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阴县城关一小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
住所 | 汉阴县城关镇南街 | |
法定代表人 | 曹雅 | |
开办资金 | 2178.3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阴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48.43万元 | 2038.2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7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7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举办单位。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汉阴县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教共体协同育人目标同向,共创优质均衡新篇章。一是聚焦“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学校”目标,持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面下沉,不断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优势互补,实现城乡教育共享、联动、创生。二是要全面融合核心校与成员校的优势资源,从单打独斗谋发展向抱团取暖共提升迈进。三是以“同是一家人”的思想凝聚教共体发展活力,以“同为一盘棋”的布局,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同上一台阶”的目标,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同方向使劲,拧成一股绳。(二)“规范+特色”双轮驱动,优化教学管理体系。1.精细常规,促进教学规范管理。通过对常规管理的不断优化,以教学活动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亮点措施:一是针对教学常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梳理清单一一对应反馈到人,并用整改清单进行追踪,大大提高了常规检查的实效;二是提升师生书写质量,一、二年级学生每月进行书法考核,教师书写不过关者跟踪培训;三是规范课后服务管理,将作业量的检查纳入课后服务巡查重点内容,并精减社团数量,加强过程管理,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四是上午、下午分别增设课间15分钟时间,让孩子们在课间真正动起来。2.立足教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专业素养。坚持各学科每月一次的大教研活动,以老带新撬动教师的成长力。在12月的市级赛教活动中,我校的6名选手有5名成绩十分优异,两名以小组第一成绩推荐参加省级比赛。本年度我校教师共有125人次在论文评选、市县教学评赛活动中获奖。3.精准施策,协助分校共同成长。每学期至少一次深入分校教学工作指导,带领月河校区推广实施分层作业,设计观课表指导老师听评课,长窖校区着力利用学习单做好预学研究,五一校区则用一对一包班走教的方式,助力数学学科质量提升。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月河校区教师共设计分层作业单36份,长窖校区教师共设计预学单24份。分校回流学生达到了37人,长窖校区下学期已预登记10人。(三)五育并举共促发展,深耕德育浸润心田。1.定期召开班主任专题会,重点组织学习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相关要求,中期以查摆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召开整改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对副班主任工作的分工与职责规定》,进一步明晰岗位职责,增强育人合力。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功能及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育心职能,先后召开主题班会3次,面向六年级作专题讲座2场,开展了师生“心理健康筛查”。2.德育实践课程化。精心设计与组织每周一节的主题班会课,先后组织开展了“争做孝义好少年”等实践活动;深挖“第三课堂”,分年级进行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根据研学报告单完成情况评选优秀个人和班级,提高研学质量。3.家校育人合力,唱响文明主旋律。一是先后组织召开了2024年秋季学期学生营养餐家校联席会议、一二年级家长代表座谈会、一年级家委会委员竞选活动暨家庭教育报告会、一至六年级家长会暨家庭教育报告会,建立了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二是把每日1234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文明上下学公约等融入学生管理,先后举行了6次“垃圾不落地、汉阴更美丽”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早操及放学路队常态检查、拒绝零食和“为书包瘦身给双肩减负”、“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丰富和完善学生评价方式,逐步实施“八个好习惯”评价方式,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多元体系,并对各班完成情况进行现场督导检查。三是擦亮学校对外窗口品牌,严格新闻宣传文稿校正、图片筛选、把关审核,全年累计发稿220多篇,审发校园微信300多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校按照办学宗旨和业务范围,依法对辖区适龄儿童进行义务阶段义务教育。本年度接受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477名,共有学生3120名。集团化办学现涵盖城关一小核心校、成员校蒲溪镇中心小学、以及下辖的5所乡村学校、2所镇村幼儿园,覆盖4919名学生。充分发挥教共体核心校的引领作用,破解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存在的区域、城乡、校际之间不均衡等问题,按管理共进、师资共用、资源共享、文化共融、考核公评的五共路径,打破校际界限,以管理共进提升治校水平,打破以校为主的办学机制,积极探索创新教共体办学模式和管理改革,先后有10名教师以“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方式支援分校区,4名教师以走教方式解决分校区体艺学科师资配套不足问题,8名教师进行分校间交流,30教师进行分校与校本部交流,派出2名骨干教师到分校担任负责人。上一学年,教共体在全县学业质量监测中总分稳居第一名,所属辖区小学成绩均上升10个百分点。长窖校区、月河校区先后回流学生达50多名,有效缓解“城区挤、乡村空”的择校热问题。其中,1所乡村学校通过了市劳动教育基地示范校验收,10名乡村老师在校、县、市级平台参加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比武等活动并获奖,打破了原来乡村教师无人指导、不愿参加等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由于工学矛盾的存在,导致于读书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只停留在表面。2.体量大,教职工多,教科研深度融合、工作创新不够。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了一些不足,信息技术人员配备稍嫌不足;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及教学资源管理有待加强等。3.在教共体办学整体推进,探索创新教共体办学模式和管理改革方面不能大胆开展。(二)改进措施:1.促进全体教职工自觉利用各种渠道、方式加强自我学习,并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使学校的办学更加鲜明。2.夯实教学常规,规范精细管理,教科研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筑牢学校发展根基。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3.推进教共体改革,发挥教共体核心校的引领作用。持续把“双减”落到实处,深入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切实保障“双减”减量增质。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强化精神引领,推进“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举措,高效落实上级各项政策法规。(二)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做实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搭建更加多元化的家校沟通平台,利用家长会、钉钉群等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定期举办家长学校,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三)积极探索教共体办学新思路,打破校际界限,加快从学校人到教共体人的思想转化进程。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在“红领巾爱祖国”讲解技能展示活动中,我校获得省级“优秀学校”称号;在“体彩杯”2024年安康市第五届小篮球联赛(U12县市区组)中,我校获得女子组第三名。无诉讼和投诉。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汉阴县教育体育局捐赠了1万元的“六一”慰问金,用于弥补教育事业发展经费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