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勘察测绘院(西安市地理信息中心、西安市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及测绘保障服务。市域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及应用·市域卫星数据接收、管理及应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工程勘察·地籍测绘·房产测绘 | |
住所 | 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东段2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周平 | |
开办资金 | 4172.1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自收自支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864.24万元 | 19412.22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勘察测绘院.公益 | 从业人数 45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活动基本情况(一)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通过组织“读书班”集中学习、安排中层干部外出交流、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等,推动党员深入学习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提升理论素养与爱国情怀。同时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化党员纪律意识。针对巡察反馈问题,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此外,多次组织党委会议、中心组学习和支部党课,壮大党员队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与廉政提醒谈话,确保工作落实。(二)地理信息服务,助力城市建设。为市级重点项目和资源规划任务提供大量地形图、影像及三维、管线图数据服务,保障工作推进。稳定运维基准站系统和西安2000坐标系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大量坐标转换工作,审核地图并协助测绘资质管理。参与编写多项行业规范标准,提升行业影响力。在“多测合一”、不动产登记、市政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推广成果应用,实现数字技术与多行业融合。(三)夯实“地下一张网”与“地面一张图”。完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平台数据,为城市更新、管线隐患排查等提供支持。新增大量管线数据并完成质检,实现建成区管线数据覆盖,开通多个平台使用端口,辅助审查并出具报告,编写多项标准规范,成立巡查组推动制度落实。完成全市“一张图”数据维护更新入库,升级卫星专题建设,融合i西安APP数据,实现移动端功能,为城市更新奠定数据基础。(四)卫星遥感与地灾防治。建立全市统一遥感影像数据体系,开展秦岭北麓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和地表形变遥感监测。举办研讨会,发布城市发展遥感影像图集。持续推进西安地区地面沉降等监测项目,修编地质环境图集,取得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程勘查设计乙级资质。(五)应急保障与数据安全。在抢险救灾和应急工作中迅速响应,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城市安全。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自查软硬件,组织涉密人员学习并签订协议,完成数据备份和检测,保障数据安全。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推动城市规划与建设科学发展。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精确地形图、影像及三维数据,让规划布局更合理。城市更新项目中,数据支持使改造方案契合实际,减少资源浪费。以红旗铁路专线建设为例,精准测绘数据确保线路规划科学,降低建设成本和施工风险,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效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二)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不动产登记方面,实现线上核实、数据质检等功能,简化流程,减少市民办事时间和成本,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市政设施建设中,新型测绘技术保障咸宁路、明光路微改造项目顺利进行,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增强城市交通便利性和安全性。在电子政务建设领域,部署实景三维西安基础服务平台,方便政府部门获取空间数据,提高决策科学性和办公效率,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三)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监测秦岭北麓松材线虫病,及时发现疑似枯死松树,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开展地表形变遥感监测,为城市地表形变研究和风险管理提供数据,助力城市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策略,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发布《西安五十年城市发展遥感影像图集(1973-2023)》,为城市生态演变研究提供数据,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历史参考。(四)增强城市应急救灾能力。在蓝田县辋川镇山区受灾抢险行动中,迅速制作全景漫游电子沙盘,为救援指挥提供直观地理信息,帮助救援人员合理规划救援路线、调配资源,提高救援效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彰显社会责任担当。在朱雀大街自来水爆管和幸福河行洪能力工程等应急工作中,及时提供数据支持,保障城市地下设施安全运行,减少灾害损失,维护城市正常运转秩序。(五)促进行业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举办“西安·超算赋能新一代智能测绘研讨会”,邀请众多行业专家学者,为多学科交叉融合搭建平台,促进智能测绘技术发展。活动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思维,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西安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影响力,带动行业整体进步。参与行业规范标准制定,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相关产业提供规范依据。三、存在问题(一)技术创新与发展有待加强在技术实力上,我院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追赶空间。高层次专业人才在全院职工中的占比还有提升的空间,在高端测绘技术研发和前沿研究方面的投入也需要进一步加大。虽然新型测绘试点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推广应用这些成果时,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二)服务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在服务意识方面,我们对政策、行业规范以及市场变化的感知还不够敏锐,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机制也有待进一步优化,主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意识还需要在全院进一步强化。从服务能力来看,部分业务领域的技术水平还不够成熟,距离为政府决策和城市发展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还有一定差距。同时,我们的服务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大,在为上级部门提供服务时,无论是服务的深度还是广度,都还有可以提升的地方。(三)内部管理细节需完善分院制和大院部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管理模式、工作流程、人才结构、创新推动、质量把控以及服务优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细节。目前的制度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单位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让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更加专业、精细和高效,充分调动全院在生产经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四、下一步计划(一)推进转型升级,落实三年规划。深入研究《2025-2027年发展规划及行动方案》,完善现代化制度体系,明确以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卫星遥感、地下空间为核心的业务转型升级方向,做好“服务提升年”和“科技进步年”准备工作。(二)优化制度体系,提升管理效能。从生产经营、技术与质量管理、后勤管理三个方面优化制度。完善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激发人才创新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与成本控制,为各项工作提供保障。(三)夯实基础建设,强化勘测保障。全面开展“地面一张图”数据库建设并常态化更新,持续推进“地下一张网”平台建设,形成全市二、三维管线数据库,完成西安市中心城区实景三维地理场景数据建设。同时,做好城市存量国土空间现状评估数据建设等工作,维护西安2000坐标系统,更新资源规划“一张图”。(四)发展卫星应用,深耕地质勘测。加强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拓展遥感应用服务领域。利用卫星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开展林业监测保护工作。完成西安市水资源基础调查和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项目,持续监测地面沉降等地灾情况。(五)坚持科技创新,推动技术升级。结合项目开展实景三维等技术研究,探索数据治理与挖掘融合技术,解决数据安全问题,深入研究西安2000坐标系应用技术,实现坐标转换的高效便捷。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测绘资质证书:编号:甲测资字61100841有效期至:2028年8月20日编号:乙测资字61506514有效期至:2028年12月17日工程勘察证书:编号:B161012378有效期至:2025年05月1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