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预算绩效评价工作1.财政重点评价。2024年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项目17个,涉及产业类、基础设施类、民生类、行政运行类等领域,资金总额31134.43万元,覆盖民生保障、基础设施、能力提升、政府债券等重点领域,具体为:2023年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740万元、2023年学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建设补助)480万元、2023年灾后恢复重建省级预算内基建资金780万元、2023年第一批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基建资金1100万元、卫生人才培训基金100万元、镇巴县河西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4000万元。2.部门支出评价。按照部门自评和财政复核相结合的方式,对2023年度整体支出及10万元以上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进行综合考核,涉及53个部门,20个镇(办),财政资金30.69亿元。通过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从整体上提升部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强化部门支出责任,规范资金管理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二)到期的生产周转金收回工作按时完成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处下达的1万元财政支农周转金回收任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是管理水平有效提高。通过开展绩效评价,对财政支出的科学性、效益性、管理水平的评判,建立和完善项目投资、资金管理等系列规章制度,强化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有力地推动了各部门、各单位对项目的科学论证与规划,健全了项目资金的核算与管理制度,改进了资金使用管理方式,促进部门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理财水平。二是责任意识显著增强。通过设定明确可衡量的绩效目标,使预算单位更清楚地了解财政支出所要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职能和目标得到进一步明确;通过绩效评价考核,部门和单位绩效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强化了部门和单位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增强了政府群众互信。预算资金绩效管理过程中,将绩效评价结果随部门决算统一公开,增加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使群众能够清晰了解财政资金的用途和效果,看到政府在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增强对政府的信任。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缺乏绩效评价专业人才。目前我县财政干部队伍的知识体系还难以适应绩效评价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要求,同时缺少具有较强公信力的中介机构和专家,要实现绩效评价主体多元化困难还比较大。二是部门内配合不足。绩效评价是一项严谨的预算管理工作,部分预算单位内部还存在由财务人员一支笔填报绩效的情况,项目实际完成情况与绩效填报脱节。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邀请绩效评价领域专家或第三方公司,围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据分析方法、项目效益评估等核心内容开展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绩效管理水平。二是强化部门协作与监督。督促各预算单位健全内部绩效管理工作体系,明确项目管理和财务人员的具体职责,提高部门内部协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在现有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个性化评价体系,对经济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试点实行“部门整体评价+重点项目评价”的方式全方位跟踪问效。二是加强预算绩效业务培训。在加大对绩效目标填报和绩效自评的集中培训指导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小规模培训,通过一对一指导,提升部门绩效目标的规范性、合理性。三是进一步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源挂钩,评级结果为“中”或“差”的非急需、非刚性项目原则上应压减次年预算额度。四是探索绩效评价与审计融合机制,落实“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压实整改责任,整改结果与次年预算安排挂钩。 |