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阴县铁佛寺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乡村振兴工作,负责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发展服务工作。 | |
住所 | 汉阴县铁佛寺镇四合村七组 | |
法定代表人 | 邓泽成 | |
开办资金 | 30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阴县铁佛寺镇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26.46万元 | 248.5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10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变更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铁佛寺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着力抓好“千万工程”。统筹推进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以“扫干净、摆整齐、拆违建、除残余”为重点的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拆除残垣断壁14户606平方米、拆除违建8户347平方米、旧房改造11户695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70平方米、清理三堆六乱487处;实行周调度、月督导制度,定期上报人居环境工作进度,开展专题督导13次,交办问题94个。二是强化宣传,积极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广泛发动村“四支队伍”、党员、网格员等通过院落会、入户等形式宣传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引导村民形成爱干净、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不断提炼总结工作开展中好的经验做法,发布稿件、短视频12个。三是对标要求,稳步推进四合村创建工作。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四合村“千万工程”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各项重点任务及工作举措。同时,对照县级创建41项指标逐项分解到人,并定期到村就创建软件资料收集整理进行了专项指导。(二)持续抓好村集体经济壮大培强。一是做好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按照全县统一要求完成了全镇10个村年度政改年报和清产核资工作,指导建立了村集体资产管理台账,完成了银农直联审批136笔334.15万元。二是持续做好产业奖补工作。为扶持鼓励镇村产业发展,按照县级统一标准,为全镇纯大豆和玉米大豆复合套种申报产业奖补资金共1457.06亩20.88万元;为四合村蚕桑等产业申报奖补资金15.54万元。(三)认真抓好农技推广和农业服务工作。持续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先后组织辖区种养殖主体参加农业技能培训3次,培育高素质农民23个,农技干部到双喜等村,开展李子园、桑园管护修枝等技术指导5次。持续做好农资服务。发放农机具2台、有机肥20吨、尿素2.28吨、玉米种子878公斤、发放农药4件。为各村产业发展提供物资支持。持续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宣传推广工作。广泛宣传农业政策性保险重要意义,不断降低农民及经营主体种养殖风险。全面做好小麦、油菜马铃薯等政策性保险的摸底和投保工作。(四)持续抓好撂荒地治理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复耕复种撂荒地图斑21个58.89亩,发放玉米种78kg,对进度情况实行周调度,督促各村完成治理并及时举证上传,同步给予技术指导。(五)全力以赴抓好森林防火工作。面对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时刻绷紧防火弦,根据全镇森林分布特点和防火形势要求,先后印发了6个关于森林防火的文件安排工作,全镇共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2400份,召开各种专题会议6次,出动宣传车15次,在重点进山路口、村民聚居点张挂宣传横幅100多条,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2300余份,确保防火安全。(六)严格落实林长制工作。规范采伐证办理,做好砍伐证办理工作,累计办理采伐证138个;加强护林员管理,严格选聘流程,聘用96名护林员,开展护林员管护技能培训2轮次,对护林员巡林履职情况实行日通报制度。不定时抽查护林员在岗情况。做好名木古树及后备资源调查,全面摸底并对29株拟认定对象进行了实地测量工作。全力做好松材线虫防治工作,定期普查、清理“疫木”。(七)切实抓好畜牧病疫防治及家庭农场培育工作。认真做好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共发放疫苗6万余头份。持续做好家庭农场培育工作,为我镇家庭农场完成赋码57户,占比67.86%,赋码率持续位居全县前列,申报市级家庭农场2户,新培育县级农业园区1户、家庭农场3户。(八)扎实推进巩固衔接与乡村振兴工作。建立动态监测机制,累计纳入监测户150户530人,消除风险88户311人,筑牢防返贫底线。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落实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及住房改造。实施产业、就业、信贷等增收举措,发放财政衔接资金925万元,带动脱贫户务工2622人,发展蚕桑、天麻等特色产业,集体经济综合产值增至500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产业园区精细管护。按照产业发展路子,在聚力抓好蚕桑、香椿、天麻、花椒“四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按照原则上不再建园扩张的要求,对现有产业园区定期组织锄草修枝、病虫害防治、排水施肥等管护作业,实现了6244亩现有园区精细化管护全覆盖。(二)集体经济培育壮大。全镇养蚕430余张已经完成,实现产业发展首个开门红,预计产出鲜茧20余吨,带动村级增收120余万元。(三)产业奖补政策落实到位。按照县级统一标准,为全镇纯大豆和玉米大豆复合套种申报产业奖补资金共1457.06亩20.88万元;为四合村蚕桑等产业申报奖补资金15.54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干部职业技能还需进一步提升,年轻干部缺乏农村工作经验,种养殖产业发展知识掌握不全面、不具体,林木管护技术欠缺,到村实地指导工作开展较少。二是服务“三农”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够,存在畏难情绪;面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探索实践的积极性有待提升。(二)改进措施:一是积极组织中青干部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业务培训,系统学习涉农政策和产业发展科学知识,实地操练种养殖实践技术,持续充电蓄能,筑牢知识基础,提升技能水平;二是加强干部思想教育,提升干部服务意识;进一步健全干部日常考评机制,督促干部主动学习、积极干事。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持续抓好“千万工程”工作。围绕“千万工程”创建41项指标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推动四合村示范村创建全面达标,持续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周调度、月导引、季通报措施,确保该项工作抓实抓细。同时,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参与自治,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重点提升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示范样板。(二)全力抓好村集体经济抓大培强工作。立足各村产业发展情况,对标目标任务逐村分析研判,指导各村制定集体经济发展方案,培育1-2个特色产业龙头项目,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强化产销对接和品牌建设;开展集体经济薄弱村专项帮扶行动,通过资源盘活、资产租赁、入股分红等途径拓宽增收渠道,确保各村圆满完成村集体经济发展任务。(三)严格抓好撂荒地治理工作。撂荒地治理涉及粮食安全红线,是当前抓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建立“乡镇干部包村、农技人员包片”责任制,加强复耕技术指导和政策宣传;持续指导集中、高峰等村高质量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和后续管护工作,推广“代耕代种”“土地流转”等模式,推动治理成果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衔接,确保耕地资源长效利用。(四)推进巩固衔接与乡村振兴工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一户一策”精准施策;聚焦特色产业和就业帮扶,开展技能培训200人次以上,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快衔接资金项目库建设,重点实施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对照各级督查反馈问题清单,开展“回头看”整改行动,确保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高效完成其他农业农村及林业工作。稳保粮食生产安全,落实粮食播种任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深化林长制改革,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强化松材线虫病防控和森林防火宣传,组建应急扑火队伍,确保全年无重大火情;统筹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农资市场监管等基础工作,保障农业农村平稳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