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定边县> 定边县农业农村合作经济信息中心

定边县农业农村合作经济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09:13
单位名称 定边县农业农村合作经济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指导巩固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和改革;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及合同管理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承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承担全县产权交易服务工作指导做好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资产财务管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指导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和规范,做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
住所 定边县西环路农业大楼
法定代表人 李蓉蓉
开办资金 21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定边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0.76万元 93.3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站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奠基人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是有序推进承包地改革管理。本年度完成土地流转合同备案300份,涉及流转面积8.25万亩(其中用于粮食种植6.04万亩)。完成陕西政务服务网挂网。今年市级下达我县“一户一田”任务面积1.5万亩,目前已完成面积1.53万亩。完成率为102%。发放《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解读手册8000多本。配合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展土地确权变更业务,完成承包方代表变更40宗、增加减少地块变更14宗,补办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备案14宗。调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坐标数据81宗、调取土地确权信息235宗、查阅土地确权档案合同及公示底图62次。二是全面做好农村承包地纠纷调解仲裁工作。2024年,仲裁委共立案受理土地纠纷案件6起,及时受理率及结案率为100%。本年度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律法规宣传2次,累计发放宣传册800余份,受益群众500余人。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培训1次,培训人次40余人。落实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7.4万元。三是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2024年全县共受理宅基地申请85宗,24.21亩,涉及295人,其中拟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申请44宗,11.91亩,涉及131人,宅基地已审批80宗,22.71亩,涉及281人,其中批准使用新增建设用地42宗,53.31亩,涉及125人。对全县宅基地审批工作进行专项排查,2021年至2024年全县19个乡镇(街道办),承接《土地管理法》78条执法权乡镇13个,剩余6个乡镇暂未承接。2021年1月至今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宅基地2037户,面积912.7679亩,其中新建1441户,原址翻建579户,改扩建17户。按年度审批情况:2021年审批320户,面积98.7709亩,2022年审批925户,面积572.41亩,2023年审批569户,面积174.254亩,2024年审批320户,面积97.8205亩。对全县宅基地审批工作排查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工作。同时对乡镇2025年度农村村民住宅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进行了摸底,农村建房需求户数1217户;农村村民住宅用地需求502.757亩(其中拟使用存量建设用地152.18亩,拟使用新增计划指标350.577亩)。四是稳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筛选65个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收入不稳定村实施“千村光伏”行动,开工建设联村电站一座,按照每村200千瓦装机容量,建设装机规模1.3万千瓦,占地约300亩。二是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205万元,在2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培强”项目,助力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五是完成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工作。已完成全县19个乡镇(街道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审核、汇总、公示、发放工作,共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369.37万亩,发放补贴资金22897.83万元。六是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村两个,即:贺圈镇高岔村、堆子梁镇白土岗子村。七是深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新修订《定边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办法》和《定边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办法(暂行)》,我县成立“三资”专项整治督导小组对全县19个乡镇、185个行政村进行排查,排查发现问题193条,其中:“三资”方面119条、合同清理方面60条、集体经济组织项目实施与管理14条,整改类171条,以正式文件反馈给各乡镇并要求限期完成整改。目前,各乡镇均已上报各类整改材料及佐证,根据上报情况,已完成整改134条,部分完成整改23条,正在整改中36条。发现问题线索22条,已移交县纪委监委和市级工作专班。八是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巩固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累计清收并审查合同6230余份,平均每村达33.7份,涉及金额4.8亿元,其中问题合同4940份,目前已全部完成初步整改。7条,追缴合同欠款1712.78万元,合同新增价款金额388.6万元。推广使用“陕农经”综合信息监管服务平台,完成全县251个集体经济组织基础数据建立和会计初始化工作,完成率达100%,集体财务、资产、资源、合同模块录入工作正有序推进,“银农直联”发生业务48笔。九是全面规范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的发展。取得营业执照的80家家庭农场备案并录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同时下载注册“随手记”记账软件和“一码通”赋码。四是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年内新认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3家、县级6家。新培育家庭农场80家,推荐认定2024年度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投资150万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截至目前已完成农业生产托管面积20012.4亩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规范农村集体经济收益统计。按照财政部2023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最新统计口径核算,即:经营收益=经营收入+投资收益+补助收入-经营支出-税金-管理费用。明确核算对象,即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村+自然村+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代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委会+村民小组)的年度集体经营收益之和。(二)、我县新修订印发了《定边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办法》(定办字[2024]69号文件),为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举办了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政策及实操培训,外聘了省农经专家(程永红)和市合改中心主任(王伟)进行授课,共计参训学员230人次,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们乡镇领导及业务人员对“陕农经”平台有了更深的认识,业务上更加的熟练,在工作中规避了很多问题的发生,让我县“陕农经”平台数据的录入从末位次推进到前进位次,按时完成了任务。本次培训中,我单位全体人员参与,会后进行平台演练,同时带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三)、聘任定边县人民法院2名退休法官进行土地纠纷案件的调处工作,并充分利用各乡镇司法资源,加强与法院、公安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队伍建设, 提升我县仲裁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调解仲裁与司法协调机制的创新。同时建立了工商资本流转土地监管和风险防范制度。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在财务管理、市场拓展、项目运营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部分乡镇“陕农经”平台数据录入进度缓慢。平台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农经体系建设不完善,配备人员不足等。三是仲裁人员匮乏。专职、专业人员少,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纠纷案件调解仲裁的需要。三是政策宣传贯彻不到位。农村农民法律观念淡薄,宅基地私有观念根深蒂固。(二)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及经营管理工作业务人员的培训;二是加强对仲裁纠纷有关政策的宣传以及对仲裁人员的培训工作。四、下年度工作计划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继续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加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队伍。同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二是加大推广“陕农经”平台的应用。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督促指导各乡镇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记账、集体资产、资源及合同全部纳入平台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三是加强宣传力度。继续加强宣传动员工作,提高农户对土地流转合同信息备案工作及宅基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认识和参与度,破除宅基地私有观念,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进行统一盘活利用,如新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