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强县> 宁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宁强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宁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宁强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09:43
单位名称 宁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宁强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管理保障。业务范围: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指导,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三项指导。
住所 宁强县西城新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 李虎
开办资金 31.4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强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1.41万元 31.4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5月21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和单位名称变更登记,法定代表人由原成建平变更为李虎。单位名称由原宁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变更为宁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宁强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壮大。印发了《宁强县巩固“消薄培强”成果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效工作方案》《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闲置资产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民群众持续增收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引导镇村积极盘活集体闲置资源资产,进一步巩固“消薄培强”成果。大力推广“多村联建、村企合作、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典型模式。2.集体“三资”管理逐步强化。一是圆满完成上年度年度集体资产清查工作,共清查农村集体资产137553.97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82221.57万元、非经营性资产55332.4万元,资源性资产412.5万亩;二是全面完成集体经济合同规范整改工作。全县共清收农村集体经济合同7572份,合同总金额3.44亿元;审查出问题合同7466份,整改问题合同7466份,提起诉讼12起,清收欠款合同本息816万元(通过法院起诉及强制执行暂未追回资金776.7万元),合同新增价款102万元;向县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18起,涉及金额323万元,立案1个,查处2人。三是加快推进“陕农经”平台应用。全面开展“陕农经”平台资产录入、合同管理、银农直联、财务管理等功能的应用推广,组织县镇管理员、操作员赴佛坪县观摩学习“陕农经”平台应用;聘请2名专职记账人员,统一规范代理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记账工作3.土地管理稳妥有序。一是强化土地承包常态化管理。依法维护农村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常态化开展土地确权后续纠错服务工作,妥善解决土地确权后遗留问题和后续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拖欠农民承包地流转费排查整改工作调查、“无地农民”返乡要地情况调查,接待来访群众10余人/次,调处土地纠纷1起。组织仲裁员、调解员赴镇巴县参观学习土地仲裁业务,编印土地仲裁宣传页2000份。二是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信息备案工作。印发宁强县《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信息备案机制的工作方案》,强化组织领导、严格操作规程、注重数据质量,扎实、有序推进备案工作。4.经营主体逐步规范。大力开展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的评定及监测,组织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1个,扶持示范合作社9家,示范家庭农场6家,遴选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27名,组织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赴西乡、南郑、成都等地观摩学习,选派市级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4名、家庭农场负责人4名、合作社理事长8名赴外县参加6期新型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训学习交流。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本年度实施产业发展项目39个,投入财政资金5788万元,按照财政投入5%带动全县79个薄弱村增加集体收益254.65万元,其中多村联建项目19个,项目投资3775万元,带动63个村集体经济增加收益158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6个,财政投入1268万元(其中光伏电站项目8个,财政投入908万元),带动16个村增加集体收益151.75万元。全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080.06万元,所有村集体收入均达15万元以上。2.完成土地流转合同平台备案录入16301条,录入面积202275亩,工作进度位居全市第一。3.新发展农民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42家,认定县级示范合作社12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全县农民合作社总数达73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7家,市级6家,县级33家;家庭农场619家,其中省级18家,市级6家,县级20家。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县级农经机构力量薄弱,镇(街道)无农经机构、专职人员,改革指导服务力量不足。2.农经干部业务知识匮乏,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示范亮点不突出,各村缺乏财务人员,帐务管理不规范,缺少经济能人,难以有效组织引导集体经济发展。(二)改进措施:1.加强农经机构和农经干部队伍建设。各镇(街道)要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办公场所,为农经工作提供保障,负责做好新时期的各项农经工作。2.加强农经业务培训,新时期赋予农经工作的职能逐年增加,就要求每名农经干部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每年对负责农经工作的人员开展农村财务、集体经济审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的培训,为做好农经工作打好基础。3.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的指导,定期培训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的发展经验,同时积极为村集体经济组织争取资金,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指导镇村多举措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多路径巩固“消薄培强”成果,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效;全面推广“陕农经”平台应用,不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信息化水平。2.宅基地审批检查指导。进一步完善仲裁厅各项规章制度,开展1次土地纠纷仲裁培训,完成1件仲裁调处案件。3.规范经营主体运营。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家,规范化培育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10家以上,组织开展1次辅导员队伍实践学习培训,常态化开展示范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的合格性监测。4.完成本年度集体资产清查,农村合作经济统计(季)年报,农村政策与改革统计(季)年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