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阴县> 汉阴县双河口镇公共事业服务中心

汉阴县双河口镇公共事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0 23:18
单位名称 汉阴县双河口镇公共事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负责环境保护工作。
住所 陕西省汉阴县双河口镇龙垭村九组
法定代表人 吴平安
开办资金 150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汉阴县双河口镇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05.15万元 1463.8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12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双河口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干净、畅通、宜居、文化”四个城市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持续推动农村道路、桥梁、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道路管养护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道路保洁员的日常考核管理,强化监督和日常检查,调动11个村17名公益性岗位,对全镇108公里的农村道路实行常态化管护,确保全镇道路整洁通畅,进村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坚持做好道路交通安全防范工作,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从严从紧从细落实交通安保各项工作措施,持续查找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抓好落实问题整改,消除恶劣天气、旅游期等原因带来的道路安全隐患,确保全镇全年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二)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紧紧围绕“扫于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增绿化、拆违建、除残旧、改习惯整治内容,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成立了汉双公路、青泥河沿线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整治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各项整治任务,积极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供水改革工作,不断推动农村供水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认真履行镇村公司“三级”责任,上下齐心,着力优化提升供水保障工作。全面改善了全镇1.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条件,自来水普及率达99.3%以上。坚持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投入资金5万元与汉阴县蓝天病媒生物防治公司签订消杀合同,每季度在全镇范围内对集镇、古镇景区等重点区域开展病媒生物防治消杀工作,“四害”孳生得到有效控制。坚持垃圾清运全覆盖,采取保洁公司市场化运行模式,全镇11个村的农村垃圾实行定点定时收集转运,保洁员按照划分责任区域进行日常清扫保洁,由保洁公司统一负责运维管理。截止2024年12月,共配备洒水车1辆、清扫车1辆、垃圾清运车3辆,更换转运箱15个、分类垃圾桶40个,垃圾处理设施全面覆盖。(三)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强化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双重举措,严格监管辖区内水源地,通过设置防护栏、警示标识等设施,确保了饮用水源的安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9%以上。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新增污水管网6000米,实现了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率提升至86%以上,有效减少了污水直排对水体的污染。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偷排漏排行为,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我们多管齐下,加大对扬尘污染的管控,对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等场地要求百分百落实扬尘防治措施,如设置围挡、洒水降尘、物料覆盖等,有效降低了扬尘污染。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治技术,有效降低了农药对土壤的污染风险。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对天然林、公益林的保护,落实管护责任,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增长。建立健全镇村“河长+警长+护河员”管河护河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的职责,实现辖区内河流的河长全覆盖。设立11名专职河道巡查员,对镇域河道进行管理和养护保洁。通过开展河道清淤、垃圾清理、排污口整治等专项行动,整治疏浚河道、沟渠垃圾杂物、漂浮物等20余吨,河道水质明显提升,河流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积极推动河长制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智慧河湖管理平台,实现对河湖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提高了河(湖)长制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今年以来开展河湖长制“八进”宣传活动6次,开展青年护河、巾帼护河、党员护河等志愿行动7次,参与人数达200余人。全面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严格对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五乱”整治要求,明确行业站所责任和属地责任,建立网格化监管队伍,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查,发现违规问题及时交办并指导、督促整改。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大人居环境投入。统筹协调资金,实施机关改造和集镇绿化项目,改建机关大院,车辆实行定点停放,改善提升集镇街道环境,实现美化绿化;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大垃圾箱15个、户分类垃圾桶40套。修缮硬化村组水泥路1公里,实施沥青路700米,新建便民桥2座。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新增污水管网6000米,建成健康步道800米,新增小微公园、露营地、村庄景观小品等10处,新增绿化面积4800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花卉2000余株,建设停车场3处,美化美白墙体3处,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绿色宜居。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项目推进效率有待提升。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项目推进过程中时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进度和质量。二是工作专业化、精细化程度较低。部分工作如科技科普、生态环境监测等,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但目前辖区内此类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相关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开展。三是群众参与度有待提高,在一些工作如镇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部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高,仍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二)改进措施: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同时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辖区建设的新模式,缓解资金压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组织现有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通过人才引进、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充实专业人才队伍。三是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社区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进一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大农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二是持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巡查力度,加强已建成的环保设施的日常管护工作,加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做好宣传发动,仔细摸排,同时开展好自查自纠工作,加大工作力度,上门认真讲解政策,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确保双河口镇全域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黑一块田。四是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紧紧围绕“扫于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增绿化、拆违建、除残旧、改习惯”整治内容,落实各项整治任务,积极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