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业务范围: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相关配套政策;开展电子商务行业统计、检测和分析;指导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督促各镇办和成员单位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协调落实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工作。 | |
住所 | 宁强县汉源街道办河滨路 | |
法定代表人 | 李映超 | |
开办资金 | 18.9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经济贸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93万元 | 18.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强化人才培训,构建电商人才培育体系。为夯实电商发展基础,我办多维度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本年度累计举办3场培训,吸引了多达210人次的学员参与。培训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邀请电商行业资深专家进行理论授课,专家们不仅深入剖析电商发展趋势,同时,安排大量实操演练环节,让学员们在真实的电商平台上进行操作练习。(二)积极开展电商技能大赛,以赛代训促成长。为进一步提高电商直播从业者直播带货能力,营造浓厚的网络销售氛围,激发电商产业发展活力。我办于4月13日-15日组织开展以“以赛促训展风采·踔厉奋进新业态”为主题的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本地电商企业、农业合作社及各站点负责人参赛。使一大批电商直播带货能手和网红带货达人脱颖而出,既提升了宁强电商行业竞争力,又为电商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专业人才支撑,提高了群众运用电商创业就业的技能。(三)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组织电商服务团队不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广泛宣传推介电子商务产业趋势、路径和中省市政策措施,引导传统企业运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扩展企业销售渠道,优化企业发展路径;指导镇村电商服务站优化运营模式,扩展业务范围,实现业务多元化,提升站点运营能力和盈利水平。(四)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共谋发展。为进一步推动企业直播电商发展新路径,促进企业同主播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共同促进宁强县特色网货产品更好的“走出去”。3月20日我办组织开展了直播电商沙龙交流活动,30余家电商企业和10余名电商主播参加了本次活动。各企业负责人和主播踊跃发言,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业历程和经验,也为宁强的电商发展建言献策。(五)多渠道开展农产品上行营销活动。一是按照市场化运作思路,发挥电子商务促进消费、创新引领、数字赋能等作用,我办除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县委、县政府、市商务局统筹安排的线上年货节活动、矩阵直播、双品网购节促销活动、618宁强优质网货促销、明星主播带货、双十一等活动外。我县电商办定期联合宁强本土优质电商企业另行开展大型电商促销直播促销活动。二是积极开展展销活动,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精心组织汉江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陕西绿梦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省内外展销活动共计9场。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经济指标显著提升,助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1.15亿元,同比增长11.77%;网络零售额7.96亿元,同比增长18.22%,其中实物型网络零售额7.14亿元,位居汉中市第二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56亿元,同比增长23.93%。全年共发展网商2718家,发展限额以上电子商务企业1家。组织开展电商人才培训3场,共计210余人次,培养挖掘上万粉丝网红1人;组织召开网红座谈会1场;举办电商技能大赛一场;组织动员县内电商企业参加“网上年货节”“矩阵直播”“双品网购节”“618”“双十一”“年货节”等网销活动十余场;组织企业在本地或电商发达地区展销推介宁强农副产品十次;外出学习考察一次;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开展助农、助企直播35余场,网络零售额1200万元。125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营良好,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整合快递物流企业5家,开通5条物流线路,全县157个运营网点有效运营,实现快递上下行118万余件。大型活动促销费,效果显著。1.欢天喜地购年货,促销增收更显著。1月26——27日“宁强县2024年‘羌州好物·助农惠民’暨电商促消费年货节活动”在县城中心广场举办。活动自1月22日启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旨在全面展示宁强本地特色产品,激发消费潜力,进一步促进宁强县域经济的内循环发展。2.“火锅美食季”开展如火如荼,消费增长再上新台阶。通过动员和筛选共组织11家火锅企业参加,同时组织我县汉江之源、秦熙禾陶业等10余家农特产品企业进行展销。活动期间现场组织宁强特色羌族文艺汇演和各类水上表演,邀请省、市媒体、知名主播、文旅宣传博主80余人宣传直播和互动,网红街舞炸街,吸引了大批市民、网友、游客参与。有效拉动了我县住宿业、餐饮业、旅游业的消费增长。3.火爆“双十一”,引领消费新热潮。一是多形式促销激发消费潜力。积极挖掘消费潜力,提前启动促销引擎,积极组织动员企业参与“双十一”促销活动;二是抢抓机遇,借力于我县“羌历年”系列活动促销费。在“羌韵宁强”生态半程马拉松活动现场设置农特产品展销区,并组织县内外知名主播现场带货,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本地特色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提升了宁强农特产品的知名度。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产业支撑不足。电商产品以土特产为主,大多数产品种植培育周期长、季节性强,走生鲜销售路径较为困难。特色农产品规模偏小,小农经济导致人力成本、种植成本偏高,最终产品对比其他优势地区价格且无明显优势。2.是流通体系不健全。县域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部分镇村物流配送线路较长,时效较慢、配送成本高,冷链物流设施缺失,部分生鲜农产品无法依靠电商渠道销售。同时,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单一,本地农产品产业整合力度不足。3.是企业营销能力不足。电商专业素质人才参差不齐,企业营销缺乏专业技能和产业谋划,整合资源能力、营销技巧和创新能力还需持续加强,爆款产品、网红产品种类有待增加,发展电子商务力量相对匮乏。(二)改进措施:1.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品牌建设。以绿色公共品牌创建为引领,充分挖掘宁强麻辣鸡、核桃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体系,推动规模化经营、产业化销售,整合资源,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集中力量推出1—2个网络爆款产品,麻辣鸡、核桃馍、手剥笋等。助推产品品质提质增效,增加产品网络销售。积极推广宁强电子商务区域公共品牌“宁羌有味”“羌州礼遇”,在严控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对本地无品牌产品统一贴牌、统一包装,优化本地农特产品的分选、包装,完善相关检测手续,提升我县电商产品辨识度和知名度。加快中药材、菌类产业化发展,形成以种植,加工,销售,品牌推广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整体布局,为电子商务提供有力的产品支撑。2.提高站点运营能力。组建电商运营团队对各站点提供一对一辅导服务,指导提升站点服务功能;指导站点加强农村电商站点日常管理,完善服务台账记录;充分利用站点设施设备提升运营及服务功能,服务村民的同时叠加更多服务功能,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服务站点运营的可持续性,探索出站点运营的长效机制。3.完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结合产业基础、交通区位和功能定位,优化三级物流中心、中转分拨场站规划布局,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升生鲜农产品流通质量水平。力争县域快递企业60%入驻三级物流分拣中心,推动农村快递共同配送,快递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并达到隔日到村,费用合理,对信誉佳、服务好、效率高、收费低的农村快递企业纳入市级电商示范企业进行奖补。四、下一步工作打算把脉发展方向,加强人才培养。一是深化电商基础培训。定制更贴合本地实际的电商基础课程,重点面向农村居民、返乡创业青年及传统商户,确保他们熟练掌握电商平台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店铺搭建、商品上架等。二是开展进阶培训课程。 针对有一定电商基础的从业者,举办运营技巧提升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分享流量获取、客户转化、数据分析等实战经验,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学员的运营能力。(二)顺应时代发展,打造特色直播活动。一是 结合本地农产品季节性特点和文化旅游资源,策划系列主题直播活动。每场活动提前制定详细的策划方案,确保直播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更多观众关注;二是 鼓励本地企业与主播合作开展企业专场直播,帮助企业拓展销售渠道。为企业提供直播策划、技术支持等服务,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一是完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加大力度整合本地物流资源,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激活物流企业在农村设立的服务网点,降低物流成本,缩短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配送时间;二是加强电商服务中心建设, 扩充电商服务中心功能,增设直播基地、培训教室等设施,为电商从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定期组织电商交流活动,如创业分享会、行业研讨会等,促进从业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