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凤县> 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凤县卫生监督所)

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凤县卫生监督所)

发布时间: 2025-03-31 09:42
单位名称 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凤县卫生监督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疾病监测、预防与控制,突发卫生事件处理、疾病预防技术培训与指导。医疗、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公共场所等卫生执法监督职能
住所 凤县双石铺镇桥头庄村
法定代表人 聂蓉
开办资金 647.9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凤县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47.97万元 541.4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于2024年12月16日单位名称由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变更为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凤县卫生监督所);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为:疾病监测、预防与控制,突发卫生事件处理、疾病预防技术培训与指导。医疗、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公共场所等卫生执法监督职能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卫生应急:调整应急领导小组及队伍,完善更新应急预案,开展重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7.16洪水灾害后,紧急筹备应急物资,认真开展灾后人居环境消杀、动物尸体处置和灾后安置点疫情防控指导和卫生防疫健康教育等工作,确保了我县灾后无大疫发生。(二)监测预警:坚持每日4次浏览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和预警信息系统,认真落实传染病日分析、周预警工作制度。共编撰疫情监测预警日报305期,周疫情与防控建议44期,月疫情动态12期。(三)传染病防治: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3种629例,报告发病率为826.90/10万,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28.52%,全年处置预警信息39条,全县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存放及转运工作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现场责令其整改,下达监督意见书115份。(四)艾滋病防治:加强对全县25例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全年未报告新发病例。开展HIV抗体筛查16834次,对娱乐场所业主进行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培训。完成业主、服务人员等各类人群HIV初筛33人次。全县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检测中未发现HIV检测阳性者。(五)结核病防治:扩大结核病筛查范围,强化结核病人归口管理,规范转诊和网络报告程序,管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6例,推介结核病可疑者231人,对全县所有学校和托幼机构1962人开展了入学新生和教职工结核病筛查工作,稳妥处置中心敬老院结核病人1例,指导参与中心敬老院的结核病密接隔离工作,确保敬老院无结核病传播。(六)丙肝防治:开展既往患者追回和抗体阳性者核酸检测工作。对2004至2022年传染病系统报告的71名患者进行调查、追踪。全县报告11例丙肝病例,应治丙肝病例11人。(七)免疫规划:加强接种门诊建设及接种资质管理,按要求开展冷链运转,下发免疫规划疫苗7385支,非免疫规划疫苗6326支。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先后开展了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补充免疫接种、含麻疹类疫苗集中查漏补种、0-17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免疫成功率监测工作。全县全年上报一般异常反应21例,无重大异常反应事故发生。(八)地方病防治:继续开展地方病监测全覆盖工作,积极落实地方病患者纳入慢病管理,利用“麻风节”对全县居住的麻风病治愈患者进行慰问与随访工作,对治愈患者和家属进行了麻风病畸残自我防护培训。完成了全县653名大骨节病患者双手X线拍片上传工作。(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积极执行信息“三交流”“一历四单”制度。对曾经有滋事肇事肇祸、弱监护及无明确监护人的144名患者建立重点防控监管人群台账,与各部门信息共享强化监管措施落实。依托“宝鸡市社会心理服务系统(安心平台)”,开展了涵盖孕妇、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普通人群的心理测评活动。在册患者605例,同意接受辖区医疗单位随访管理患者603例,规范管理593例,规范管理率为98.02%,无肇事肇祸事件发生。(十)慢性病管理:全县在管高血压9446例,糖尿病2263例,规范管理率分别为69.4%,65.5%。年内与县医保局进行数据对接两次,畅通了全县慢病数据渠道,提高了信息完整性。围绕示范区建设指标分类,召开示范区创建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任务,持续推进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组织开展我县第四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活动,动员全县26个队伍318人报名参与活动。(十一)职业卫生防治:完成165例尘肺病人随访工作,完成常规监测3000余人,主动检测451人;完成30家企业危险因素监测,其中疾控自主完成9家企业监测;开展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推进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推进宝鸡市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对我县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辖区放射诊疗机构本底档案,对5家开展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查处办理职业卫生案件1起,罚款3.69万元。(十二)食品安全:审核上报578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在食品安全宣传周,开展全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开展了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演练,切实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十三)学校卫生:定期开展学校卫生检查,按照2024年度《学生常见病监测实施方案》,选取7所学校开展3000余名学生常见病监测项目,对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等环境进行监测评估,针对监测结果组织医院进行针对性干预。全年监督检查中小学校17所,下达监督意见书17份。(十四)饮用水监测:开展农村饮用水监测工作2次,监测合格率为100%。对重点受灾区进行应急性水质检测。加大监督检查,一是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开展了监督检查;二是对4户现制现售饮用水经营单位的15台售水机建立分户档案开展卫生监督检查;三是每季度对纳入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的农饮水212处进行协管巡查工作督导;四是对4所自备供水学校的水源防护、水质检查及制水设备许可批件进行监督检查。(十五)医疗卫生监督:持续开展医疗机构日常监督检查,出动监督员121人次,车辆69台次,下达监督意见书65份;对辖区1家民营二级医疗机构和5家备案个体诊所进行了监督检查;制定下发《凤县卫生监督所2024年打击非法行医及非法采供血工作方案》,开展打击非法医学美容活动及严厉整治校园周边医疗市场环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机构涉嫌违法行为”查处等专项行动,建立“三级”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哨点作用。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宣传活动3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份;检查生活美容场所30户次;检查审批开设眼科诊疗医疗机构2家、眼镜店4家;查处上报非法行医2起。(十六)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全县共有公共场所150家,其中:县城98家,基层52家。共监督检查102家,下达监督意见书122份,办结行政处罚案件3起。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我单位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疾控体系改革建设为抓手,以健康凤县建设为主线,以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加强业务培训和督导检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同时,将日常卫生监督各项工作与各专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兼顾从严、规范执法,有力打击了各类违法行为,保障了学校、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更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老职工相继退休,新招录及调入人员普遍缺乏疾病预防专业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导致部分业务工作质量及效率不高。2.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欠缺。近年来,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生活饮用水等方面突发性事件频发,新招录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对现场处置流程和规范不够熟悉,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时由无法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处理,对疫情处置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3.实验室检验检测设备落后。随着国家推出新的检验方法及标准,实验室存在布局不合理,仪器配置严重不足,大部分仪器设备都十分落后和陈旧,很多设备面临淘汰,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求。(二)改进措施1.通过外派参加上级培训、业务管理科组织集体学习、个人有目的自学等方式,结合本科室讨论、微信公众号、各专业网站等平台,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2.通过定期应急演练和实践工作中的应急处置,检验实践处置能力,及时总结经验、补短板、强弱项,提高业务人员的实践操作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突发疫情及公共卫生事件。3.及时掌握政策信息,捕捉项目动态,积极向上汇报和努力争取,尽可能的争资金争项目,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改善实验室仪器和卫生监督执法设备,推动实验室监测能力提升和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四、2025年工作计划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狠抓干部职工学习教育,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增强疾控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统一思想认识,营造想干事、干好事的良好氛围。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疾控机构应急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人员配置,健全提升流调、检验检测及消杀技术指导队伍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未雨绸缪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业务培训,提高单位整体业务水平,打造高能力、高水平及高素质的疾控队伍。加强督导指导,提高管理质量。加强对医疗机构业务指导及培训,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完善业务指导工作体系,制定详细指导方案和操作流程。做好日常数据质量控制,逐步形成日审核、月反馈、定期通报的工作机制。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处突能力。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调整充实应急处置办公室、专家组和应急处置队伍。更新充实应急设备、应急物资和个人装备,增强应急保障能力。狠抓硬件建设,确保检验质量,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开展综合防控演练,提升疫情爆发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