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农业农村局的直接指导下,我站全面推进各项农机化工作,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圆满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全年工作任务,全县农机化事业稳步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2024年我站农机化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业务活动(一)农业机械化工作完成情况1.大力推广“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队”服务模式结合实际,为了提高我县农业机械作业和坚持服务农户,要把引领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重点;要始终坚持带动而不是代替农户发展的原则,把服务农户作为主要对象,着力解决农户机械化生产难题。已成立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队16个,聚焦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者部分作业环节完成农机生产服务实行以奖代补。2.农机化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成立了一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配齐配优配强农机装备,建立健全建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应急抗灾救灾能力,开展五大作物机收减损监测。3.提升优势特色产业。针对我县丘陵区种植规模小,种植品目不一,种植模式多样,老旧淘汰机具多等现状,根据县域内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机械化生产实际需求,重点围绕小杂粮、中药材、畜牧养殖、玉米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提升优势特色产业3个,大力提升农机装备能力和水平。4.农机安全免费管理。按照农机安全免费管理政策的相关要求,在全县实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免费登记、安全技术免费检验和农机安全免费管理政策。实施农机安全免费管理,实现农机化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等。5.农机推广。推广各类农机具3612台,培训各类农机人员82人次,发放农机安全生产、农机规范操作、宣传资料21000余份,各类宣传品18600余份。购买双垄沟全覆膜旋耕精量穴播联合作业机和自走式精量穴播机等新型农机共计37台/套;杂粮收割机、玉米收割机和大豆收割机共3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41%,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了75%。(二)开展多形式农机安全宣传1.安全宣传工作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的基础工程,我站工作人员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方式,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机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着力提高农机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广大机手懂法、守法,在道路上安全驾驶,在田间场院安全操作。2.认真做好农机安全生产排查工作。“春种”“秋收”是农机生产的大忙季节,农机作业全面展开,农机作业量大,转移频繁,是农机事故的高发期。针对农机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我站人员一起深入到乡村、道路、田间地头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督导排查。重点排查安全生产隐患明显,带病作业的农业机械,疲劳驾驶的机手,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消除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广大机手进行了安全教育,使广大机手懂法、守法,在道路上安全驾驶,在田间场院安全操作。3.提高认识,加强农机推广服务力度按照“农业生产,农机先行”的工作思路,抓住机械化这条主线,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及时完善领导班子的组织分工,明确责任,高效管理。二是在农机具冬修、检验、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等工作中,加大了服务管理力度。三是围绕春耕备耕工作召开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把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全力确保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加强培训及科普宣传,促进春耕秋收工作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机户家中,及早对投入农田作业机具的技术状况、配套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并派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帮助检修。3月底以前,全县农机具检修工作全部结束,各类农具完好率达到了89%以上。全部如期投入到春耕生产,确保了春耕春播生产的顺利进行。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活动。下派专业技术骨干分赴各乡镇,指导开展科普技术宣传,采取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农机教育培训45人,农机操作人员培训20名,技术人员培训12人,管理人员培训5人。 (四)积极推广新型农机具积极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介绍新型农机具,如智能植保无人机、精准播种机、自走式青贮收获机等,展示其相较于传统农机具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作业质量等方面的优势。针对新型农机具的操作、维护、保养等内容,举办专门的培训班,邀请厂家技术人员或农机专家授课,确保农民和农机手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技术。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及时解决他们在使用新型农机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农机的广泛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农业生产方式得以从传统的手工劳动向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二)农机装备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农机项目的推广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机维修、农机配件销售等,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农机装备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的使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三)通过精准施肥、精准管理等新技术的使用,农机装备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可持续和环保。通过农机培训,农民可以掌握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这不仅有助于农民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生活质量。三、存在的问题(一)我县农民收入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新机具使用、技术引进、新装备购置等方面存在资金困难。(二)缺乏先进适用的中小型农业机械,一些小型机械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较差,技术含量不高。同时,适合丘陵山区特色产业生产与加工的农业机械也较为缺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四、整改措施(一)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如对购置农机给予补贴,对农机作业给予燃油补贴等。还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项目。(二)将适合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研发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注重研制中小型、灵巧型农业机械,开发多种类、多功能农业机械以适应农作物多样性。五、2025年工作规划(一)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土地撂荒、如何种地、谁来种地等问题,我们将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围绕中药材、玉米、马铃薯、杂粮等主特产业,在全县范围内选择具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采取“农资+服务、科技+服务、互联网+服务”等方式大力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025年计划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业机械推广试验示范,合理规划,统一管理,推行耕、种、管、收全环节生产托管,为小、散、独农户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二)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针对我县丘陵区种植规模小,种植品目不一,种植模式多样,老旧淘汰机具多等现状,根据县域内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机械化生产实际需求,重点围绕小杂粮、中药材、畜牧养殖、玉米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2025年计划提升优势特色产业6个,大力提升农机装备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