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林科技发展提供相关服务。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农技培训、林木种苗管理、科技开发、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与植物检疫、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 | |
住所 | 汉阴县城关镇太平村 | |
法定代表人 | 付涛 | |
开办资金 | 60.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阴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9.77万元 | 70.3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汉阴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粮油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开展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行玉米“一增三改”高产栽培技术3万亩,推行水稻“两增一控”高产栽培技术4万亩,推行油菜“一增三控”高产栽培技术5万亩;推广水稻轻简化栽培面积1.38万亩,油菜轻简化栽培2.56万亩。建立粮油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区0.35万亩,建立核心粮油示范点6处3500亩、百亩粮油示范点20处4000亩,全县共建成粮油示范点26处7500亩,开展各类粮油作物田间试验5个。(二)土肥工作稳步开展。全县推广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1.99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38.7万亩,上报并发布墒情简报3次。完成六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样品采集、施肥和田间管理调查、监测点管理维护和样品采集检测工作。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9303.01亩,实施退耕还林推动重度污染耕地应退尽退,严格管控类耕地面积92.08亩,扶持10家从事地膜回收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回收废旧农膜262吨,开展农田残膜监测2处。全年施用有机肥0.95万吨,施用面积4.75万亩。开展农户施肥调查120户,完成玉米、红薯和油菜肥料利用率试验5个,建立配方肥、有机肥,三新技术核心示范点10个,示范面积2500亩,带动全县示范2万亩。(三)强化植保植检工作。坚持周查周报制,按时完成了各类测报报表,发布《病虫情报》13期,召开病虫防控专题会议4次、组织2次防控现场会,全县病虫防治110.68万亩次,实施统防统治60.3万亩次,扎实推进农药减量控害,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全县共建立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15个,示范区面积0.47万亩,集成形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17套、辐射带动全县开展病虫绿色防控34.89万亩,召开各类技术培训会32场次、现场会10次、印发技术资料及信息推送3200余份(条)。(四)着力抓好农村能源工作建设。全年共计全覆盖排查6批次,出动技术人员10余人次,向沼气用户发放了《沼气安全使用手册》和沼气安全使用挂图。对全县历年来沼气项目所建设的各类沼气池进行了排查,并建立电子信息卡和填写农业农村部沼气设施安全隐患排查APP;同时加强了对各镇废弃沼气工程的安全隐患处理的指导,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拆除、填埋或改造等安全性处置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五)加强农机技术推广。组织本县大型农业机械与跨区作业共投入800余台(套),中小型水稻、玉米粉碎脱粒设备230台(套),开展油菜秸秆粉碎还田6.2万余亩,水稻秸秆粉碎还田8万亩。堆沤油菜、玉米、水稻秸秆达到1.5万亩。开展秸秆禁烧巡查20余次,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共计40余家开展玉米秸秆回收加工饲料化利用,全年农机购补完成479户,补贴资金37.438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6.3万亩,总产9.89万吨玉米大豆复合种植面积2.5万亩,全面完成了粮油各项生产目标任务。建立粮油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区0.35万亩,关键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全县共建成粮油示范点26处7500亩,开展集中培训60余场4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完成耕地撂荒图斑整治面积564块2674.92亩。全县推广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1.99万亩,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1.3%以上,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9303.01亩,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严格管控类耕地面积为92.08亩,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完成100%。全年回收废旧农膜废弃物262吨,回收率85%。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完成调查采样538个,完成样品监测任务的91.5%。外业采样数据审核完成100%。全县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4.48%。建立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点15个,示范面积1550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6.58%,较上年度提升了9.11个百分点;全县化学农药使用28.198t,较上年减少了2.69%,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的目的。开展油菜秸秆粉碎还田6.2万余亩,水稻秸秆粉碎还田8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农机购置补贴完成情况全年受益479户,补贴资金37.438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我县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发展任务艰巨,农技推广工作工作量大面广,大部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机构不全,技术人员严重老化,严重制约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2.种子及化肥投入高,种粮收益不高,农户种植意愿下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田间管理和收获难度大,人工生产成本投入较高,农户生产效益不高。(二)改进措施:1.强化学习,夯实任务,狠抓单位建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建设,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线,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完善工作机制,更新思维观念、全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农技工作队伍。2.实施技物配套,依托项目资金,采购种子化肥农药,免费发放到种粮大户和农户手中,减少农户投入成本,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大力开展技术培训,解决农户种粮技术难题,从而推动各项技术推广工作的完成。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持续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模式集成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我县粮油的单产水平和品质。二是持续开展受污染耕地防治工作,巩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提高化肥利用率,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确保水清岸绿。三是加强油菜菌核病、魔芋病害、水稻病虫害、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工作,科学指导特色产业病虫防治;四是继续抓好农机购置补贴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持续提升农机化水平和蓝天保卫工作,为农业产业发展再添动力。五是持续开展撂荒地治理,严格控制耕地非粮化,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六是加强经营主体的培育,大力发展能人大户。做好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的维护发展,加大有意愿、有能力发展粮油生产的能人大户培育,提升我县粮油产业发展动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度被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评为全市蚕桑工作先进单位。本年度无诉讼投诉。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