。及时调整人员分工,确保稽核工作专人专岗,对参保登记、保费征缴、待遇发放等环节的疑点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一是对照集中整治重点,通过“回头看”,在2021年度移交公安6起案件中,针对未整改到位的5起案件,以及自查2起疑似违规领取,强化监督检查,深入乡镇、村户、敬老院,开展相关工作,全面完成相关追缴工作,挽回基金损失7653.60元;二是积极开展数据比对,获取民政2021-2023殡葬数据141条,医保2024年1-5月死亡数据36条,机关养老保险参保数据5048条,经与居保信息库全域数据29282条比对,共查处未及时申报暂停或注销疑点数据16条(均不涉及违规冒领)。二、取得的主要成效(一)待遇调整。本年度是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自启动以来待遇标准提升最高的一年,我县全力配合上级部门安排部署,通过提前摸排、扎实部署、沟通协调、及时调整,全面完成两次调整工作。一是根据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2024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延政办函〔2024〕35号),按照基础养老金每人每年提升60元的工作要求,于2024年4月完成调待工作;二是根据中央基础养老金调整工作部署,于2024年10月实现每人每月增长基础养老金20元,全年度共计月增资25元,较上年度基础养老金水平上调15%。(二)电子社保卡推广。一是持续推进金融机构深度合作,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在为居民办理业务时,主动宣传电子社保卡的功能和便利性,并协助居民进行签发;二是扎实推进人社服务深度融合,将电子社保卡未申领人员与人社各领域服务对象开展数据比对,拓宽申领渠道;三是深入推进下乡宣传深度服务,组织人力走村入户,上门提供电子社保卡注册服务。截至2024年11月底,电子社保卡普及率达到了64.06%,超额完成上级部门63%工作任务。三、存在的问题(一)居保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尽管我们在参保扩面宣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部分偏远地区的宣传效果仍不理想。这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偏远、信息传播渠道有限等因素,导致部分居民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或不够深入。例如,一些居民对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政府补贴与个人缴费的关系等重要内容了解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参保积极性。(二)基层工作人员培训不足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不断调整和业务的日益复杂,以及当前机构改革带来的人事频繁调整,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尤其是新晋工作人员对新政策和业务流程的掌握不够熟练,为居民解答疑问不准确,影响了居民对政策的知情度和信任度。四、整改措施(一)强化偏远地区宣传工作一是强化政策下乡,增强活动频次和力度,制定专门针对偏远地区的宣传策略,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增加宣传资源投入;二是丰富宣传形式,在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进行宣传,提高居保政策影响力和吸引力。(二)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一是开展业务培训,建立常态化的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不定期适时组织内部培训,同时丰富培训内容,在居保政策解读、业务流程操作之外,拓展相关法律法规、廉政教育、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强化考核评估,结合经办人员工作实效、群众满意度调查,以评定优,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持续推进参保扩面创新宣传方式,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等宣传资料,针对年轻群体特点精准推送;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力度,落实政府补贴政策,鼓励其参保续保。深化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公安、民政等部门信息共享,建立实时数据交换机制,优化资格认证智能化水平;升级线上服务平台,简化操作流程,实现更多业务网上办理。加强基金监管:完善基金监管制度,建立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基金收支、存储等环节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延安市居保处评为“2024年市级业务经办工作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