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阴县> 汉阴县中医医院

汉阴县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 2025-03-30 22:49
单位名称 汉阴县中医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中医等学科的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疗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汉阴县城南凤凰大道
法定代表人 连荣涛
开办资金 12453.06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阴县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065.5万元 12690.3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8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12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汉阴县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着力人才引进与培养。今年共招聘医护人员20名,派出20名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短期业务培训240余人次;承办了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各1次,开展市级继续教育(呼吸系统疾病)专题培训1次,邀请省市级专家开展市级继续教育培训班1次,开展急救技能比武1次。(二)继承发扬中医学术经典。进一步继承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我院王仁群主任医师被聘为陕西省“院校+师承制”中医人才培养指导老师;继续做好了第七批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名老中医传承工作。(三)学科建设再添活力。安康市中医医院专家9名、溧阳市专家5名来我院进行对口帮扶。“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完成了中期评估,对针灸康复科及脾胃病科进行设备添置;为满足就医需求开设了疼痛科、肾病科门诊、呼吸科门诊及眼耳鼻喉科门诊,学科建设日趋完善;修订了《卒中防治中心建设方案》,制定奖惩措施予以考核;完成内二科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和汉阴专家工作站申报工作。(四)新项目新技术再添动力。全年共上报新技术、新业务9例。为肾透析的动静脉造瘘术、HA380联合CVVH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透析专用留置针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腹腔镜辅助下左侧输尿管癌根治术、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椎间盘造影术在盘源性腰痛中的应用、超声引导下颈2背根神经节阻滞在颈源性头痛及枕颞顶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临床应用、骨伤科开展的无痛拔尿管技术、骨针刀治疗顽固性疾病新技术。(五)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围绕上级文件要求,制定我院《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核心制度落实及执行,每月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业务查房14次,月督导通报12次,要求限期整改,并在月目标责任考核中严格兑现奖罚。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巡查,修订了《多学科诊疗(MDT)工作方案》文件,规范多学科会诊,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共开展医疗质量巡查30余次,多学科会诊106次,医技座谈会4次,开展医师技能培训考核2次,法律法规培训2次。(六)凸显优质护理内涵。坚持护士长例会制度,实行护理质量管理“问责制”,每月进行2次全面护理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追踪督查,持续做好延伸护理服务,提供免费上门护理服务,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内涵;积极派送护士长及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及培养专科护士9人;做好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对57名危重患者、127名压力性损伤患者进行了追踪督导,给予专业护理指导;完成了中医特色健康宣教工作及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应用608804次;积极参加省市护理专业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获得陕西省血液透析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优秀奖。(七)强化院感管控及公卫管理。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措施,重点梳理了12个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新增院级“感”术行动实施方案和流程,实现关口前移;加强对院感知识的培训,共培训11次;持续开展院感监测工作,共发生院感病例23例,感染率为0.24%;做好公卫管理工作,全年共上报传染病225例、死亡病例88例、食源性疾病218例、落实慢病管理报告3218例,健康宣传专栏6期;启动疾控监督员制度工作,对驻点医院开展20次周督导工作,综合督导2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出“十条便民措施”,制定了《“零押金入院、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服务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了就医流程,陕西省检验项目互认达标,影像(放射)纳入全市检查结果互认机构,电子发票、药品追溯码、食源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软件上线使用,提高了服务能力,提升了群众就医感受。完成各项体检14566人次,残疾人鉴定655人次,开展中医药义诊健康“六进”活动55次,健康知识科普受惠群众6000余人次,免费送药0.6万元,发放健康知识手册2000余份。2024年门诊105888人次,住院9559人次,手术1568台次,门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148.5元,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4244.38元。城乡居民结算8595人次,总费用3716.6万元,均次费用4324.15元,医保报销2242.47万元,大病报销115.52万元,医疗救助371.63万元;城镇职工结算758人次,总费用297.61万元,报销费用256.36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中医传承不足,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紧缺。中医西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医药人才匮乏,专科特色不明显。2.医保政策掌握运用不充分,病案质控及医保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现行的医保DRG付费方式政策限定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次数及治疗天数,尤其是中医康复传统诊疗技术开展受限,不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二)改进措施。1.加强人才培训与引进,制定人才引进办法及激励政策;继续依托我院名中医工作室、省级或国家级名老中医、科室内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师徒帮带工作。2.加强对医保政策的学习,积极与上级医保部门衔接,加大对中医药资金支持力度,提高中医药项目在医保支付中比例。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学科建设方面:外科着力提高各疾病组诊疗技术水平,持续加大人才招引与培养,逐步形成各病种专业组,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扩大三四级手术占比,并适当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等县域内薄弱的专业延伸侧重;骨伤科、肛肠科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加大新技术新项目应用,打造中西医结合特色专科;妇科在青春期、更年期、睡眠管理等妇女保健业务上延伸拓展,错位发展;儿科扩大门诊中医适宜技术与特色治疗的应用,打造“绿色疗法”品牌,提升门诊流量;内科系列持续提升诊疗能力,形成呼吸、消化、心血管、脑病等各有专长、各有侧重的优势专科,并完成“两专科一中心”达标创建;针灸康复科加快拓展运动、物理、言语、作业康复等业务范围,满足群众需求;急诊科、肾内科、眼耳鼻喉口腔科逐步做大做强,不断丰富完善临床业务范围;同时加快推进医防融合发展,以“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为目标,着力打造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二)人才建设方面:医院将继续实施人才的“引育并举”策略,持续深化“师徒帮带”学术传承工作。2025年度预计招聘医护人员20-30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43618018861092111A2101有效期限:自2019年09月19日至2034年09月18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