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服务保障。业务范围:承担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国防动员教育、民兵预备役、网格化综合管理的事务性、辅助性工作、网格化服务“多网合一”、网格员队伍建设管理、受理各类渠道诉求,反馈办理结果。(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宁强县委机关 | |
法定代表人 | 赵远军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拔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委政法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万元 | 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职责任务更为明确。宁强县综治中心立足政法职能,着眼“安全”问题,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全力,主要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任务,协调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群体服务管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工作。2.实战化水平稳步提高。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上,坚持制度机制先行,制定出台了《宁强县“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及“镇(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试行)》,同步建立了“镇(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了镇(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闭环工作流程,全县18个镇(街道)均实现矛调中心挂牌、制度流程上墙和规范运行。建立重大矛盾纠纷县级领导包案化解、矛盾纠纷“三色预警”等工作机制,今年发出“三色预警”26件,化解调处16件,正在化解3件,未完全化解持续稳控7件。诉前调解全面覆盖,县镇(街道)两级综治中心共参与诉前调解199件,其中县综治中心调解11件,镇(街道)调解188件。今年,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2118件起,其中调处2110起,调处率达99.62%。在重点群众服务管理上,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重点群体和社会矛盾摸排化解等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传达和安排部署,制定印发《关于对有关重点群体和社会矛盾开展深度摸排化解工作的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摸排管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刑满释放人员摸排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结合有关重点群体摸排管控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开展多轮次督导检查。对“8+1”类重点人群进行全面排查,经风险研判共有295名重点人员,涉及高风险33人、较高风险262人,均分级分类落实了管控措施,建立一人一档服务管理档案和落实了服务管理责任。在网格化管理上,全面落实“三个机制”,先后出台《宁强县网格员管理办法(试行)》《宁强县网格员考核办法(试行)》《宁强县网格员实绩晾晒评比机制》,明确了网格员9项职责,列出了37项职责清单,落实每名网格员每月70员话费补助,建立了网格员日常管理、待遇保障、实绩晾晒评比等制度机制,有效发挥了网格员基层“信息员”“情报员”“调解员”“宣传员”等职能作用。今年以来,县委政法委派专人分镇(街道)对11092名网格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各镇(街道)通过“汉治通”APP和小程序上报网格事件6632件,办结4651件。在联镇(街道)下沉工作上,在相关部门抽调200多人组建18个联镇(街道)维稳工作组,由县级部门科级领导担任组长,全员下沉基层一线开展工作,实行每天报告工作内容,每周报告工作开展、交办问题等情况,组长每月汇报个人履职尽责等情况,全过程、全链条参与督帮镇(街道)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稳控回访以及重点人群服务管控等工作,“穿透式”推动工作落实落细。3.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共划分一级网格1876个,二级网格9216个,选配一级二级网格员11092名,落实了每人每月60元的电话费补助,充分调动了网格员工作积极性。平安乡村公共视频覆盖进一步扩面,实现全县213个村(社区)全覆盖。18个镇(街道)100个村(社)综治视频网络和213个村(社区)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覆盖率达到100%。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全县18个镇(街道)213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基本达到“五有”标准。创新探索的“六个一”实体化运行、社区“五零”工作法等收到良好成效,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建立平安建设巡逻和志愿者两支队伍,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全民反诈、打击养老诈骗、控命降刑案等专项行动,加强重点人群联管管控,进一步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平安乡村公共视频实现全县213个村(社区)全覆盖,村级综治视联网平台建设覆盖率达100%。率先落实了11092名网格员每月60元电话费补贴。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综合治理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高,平安乡村公共视频整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县级层面整合难度大;二是基层网格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数据更新滞后、事件上报处置不及时;三是情感婚恋纠纷隐蔽性极强,排查较为困难,同时极易引发重大案事件;四是与镇(街道)综治力量联动不紧密,信息传递不及时,工作中存在“中梗阻”现象。2.改进措施。加大智能化数字化人力、物力及技术投入,逐步实现平安乡村公共视频整合。进一步加大信息智能技术运用培训力度,充分发挥综治视联网智能化数字化优势,全面提升基层社会现代化治理水平。加强源头治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出重点管理,充分做好特殊人员服务管理。定期组织县综治中心干部到镇(街道)、村(社区)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升基层工作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持续深化更高水平平安宁强建设。巩固平安建设成果,奋力夺取全省“平安金鼎”。二是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处置邪教和化解重大风险,排查整治各项安全隐患,确保各重点领域不发生重大案(事)件,坚决打击防范突出违法犯罪。全面加强命案防控,坚决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遏制电信诈骗案件高发和遏制黑恶势力滋生。三是强化基层基础。充分发挥数字化、智能化作用,加快“一格通”平台维护更新,加强业务培训,增强各级熟练运用能力。四是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调解组织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着重围绕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五是强化重点人员服务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重点群体全面落实疏导稳控责任,严防死守、盯死看牢,严防发生串联聚集、越级上访等问题发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