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阴县> 汉阴县城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汉阴县城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0 21:32
单位名称 汉阴县城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与技术支撑。承担乡村振兴日常工作;负责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承担农、林、畜牧、水产业的综合开发、技术推广等工作;承担动植物防疫检疫、畜牧兽医、森林资源保护,林长制工作。
住所 汉阴县城关镇太平村汉太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张学珍
开办资金 26.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阴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2.64万元 9.4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汉阴县城关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脱贫成果持续巩固。1.防返贫动态监测及时有效。严格落实“2531”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始终把防返贫监测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首要基础工作,坚持“周排查、常研判、季督导”,目前全镇“三类户”173户499人,2024年新增31户105人,风险消除117户350人,占比70.14%。2.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有力。全镇2024年脱贫户、监测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率达100%,享受参保资助2968人751200元,慢性病签约652人,大病救治30人次,家庭医生签约100%;资助义务教育家庭917人次42.3249万元;落实“雨露计划”对象79户,兑付补助资金27.9万元。落实因学防返贫救助基金5人,兑付补助资金4万元。完成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638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220人次,建成社区工厂20家,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落实务工交通补助784人361100元;落实兜底保障政策1041户1651人(农村低保678户1286人,分散特困供养246户248人,集中特困供养117户117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护理补贴、生活补贴)发放12565人次,发放金额120.88万元。医疗、教育、安全饮水、安全住房全面达标。全年实施衔接资金项目14个1685万元,全部竣工,资金支付100%。(二)农业工作有序推进。1.科学引导,严格落实稳粮保产首要任务。按照保增收、稳增长的目标,扎实推进“稳粮扩豆增油”工作举措,加大一二三产业发展布局和调控,从而达到经济持续增长。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切实抓好粮油生产工作,把粮油生产放在农村经济工作首位。一是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2024年春耕生产技术服务指导100余次,将实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提升了农民的种植水平。积极向县农业农村局争取优良籽种玉米种1200斤,大豆种5000斤,油菜种1200斤,及时发放给农户,完成玉米种植1万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0.27万亩,水稻种植1.4万亩,油菜种植1.8万亩,全面完成粮油生产任务。二是抓好粮油提单产项目,在三坪、中坝、杨家坝村、五一、草桥、月河、长窖、麒麟、新星、前进等村按照“强示范、广布点、大面积”的思路,加强技术集成,不断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完成水稻“两增一控”提单产面积2000亩,油菜“一增三控”提单产面积2000亩。三是持续推进富硒稻油轮作基地建设,中坝、草桥、长窖、三坪、麒麟村稻油轮作面积达1300亩,草桥村稻油轮作基地配套烘干房已正式交付投入使用。四是继续加强中堰村市级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完成前进村县级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提升蔬菜大棚产出效益。2.抢抓机遇,科学指导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一是抓好产业园管护。突出示范带动,高标准规划打造特色产业园14个,发展特色产业1.3万余亩。二是围绕农旅融合,协助完成了五一牡丹园开园、赵家河李子园踏青赏花等特色文旅活动,提升了产业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打造蜂糖李样板。按照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思路,计划把相邻村、相似种类的产业进行统一管理维护、统一策划包装、统一销售推介,实现连点成片、聚弱成强、协作共赢。3.持续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全面完成“消薄培强”任务。一是制定了2024年度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超过10万元,实现50万元以上的村3个,100万元以上的村2个,中堰村达到300万元。二是加大集体经济合同整改力度,全镇787份合同已基本整改完成。三是切实摸清家底,指导各村建立完善了“三资”管理台账。四是开展村集体资产整合利用业务培训指导30余次,指导各村整合资源优势、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弱到强蜕变。(三)“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制定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责任、确保责任“包干”到人,任务落实到底。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於、拆违建、除残垣、增绿化、兴产业、补短板、改陋习、优治理、强党建”要求,指导5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加快建设。(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工作。一是严格农村宅基地审批。严把农村宅基地审批流程,严格审核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依法落实“一户一宅”要求,坚决杜绝占用基本农田。二是扎实开展撂荒地治理。积极开展了65个图斑558.67亩实地核实,指导各村开展撂荒地整治,配套相关政策和免费提供玉米、大豆籽种,已全面完成撂荒地图斑复耕复种任务。加大高标准农田管护利用,完成75亩高标准农田撂荒地复耕复种任务。(五)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南茶北果”的发展方向,形成蜂糖李、青脆李、猕猴桃、花椒、拐枣、板栗种植示范园,对兴起的青脆李、拐枣、花椒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人工绿化造林2100亩,新建特色经济林1500亩,林下种植1800亩,林下养殖鸡15万余只、牛、羊1000余头。同时做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付工作,全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49070亩,兑付资金78.512万元。选聘生态护林员39名,管护全镇7.29万亩森林资源。开展春、秋两季松材线虫病排查,持续保持松材线虫病“零疫区”,有力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六)安全饮水工作。积极开展了春秋两季敲门入户大排查、安全饮水春秋两季水质取样检测,不定期对各村水厂进行了检查,确保全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对杨家坝村二、三组改造管道380米,安装增压泵一台,保障了一、二、三组群众用水问题。协助县农村供水公司对全镇农村管网积极抢修60余处,保障全镇群众安全饮水。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4年,城关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万元,增速在9%以上,种粮补贴发放7681户17173.37亩13.74万元,全部补贴已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户。创建了省级农业园区1家、市级园区3家、县级园区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1个,14个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家庭农场110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67个。中堰村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市级排名第3。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产业区划缺乏科学布局观念,没有完全体现“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产业格局。2.专业技术人员资源整合不完善,主动性服务还较弱。3.争取上级及主管部门项目支持投入力度不够。4.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仍需加强。(二)改进措施:1.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打造“一村一品”的合理的产业布局。2.加强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资源整合,主动服务于产业发展的指导。3.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以示范引领镇域内全面发展。4.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提升技术,强化学习。加强自主学习,通过书籍、网络等学习农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开展技术交流会,广泛征求意见,共同进步。积极参加农用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邀请专家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技术水平。(二)创新服务,增强本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有效路径,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注重技术培训,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指导产业园高效管理。加强示范园区建设,提高示范效果,增强带动效应。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做好理赔和补贴工作。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家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三)抢抓机遇,加大项目争取。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形成聚集效应。及时做好乡村振兴项目库编报,推动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农业项目,积极与客商联络,推动项目签约。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原开办资金为26.4万元,2024年末净资产合计为9.42万元,较开办资金减少16.98万元,主要原因是为财政补助资金转接和固定资产折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