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社会公众及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提供社会保障服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参保登记、关系转移、待遇核定和支付;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征缴和管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网络建设、维护和统计;工伤保险政策宣传及业务办理。 | |
住所 | 黄龙县政府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魏良勇 | |
开办资金 | 16.6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43万元 | 8.41万元 | |
网上名称 | 黄龙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以创新为举措,优化提升服务水平。一是积极推进一次性告知办理流程、办事只进一扇门、群众最多跑一趟、事后进行一次回访“四个一”服务,主动了解群众呼声。将经办工作由“坐等上门”转变为“主动出击”,用干部费心换取群众省心,提升经办窗口服务水平。二是启动“人员暂停缴费退回、单位账户维护、财政代发待遇核定、基本险待遇续发、职业年金续发、职业年金待遇核定”等六项业务线上办理功能,使线上经办的事项增至8项,拓宽办事渠道,提高经办效率。三是落实待遇领取资格首次认证工作,针对高龄、病残、行动不便、独居老人等无法自主使用陕西社会保险APP认证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门办”“委托办”“预约办”等贴心服务,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领取待遇资格认证率稳定在100%。(二)以精准为标尺,落实养老保险待遇。一是全面实施2024年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并于调待当月全部发放到位,共调整1594人,人均月增加养老金136元,稳步提高养老待遇水平。二是严格执行养老金计发标准,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养老待遇每月20日之前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三是持续落实“实账运行”模式,按期对单位缴纳的职业年金进行实收分配,维护参保人员切身利益。扎实做好一次性支付和年金补记业务,按月汇总、申报资金,避免了业务积压,职业年金待遇基本实现与养老金待遇同步发放,职业年金管理工作处于全市前列。(三)以管理为基础,做实工伤保险经办。一是探索建立工伤事故登记调查机制。接到工伤事故报告后快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实施事故调查工作,对符合工伤事故基本要素的予以登记备案。同时,形成《工伤事故登记调查情况说明书》,为人社行政部门后期开展工伤认定工作提供参考意见。二是进一步加强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管理,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签订了2024年度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并定期组织开展工伤保险协议机构违规使用工伤保险基金排查工作,督促定点机构遵守服务协议,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维护工伤保险基金安全。三是制订了《黄龙县工伤保险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考核办法(暂行)》,通过规范工伤医疗服务管理,引导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以合理诊疗为核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四)以宣传为导向,推进两项保险扩面。一是采取设立宣传点、上门入户等方式开展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政策宣传活动,提高政策的知晓率。二是面向全县餐饮服务行业、客运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开展工伤保险政策、工伤预防知识专题宣传培训,分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工伤风险,保障广大职工工伤权益。三是开展“工伤保险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栉风沐雨-走进奔跑者”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张贴海报、发放资料、设置咨询台等方式,向劳动者宣传讲解《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让更多的劳动者理解政策、运用政策。四是落实降费政策,助力企业发展。降低二类至八类企业工伤保险费率,截止目前全县共有51家企业享受到阶段性降费政策带来的实惠,累计降费6.25万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五是以“人社工作进园区”、“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为契机,面向生态工业园区、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持续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宣讲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政策6次,全年累计开展各类集中宣讲活动11次,共发放宣传资料3800余份,宣传品2600余件。养老保险达到应保尽保,工伤保险完成年参保任务的102.8%。(五)以安全为目标,强化基金管理。一是落实社保基金财务管理规定,实行会计、出纳分设,确保基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制定落实《社会保险基金对账机制》,坚持每月与财政、税务、经办银行积极对账,单位内部财务与业务进行对账,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三是规范银行协议管理,与合作银行签订合作管理协议,对户名、银行账号、证件号码进行校验,约定异常资金支付预警,做到权责分明。(六)以稽核内控为抓手,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一是落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岗位权限管理办法》,按照“分级负责、岗位制衡、系统赋权、风险可控”的原则,统筹养老保险与工伤保险人力资源,调整优化岗位划分和人员配置,在全市率先达到岗位权限管理要求。业务经办严格执行初审、复核制度,高风险业务落实初审、复核、审批三级管理要求。系统登录实行社保卡扫码登录,一人一号,专号专用,杜绝一人通办,增强经办风险防控能力。二是制定《黄龙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内审稽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明确稽查对象、稽查方式、稽查重点、稽查流程,定期开展内审稽查工作。截止目前,开展内审稽查9批次,对发现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开展稽核29次,总计发放稽核单23份,其中:发放长期暂停缴费稽核单21份,发放欠缴职业年金稽核单1份,发放多领养老待遇稽核单1份,规范开展日常稽核、重点稽核工作。三是持续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推进社保基金风险排查和问题整治工作,常抓不懈,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治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处理,确保基金管理工作安全运行。四是常态化开展参保信息、待遇领取等各类疑点数据的筛查、核查工作,摸清基础数据,建立信息台账,排除基金安全隐患。并按要求严格落实社保基金安全要情报告制度和社保基金双月调度制度。五是深入开展疑点数据排查,通过电话联系、主动上门、实地走访相关单位、查阅档案等多种方式,对省基金中心下发的4类10条疑点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核查,及时排除基金管理安全隐患。二、取得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截止目前,全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410家,参保4857人(在职3217人,退休1640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6343万元,落实财政补助资金4037万元(中央1137万元,县财政2900万元)。累计发放养老待遇13231万元(其中代发财政部分1775万元),发放率达到100%。按新办法为898名退休“中人”计发待遇。征收职业年金3160万元,年金记实134人501万元,年金归集3810万元,共计为843人发放职业年金371万元。(二)工伤保险。截至目前,全县工伤保险参保单位总计274个(其中:企业参保56个,机关事业单位参保220个),参保5139人,完成年参保任务5000人的102.8%,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62万元。工伤待遇受理51起,工伤事故登记调查20起,待遇审核支付54人次317万元。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金收支平衡面临压力,收不抵支矛盾日益严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退休人员增多,我县现有缴费人员与领取待遇人员的比例已高度接近2:1,缴费基数增长相对缓慢,领取待遇人员增速相对高于缴费人员增速,且领取待遇人员养老金水平逐年增长,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缺口较大。(二)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滞后,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存在数据共享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信息系统兼容性不足,与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和交互存在困难,形成信息孤岛,不利于信息的综合利用和业务协同办理,容易出现疑点数据。四、改进措施。(一)简化经办流程,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及时将与干部群众社会保险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与企业养老经办中心、税务信息系统关联,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公共服务相互衔接,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加强调控,确保退休人员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三)规范管理,提高职业年金发放率。(四)从宣传入手,全面开展工伤保险经办业务。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大力开展相关政策宣传,确保参保单位和人员准确理解和执行,提高群众知晓率,提升经办效率,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维护职工权益。(二)加强基金收支管理,做好基金预算,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加强与参保单位的沟通协调,督促其按时足额缴费。(三)深入学习《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和《陕西省工伤保险经办规程(试行)》,进一步提升经办服务水平,确保工伤保险参保登记、待遇审核、基金管理等业务规范、有序。(四)加大内审稽查和疑点数据核查力度,健全事前预防、事中核验、事后稽核的经办风险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信息变更、一次性补发、一次性支付、在职补缴、职业年金记实、待遇发放、退休死亡人员申报、工伤保险参续保等高风险业务内部审查工作,从源头上防范基金安全风险。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