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龙县> 黄龙县民族宗教和侨务服务中心

黄龙县民族宗教和侨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10:05
单位名称 黄龙县民族宗教和侨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民族宗教及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提供服务。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承担涉外、涉侨、涉港澳事务的服务保障工作。
住所 黄龙县石堡镇中心街政府院内
法定代表人 韩艳霞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黄龙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23万元 4.0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民族工作。1.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事务依法治理等各项工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开展少数民族群众、学生、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摸底工作,及时更新少数民族信息库。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及相关乡镇组成督导检查组,对城区内清真食品经营店、餐饮店等生产经营场所开展了监督检查。3.2024年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200万,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及时做好2025年项目入库工作。4.4月10日,在伊斯兰教传统节日“开斋节”来临之际,黄龙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和侨务服务中心组织开展节前走访慰问活动,看望慰问宗教界代表人士,为伊斯兰群众送去1000元慰问金同时送上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使他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二)宗教工作。1.完善宗教工作机制体制建设。高度重视加强宗教领域工作,强化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层级签订宗教工作和民间信仰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乡(镇)村两级宗教工作属地管理职责清单,压实县乡村工作责任,完善健全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形成主体在县、延伸到乡、落实到村、规范到点工作格局。并将宗教事务管理纳入基层网络化服务管理体系。通过举办业务政策法规培训班,不断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宗教工作干部、宗教界代表人士“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2.多举措防范化解宗教领域安全隐患。为杜绝宗教领域安全隐患发生,确保我县全年宗教领域无安全隐患事件,黄龙县民族宗教侨务服务中心对7个乡镇47个行政村及重点人群坚持“日排查、周上报”,坚持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决定、早消除,有效防范遏制地下宗教、非法宗教渗透蔓延活动、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及巩固伊斯兰教“沙化”“阿化”“清真”概念泛化治理等活动,做到有效防范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境外渗透,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维护全县宗教领域安全稳定。3.依法依规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结合全县推广的五级联动工作机制,民族宗教事务工作按照“五联、三查、一走访”对全县9个宗教场所、2个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及信教群众的依法信教、依法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全县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创建、排查专项整治活动。加强民间信仰场所规范化管理,巩固治理农村乱建滥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专项工作成果,开展民间信仰场所治理工作“回头望”,为维护我县宗教领域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4.深入开展冬春火灾防控和消防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为确保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稳定,根据市民宗局安排,制定《“守护三秦”全县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和“拆窗破网”专项工作及消防宣传月主题宣教活动,督促落实主体责任,联合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各相关乡镇大力配合下积极推进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创建及冬春火灾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完善安全监督机制,现场检查建立问题台账、后期督查整改,安全常识讲解、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现场应急演练等形式,增强了各宗教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及抵御火灾的能力,切实提高了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及信教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技能,确保宗教活动场所全年安全、无事故。5.加强爱国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积极作用。贯彻落实《宗教团体管理办法》,指导宗教团体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人才培养,增强团体班子凝聚力,健全落实内部管理制度和教职人员管理细则,督导其进一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制度化、常态化、具体化做出积极贡献和担当。(三)加大宣传培训,增强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工作能力。1.加强理论培训,不断强化民族宗教干部、教职人员、信教群众理论素养。一年来,全县民族宗教干部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培训班,开展县内集中理论培训4次通过培训加大民族宗教知识普及力度,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100余份;坚持全县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双月学习制度。截至2024年底双月学习履行4次,受训人员45余人次。2.扎实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工作。通过集中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暨“反邪教警示宣传月”、“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宣传活动,集中发放《陕西省宗教事务条例》、《陕西省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条例》、《互联网宗教信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民族政策宣传手册》、《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宗教团体管理办法》、《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册1000余份。二、取得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民族工作。2024年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200万,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及时做好2025年项目入库工作。在伊斯兰教传统节日“开斋节”来临之际,黄龙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和侨务服务中心组织开展节前走访慰问活动,看望慰问宗教界代表人士,为伊斯兰群众送去1000元慰问金同时送上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使他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二)宗教工作。层级签订宗教工作和民间信仰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乡(镇)村两级宗教工作属地管理职责清单,压实县乡村工作责任,完善健全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形成主体在县、延伸到乡、落实到村、规范到点工作格局。通过举办业务政策法规培训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三)全县民族宗教干部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培训班,开展县内集中理论培训4次通过培训加大民族宗教知识普及力度,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100余份;坚持全县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双月学习制度。截至2024年底双月学习履行4次,受训人员45余人次。三、存在的问题。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部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敏感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重视经济工作,忽视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认为民族宗教工作不是中心工作,抓与不抓、管与不管无妨大碍,缺乏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二是民族宗教工作队伍力量薄弱。由于全县民族宗教工作量大,点多面广,任务繁重,现有的管理服务队伍难以面面俱到,应对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略显吃力。三是宗教教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我县教职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部分宗教教职人员对教义教规和党的宗教政策缺乏认识。四、改进措施。(一)民族工作。争取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人饮、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二)宗教工作。加大宣传培训,增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工作力度。(三)侨务工作。增强全社会侨务法治观念,营造“知侨法、懂侨法、用侨法、护侨益”的良好氛围。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落实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推荐评选活动,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加强在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民族集中镇(村)等开展创建活动。(二)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建设,做好全县民族成分登记管理工作。推进少数民族聚集村镇乡村振兴工作,监管用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三)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发挥统战系统县、乡,村三级网络工作责任,搭建多平台载体,掌握少数民族人员流动情况,尽最大力量服务好少数民族在我县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就学、房屋租赁等民生保障问题。配合相关部门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持续治理针对特定民族的歧视性做法等问题,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矛盾问题。(四)支持宗教界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加大对全县宗教团体考核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全国宗教界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推荐工作,进一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指导宗教界强化法治意识,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教,注重培养爱国宗教人才。加强宗教界人士政治、法治、文化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五)全面推进民族宗教法治建设。1.抓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互联网宗教信息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民族宗教领域“八五”普法宣传和“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活动。2.加强行政执法,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加强协调沟通,落实业务人员行政执法办理工作,落实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提升工作效能。提高依法依规处理涉民族宗教因素问题的能力,做好民族宗教方面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处理工作。做好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的登记、变更、注销、备案等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