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阴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成人教育 | |
住所 | 汉阴县城南开发区永安路 | |
法定代表人 | 焦富安 | |
开办资金 | 5342.4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阴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025.34万元 | 5120.7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4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6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举办单位。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及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强化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法。一是以专业建设规划引领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与校企及高职院校合作,开发359门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促进教师技能提升,实现教学相长。二是科学规范教材选用,制定管理办法,成立领导小组严格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统筹资源编写特色教辅,与20余家企业合作开发优质课程资源,编写多本校本教材,建设7类专业教学资源库,为教师信息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三是以“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为宗旨,推进教学规范建设,探索特色教学模式。通过常态巡查优化教学常规,精细化实训管理,开展技能过关考试和语数英教研活动,落实思政育人,培养“五爱”精神,并实施场景教学和跟岗实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二)重视教师培养,优化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岗前培训、师徒结对、多元化在职培训等途径,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2024年5月,学校共有52名教师申报“双师型”教师认定,全部通过陕西省教育厅审核,其中高级1人,中级17人,初级34人。二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引进三位国家级“技能大师”,建立三个国家级“技能大师”汉阴工作站,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带入课堂。三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研活动,设立科研项目经费,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和条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企业技术攻关项目等,使教师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三)加强制度建设,细化学生管理。学校始终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目标,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一是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量化考核办法》等制度,新增《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规定》等细则,形成“校规校纪+专项管理”的制度体系。二是明确岗位职责,制定《班主任工作手册》《学生自主管理办法》等,细化岗位职责,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三是定期组织班主任会议、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德育工作能力。四是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五是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六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课程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七是深化家校协同育人,开展“大家访”和“家长开放日”活动,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八是推行“三全育人”模式,构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三位一体体系,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志愿服务、技能竞赛、社团活动等载体,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工匠精神。(四)开展技能培训,服务地方发展。为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我校统筹培训项目、硬件资源和师资团队,通过短期集中培训、基地培训和社区培训等多种模式,全年共开展42期培训,涵盖社区培训、老年培训、农业产业技术培训等多个领域,累计培训5484人次,面向社会开展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电工三个工种五级的技能等级认定工作,2024年共开展等级认定9期,其中电工2期,中式烹调师7期,考评297人,发证225人。(五)加大招生力度,推动成人教育。陕西开放大学汉阴县学习中心从汉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精心组织教学和考试,规范常规管理,充分发挥汉阴县电大教育功能,为县域综合人才培养和学历提升贡献力量。2024年春季招生58人,秋季招生75人,2024年毕业92人,目前在籍学生416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单招高考继续发力。2024年陕西省职教单招考试招生计划收缩,汉阴职教中心师生戮力同心,通过科学备考、精准辅导和个性化教学,在单招高考中取得了良好成绩,本科上线12人,100%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二)技能大赛成绩显著。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级各类竞赛,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法律实务项目金奖1项,获得了安康市在世赛项目中的首个金奖。在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9个,展示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安康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7个,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了安康市第四轮“316工程”高质量发展督导,综合评价为A级。(三)师资队伍稳步壮大。学校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科技水平和实践能力。现有专任教师10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52人,占比约49.52%。其中高级1人,中级17人,初级34人,研究生学历教师2人,省市级教学能手9人。为促进教学质量提质增效,学校采用课题研究,以赛促教等多种方式培养优秀骨干教师。本学年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活动及比赛中获得荣誉82项,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2个,市级10个,县级48个,学校师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四)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结合学校和地方优势资源,立足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组织特色技能培训和开展技能认定,激发人才发展活力,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社会培训和评价组织优势,促进社会职业技能水平,更好的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全年共开展42期培训,涵盖社区培训、老年培训、农业产业技术培训等多个领域,累计培训5484人次,面向社会开展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电工三个工种五级的技能等级认定工作,2024年共开展等级认定9期,其中电工2期,中式烹调师7期,考评297人,发证225人。(五)开放大学有序推进。陕西开放大学汉阴县学习中心2024年春季招生58人,秋季招生75人,毕业92人,目前在籍学生416人,涉及社区工作人员,村干部、退役军人、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行各业服务人员等。我校作为汉阴县唯一开放教育办学主体,围绕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服务及质量意识,紧扣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从汉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开放大学教育功能,积极服务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为当地培养实用型、综合型人才贡献力量。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教师专业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有待提升。专业课教师缺乏,课程开设难以满足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需求,专业实训课教学有待加强。同时,学校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数字平台的搭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存在不足,限制了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2.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有待完善。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设计了多门校本课程,但目前学校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仍不够深入,缺乏与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课程,缺乏反映地方特色、行业最新动态的校本教材,难以满足特色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够。3.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不足。虽然已建立了一定的校企合作基础,但在深度合作和广度拓展上仍有提升空间。部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合作形式较为单一,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和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影响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二)改进措施:1.加强与高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更多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或全职教师;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更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能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提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鼓励教师开发优质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搭建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与企业、行业协会、教育机构等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学质量。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参与课程设计,确保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当地及周边区域经济特点,开发与之匹配的特色课程,定期评估课程效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形成动态优化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将实践案例和项目经验融入教材,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建立教材评审机制,确保教材内容科学、准确,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3.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将合作领域扩展到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多元化领域,增加合作企业的数量和类型。定期开展市场调研,了解行业最新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提高履职能力。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体教职工立足本职工作,树立高度责任感,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工作标准,加强工作要求,不仅要做到事前有谋划、有安排,还要做到事中有督促,事后更要有考核。二是强化教学质量与师资建设。继续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开发更多校本课程和特色教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和企业实践,提升专业水平。通过技能大赛、教研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继续开展多样化技能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培训覆盖面,探索更多符合地方需求的培训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和就业创业。通过以上措施,确保教育资源更新、校企合作深化和新校区搬迁工作有序推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校影响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学校通过了安康市第四轮“316工程”高质量发展督导,综合评价为A级;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法律实务项目金奖1项,获得了安康市在世赛项目中的首个金奖;无公诉投诉。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2024年,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捐赠4.35万元,用于教育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